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质零碳膜技术净水效能及污染特性分析
1
作者
姜利杰
吴雅琴
+3 位作者
黄旻旻
潘伟军
钟颖虹
吴思梵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2,共6页
基于农村供水膜处理工艺存在的耗水大、清洗繁、运维难等问题,研发了具有近零能耗、零药耗、零运维等特征的新质零碳膜净水工艺,将其应用于直接过滤浙江省某单村水站的暴雨型高浊原水,并考察了其在超长反冲洗周期下的净水效能、通量稳...
基于农村供水膜处理工艺存在的耗水大、清洗繁、运维难等问题,研发了具有近零能耗、零药耗、零运维等特征的新质零碳膜净水工艺,将其应用于直接过滤浙江省某单村水站的暴雨型高浊原水,并考察了其在超长反冲洗周期下的净水效能、通量稳定性和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在近半年的超长反冲洗周期下稳定运行,可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产水浊度小于0.2 NTU,SDI_(15)小于5,并部分截留水中蛋白质类等溶解性有机物、Fe和Mn。当运行通量≤12 L/(m^(2)·h)时,通量保持稳定,膜比通量几乎无衰减。膜污染分析表明,膜面以可逆无机污染为主,通过简单物理冲洗可有效去除。此外,该工艺吨水电耗最低仅0.007 kWh,自耗水量小于2%,无化学清洗废液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本文为新质零碳膜净水工艺在村镇分散式供水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新质
零
碳
膜
技术
高浊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碳捕集与封存(CCS)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挑战
2
作者
唐金荣
郭焦锋
+4 位作者
王海
吴林强
张涛
马振鹏
王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共14页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和净零排放目标的兜底技术。全球CCS产业已进入加速技术应用发展阶段,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法律与经济基础,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中国CCS产...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和净零排放目标的兜底技术。全球CCS产业已进入加速技术应用发展阶段,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法律与经济基础,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中国CCS产业在“双碳”战略“1+N”政策体系引领下,通过示范工程推动产业发展,已处于小规模试点转向大规模工业示范阶段,具备百万吨级工程能力,但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项目规模、商业化水平、成本竞争力和政策框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实现CCS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将CCS产业链“从末端往前端”依次划分为碳信用市场交易、CCS项目第三方核查与认证、CCS技术标准研制、CCS项目监测、碳封存、碳运输、碳捕集、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确权、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等九个主要环节,并分别从九个环节分析了中国CCS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挑战,主要包括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不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权属界定与监管滞后,燃烧后碳捕集、封存及管道运输等技术有待创新,监测技术亟待提升,标准体系不完善,CCS项目核查认证(MRV)等机制不健全,碳市场不成熟等,尤其是地下空间资源监管框架与碳信用产品交易相关体系存在短板。未来应聚焦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CCS产业发展机制与政策构建、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动碳交易市场创新等领域,通过多方合作推动CCS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碳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捕集与封存(CCS)
零碳技术
全产业链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碳
信用市场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合成燃料技术的发展
3
作者
韩恒文
韩伟
程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57-5466,共10页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规划路线,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鉴于节能改造、提升效率、用能优化等措施对炼化企业减少碳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炼化企业实现低碳、零碳发展必须从原料构成、原始加工技术的角度出发,...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规划路线,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鉴于节能改造、提升效率、用能优化等措施对炼化企业减少碳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炼化企业实现低碳、零碳发展必须从原料构成、原始加工技术的角度出发,开发新的碳循环经济技术和零碳合成燃料技术。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由捕集/储存CO_(2)与可再生H_(2)(绿氢)制碳氢燃料(e-Fuels)技术和由生物质制合成燃料(SNG)技术的反应机理、技术路线、催化剂、技术经济性和碳减排潜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炼化企业实现碳中和发展的技术发展路径,为炼厂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中和
合成燃料
炼化企业
CO_(2)循环经济
零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零碳膜技术净水效能及污染特性分析
1
作者
姜利杰
吴雅琴
黄旻旻
潘伟军
钟颖虹
吴思梵
机构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出处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2,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单村水站供水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RA+202312)
浙江省海水淡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2E10001)。
文摘
基于农村供水膜处理工艺存在的耗水大、清洗繁、运维难等问题,研发了具有近零能耗、零药耗、零运维等特征的新质零碳膜净水工艺,将其应用于直接过滤浙江省某单村水站的暴雨型高浊原水,并考察了其在超长反冲洗周期下的净水效能、通量稳定性和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在近半年的超长反冲洗周期下稳定运行,可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产水浊度小于0.2 NTU,SDI_(15)小于5,并部分截留水中蛋白质类等溶解性有机物、Fe和Mn。当运行通量≤12 L/(m^(2)·h)时,通量保持稳定,膜比通量几乎无衰减。膜污染分析表明,膜面以可逆无机污染为主,通过简单物理冲洗可有效去除。此外,该工艺吨水电耗最低仅0.007 kWh,自耗水量小于2%,无化学清洗废液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本文为新质零碳膜净水工艺在村镇分散式供水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农村供水
新质
零
碳
膜
技术
高浊水
膜污染
Keywords
rural water supply
new quality zero-carbon membrane technology
high turbidity
membrane fouling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碳捕集与封存(CCS)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挑战
2
作者
唐金荣
郭焦锋
王海
吴林强
张涛
马振鹏
王泉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深海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政策与战略研究”资助(编号:DD2023100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中国中煤)项目资助(编号:U24B6016)。
文摘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和净零排放目标的兜底技术。全球CCS产业已进入加速技术应用发展阶段,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法律与经济基础,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中国CCS产业在“双碳”战略“1+N”政策体系引领下,通过示范工程推动产业发展,已处于小规模试点转向大规模工业示范阶段,具备百万吨级工程能力,但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项目规模、商业化水平、成本竞争力和政策框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实现CCS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将CCS产业链“从末端往前端”依次划分为碳信用市场交易、CCS项目第三方核查与认证、CCS技术标准研制、CCS项目监测、碳封存、碳运输、碳捕集、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确权、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等九个主要环节,并分别从九个环节分析了中国CCS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挑战,主要包括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不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权属界定与监管滞后,燃烧后碳捕集、封存及管道运输等技术有待创新,监测技术亟待提升,标准体系不完善,CCS项目核查认证(MRV)等机制不健全,碳市场不成熟等,尤其是地下空间资源监管框架与碳信用产品交易相关体系存在短板。未来应聚焦碳封存地下空间资源调查、CCS产业发展机制与政策构建、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动碳交易市场创新等领域,通过多方合作推动CCS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碳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碳
捕集与封存(CCS)
零碳技术
全产业链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碳
信用市场交易
Keyword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
zero-carbon technology
full industrial chain
subsurface space resource survey
carbon credit market trading
分类号
TD-9 [矿业工程]
TD-0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合成燃料技术的发展
3
作者
韩恒文
韩伟
程薇
机构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57-5466,共10页
文摘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规划路线,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鉴于节能改造、提升效率、用能优化等措施对炼化企业减少碳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炼化企业实现低碳、零碳发展必须从原料构成、原始加工技术的角度出发,开发新的碳循环经济技术和零碳合成燃料技术。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由捕集/储存CO_(2)与可再生H_(2)(绿氢)制碳氢燃料(e-Fuels)技术和由生物质制合成燃料(SNG)技术的反应机理、技术路线、催化剂、技术经济性和碳减排潜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炼化企业实现碳中和发展的技术发展路径,为炼厂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碳
中和
合成燃料
炼化企业
CO_(2)循环经济
零碳技术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synthesis fuel
refining enterprises
CO_(2) circular economy
zero-carb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E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TQ2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质零碳膜技术净水效能及污染特性分析
姜利杰
吴雅琴
黄旻旻
潘伟军
钟颖虹
吴思梵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碳捕集与封存(CCS)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挑战
唐金荣
郭焦锋
王海
吴林强
张涛
马振鹏
王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合成燃料技术的发展
韩恒文
韩伟
程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