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零流电位法识别邻甲苯胺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明明 刘承龙 +4 位作者 苏新科 张彦 赵强 曹萌琪 岳奕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用零流电位法优化了循环伏安法制备邻甲苯胺(OT)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各项条件,并对其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铅笔芯电极在含0.01mol/L OT(模板分子)、0.06mol/L丙烯酸(AA,功能单体)的pH 5.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以... 用零流电位法优化了循环伏安法制备邻甲苯胺(OT)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各项条件,并对其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铅笔芯电极在含0.01mol/L OT(模板分子)、0.06mol/L丙烯酸(AA,功能单体)的pH 5.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以0.1V/s扫描速度,在-0.8~0.8V的电位范围循环扫描20圈后所制备出的OT-MIP对OT特异吸附性最高,印迹因子达4.8.与OT结构相近的其他物质如4-氯苯胺、对氨基偶氮苯、2,4-二甲基苯胺、5-硝基邻甲苯胺、2,6-二甲基苯胺、2,4-二氨基甲苯、邻甲氧基苯胺对OT-MIP的印迹容量相比,OT对OT-MIP的印迹容量最大,说明OT-MIP对OT特异选择性最好.此外,当OT浓度在0.01~0.80mmol/L范围内,OT-MIP的零流电位与其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52μmol/L,因此建立了OT-MIP零流电位法识别OT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废水中的OT,结果与经典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邻甲苯胺 零流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旭伦 卢平 +2 位作者 梁勇 武耐英 徐茂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1-535,共5页
探讨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通过考察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强酸、强酸滴定弱碱以及强酸滴定强碱四种滴定体系,探明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适用性。通过氢氧化钠滴定醋酸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 探讨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通过考察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强酸、强酸滴定弱碱以及强酸滴定强碱四种滴定体系,探明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适用性。通过氢氧化钠滴定醋酸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相对误差为-0.4%,同一根电极的滴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n=5),同一根电极五天滴定值的RSD为0.6%,五根电极滴定值的RSD为0.5%。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滴定 电位滴定 零流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流电位法考察聚苯胺膜的pH响应性质 被引量:5
3
作者 武耐英 高伟 +2 位作者 张向飞 朱旭 徐茂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0-382,394,共4页
将经电化学聚合的聚苯胺膜修饰的铅笔芯电极连接于一种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采用零流电位法考察了聚苯胺膜的pH响应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聚苯胺膜主要以中间氧化态形态存在,在B-R缓冲溶液中pH可控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形态转换,导... 将经电化学聚合的聚苯胺膜修饰的铅笔芯电极连接于一种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采用零流电位法考察了聚苯胺膜的pH响应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聚苯胺膜主要以中间氧化态形态存在,在B-R缓冲溶液中pH可控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形态转换,导致零流电位E_(ZCP)-pH曲线呈现两段相交的线性关系,其pH范围分别为pH 1.81~5.43及pH 5.43~9.91,两直线的交叉点在pH 5.43处,由此求得中间氧化态的pK_a值为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流电位法 聚苯胺膜 PH响应 PKA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流电位法的氯吡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吸附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明明 何成毅 +1 位作者 崔淑慧 刘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8-1015,共8页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简称CPPU)是水果、蔬菜等常用的一种膨大剂,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简称MIP)印迹吸附自身模板分子的机理对今后应用MIP吸附清除蔬果残留CPPU及其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界面...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简称CPPU)是水果、蔬菜等常用的一种膨大剂,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简称MIP)印迹吸附自身模板分子的机理对今后应用MIP吸附清除蔬果残留CPPU及其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界面双电层变化的零流电位法在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有显著的优势。据此,在293.15 K下,采用零流电位法,以MIP印迹吸附模板分子前后零流电位变化率作为吸附容量,考察了电化学聚合法所制备的氯吡脲分子印迹聚合物(CPPU-MIP)印迹吸附模板分子CPPU的等温模型、吸附机理和动力学反应特点。结果发现:所拟合的7种等温模型(Langmuir、Freundilich、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Temkin、Henry以及BET)中,只有Langmuir-Freundlich和BET方程更适合描述CPPU-MIP对CPPU的吸附,显示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吸附共存的特点;在0~240 s范围内,CPPU-MIP对CPPU的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趋于平衡3个阶段,其中前30 s即可完成快速吸附,可达到79.7%的吸附率,超过90 s后趋于饱和平衡;在拟合的Elovich、准一级和准二级3种动力学方程中只有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能反映CPPU-MIP吸附模板分子的动力学过程,说明该吸附有化学键形成;对CPPU-MIP的吸附容量与吸附时间的平方根关系曲线研究发现其并不过原点,进一步说明CPPU-MIP对CPPU的吸附呈现孔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存的吸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流电位法 氯吡脲 分子印迹聚合物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流电位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在金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凤凤 梁耀东 +2 位作者 陈莉英 李华 程忠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方法采用零流电位法。结果 HSA在金表面吸附使记录的I-E曲线及其零流电位Ezcp沿着电位轴逐渐负移。零流电位Ezcp与吸附时间t的关系曲线表明,HSA在金表面吸附经历... 目的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方法采用零流电位法。结果 HSA在金表面吸附使记录的I-E曲线及其零流电位Ezcp沿着电位轴逐渐负移。零流电位Ezcp与吸附时间t的关系曲线表明,HSA在金表面吸附经历了吸附和HSA构象改变两个连续阶段,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为(4.0±1.8)×10-3s-1。结论用零流电位法可以原位连续跟踪HSA在金表面的吸附过程,而且不损伤HSA吸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吸附 零流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流电位技术条件下聚胭脂红膜的制备及其对pH值的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明明 苏新科 +1 位作者 张玮 同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零流电位技术对在铅笔芯电极表面电聚合胭脂红膜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制备出对pH值具有稳定灵敏能斯特响应的聚胭脂红膜,计算出膜与质子在不同pH下的交换反应速率常数.由于聚胭脂红膜与溶液中的质子可以发生一级动力学交换反应,且... 采用零流电位技术对在铅笔芯电极表面电聚合胭脂红膜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制备出对pH值具有稳定灵敏能斯特响应的聚胭脂红膜,计算出膜与质子在不同pH下的交换反应速率常数.由于聚胭脂红膜与溶液中的质子可以发生一级动力学交换反应,且交换速率常数随pH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导致膜零流电位负移程度加大,使膜电极的零流电位与溶液的pH值在3.29-11.58的范围内符合下列等式:EZCP/mV=(280.3±6.3)-(15.11±0.68)pH(R=0.997,n=9).该聚胭脂红膜修饰铅笔芯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精密度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流电位法 聚胭脂红膜 质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芯电极表面多层自组装膜制备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武耐英 高伟 +2 位作者 张明 刘洋 徐茂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1-695,共5页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金沉积在铅笔芯电极(PGE)上,借助Au-S作用,将L-半胱氨酸(L-Cys)组装于金表面,利用吖啶橙(AO)与L-半胱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将吖啶橙间接组装于金表面,构建成三层自组装膜电极AO/L-Cys/Au/PGE。将该复合膜电极连接在电化...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金沉积在铅笔芯电极(PGE)上,借助Au-S作用,将L-半胱氨酸(L-Cys)组装于金表面,利用吖啶橙(AO)与L-半胱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将吖啶橙间接组装于金表面,构建成三层自组装膜电极AO/L-Cys/Au/PGE。将该复合膜电极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端之间,与参比电极浸入溶液中,构建了一个新的检测回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对多层自组装膜的组装过程进行表征。利用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零流电位法,通过对比加入不同浓度BSA后零流电位值的变化(ΔEzcp)对B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0×10-9~1.0×10-5mol/L范围内,ΔEzcp与BSA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 0,检出限为1.41×10-11mol/L。该方法选择性和重复性好,有望应用于其它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流电位法 牛血清白蛋白 铅笔芯电极 多层自组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