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雄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小切口零切迹... 目的探究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84.12±5.41)ml、手术时间(55.21±2.71)min及术后疼痛评分(4.09±2.57)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183.50±4.32)ml、(77.91±1.55)min、(7.71±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脊髓型颈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 微创小 并发症 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光福 王敏 陈志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 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平均时长(53.26±1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5.14±10.32)ml,平均住院时间(5.6±1.6)d;术后并发生症总发生率为7.50%。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 单节段 脊髓型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建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5期31-31,33,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组进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新型组进行零切... 目的:探讨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组进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新型组进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治疗。分析效果: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施术前后患者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结果:新型组效果、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和传统组比较有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患者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 传统颈前路融合器 联合钛板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4
作者 钟建斌 胡勇 +5 位作者 储振涛 董伟鑫 袁振山 孙肖阳 朱秉科 赖欧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88-1195,共8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77 (57.3±9.5)岁;C_(3)-C_(6) 20例,C_4-C_(7) 27例,C_(3)-C_(7) 7例;采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36~79(57.8±8.9)岁;C_(3)-C_(6) 17例,C_4-C_(7) 27例,C_(3)-C_(7) 9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和T_(1)倾角(T_(1) slope,T_(1)S)以评估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Hybrid组随访时间为24~64(31.7±18.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4~65(32.6±15.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颈部VAS、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颈部VAS、JOA和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T_(1)S和C-SV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术后2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9例出现吞咽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24)。随访期间两组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相比,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吞咽困难,有利于早期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外科手术 融合器 前路除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伟华 高俊 +1 位作者 卞胡伟 仇胥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56例,其中使用ROI-C 27例,使用传统...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56例,其中使用ROI-C 27例,使用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2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预后评分、影像学指标及术后颈部异物感等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1±4.3)月,两组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融合节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手术时间(117.2±14.4)min及出血量(50.9±12.5)mL均低于钛板组[(141.9±19.2)min和(77.6±18.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椎间隙高度与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颈部异物感发生率ROI-C组低于钛板组。结论: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疗效相近,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低及术后颈部异物感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融合器 临床预后 异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江平 王亮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椎间盘突出症或单节段颈椎脱位患者42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椎间盘突出症或单节段颈椎脱位患者42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JOA评分由术前5~10分(平均7.5分),提高至术后10~16分(平均13.8分)。X线复查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植骨均获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移位或滑脱,无螺钉松动、脱出或断裂病例。结论: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具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减压彻底,稳定性好、融合率高、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凌阳 孙建广 +3 位作者 黄世磊 韩钰 夏毕成 皮国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CC)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以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变化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CC)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以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变化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ROI-C组21例,PCC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和吞咽困难评分等。比较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中ROI-C组手术时间较PCC组短,术中出血量较PCC组少,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P<0.05),PCC组较ROI-C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NDI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组较ROI-C组提供更好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变化值及颈椎曲度变化值(P<0.05),两组术后C2矢状面垂直轴及责任节段前柱高度保持在同一范围内。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4.7%,1/21),PCC组发生吞咽困难6例(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基于ROI-C及PCC系统的前后路联合手术都能有效地改善相关症状并在短期内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PCC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改变值及颈椎曲度改变值更大,ROI-C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迹桥形锁定融合器 钛板-融合器 前后路联合手术 矢状位参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艾力夏提·艾热提 王雷 +1 位作者 马志刚 梅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5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2例/组)。采用常规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颈椎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JOA的评分相比,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的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研究组患者JOA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椎的功能,且术后其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融合内固定术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融合方式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吴树华 王遥伟 +1 位作者 张华俊 束晖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前路颈椎椎间融合装置(Zero-P)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CSLP)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TC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C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Zero-P固定)组16例和B(CSLP固... 目的比较零切迹前路颈椎椎间融合装置(Zero-P)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CSLP)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TC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C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Zero-P固定)组16例和B(CSLP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呑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固定与CSLP固定治疗TCCS的疗效确切,Zero-P固定在手术时间与减少患者呑咽困难发生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 前路融合装置 单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