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及洞穴的自净能力研究——以重庆雪玉洞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尚全 殷建军 +2 位作者 杨平恒 周小萍 沈立成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2,共7页
洞穴空气中的CO_2对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沉积和溶蚀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2010-09-30―10-08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温湿度进行的为期8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客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受旅游活... 洞穴空气中的CO_2对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沉积和溶蚀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2010-09-30―10-08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温湿度进行的为期8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客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受旅游活动的影响,洞穴内空气CO_2浓度有明显的累积效应;温度变化幅度加大,但没有累积效应;由于地下河和滴水的影响,洞内空气相对湿度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是温度没有形成累积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2)由于洞内外温差的影响,洞口处会形成由洞内向洞外流动的气流,使得近洞口处的空气CO_2浓度、温度变化幅度很大。(3)受洞内外气流和地下河的影响,洞穴对空气CO_2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穴环境 自净能力 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雪玉洞C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翱宇 蒲俊兵 +1 位作者 沈立成 何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7,共6页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度夏高冬低,δ13C夏轻冬重。对比每月游客量变化,发现人为因素对洞穴CO2环境的改变远弱于自然因素,洞内发育的常年地下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地下河的存在使不同相态的碳在洞内快速流动交换以达到平衡,从而在"质"上(同位素比)和"量"上(浓度)反映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又使得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在每年的4月和11月换季时呈现突变特征。可推断雪玉洞CO2的改变来源于地下河对洞穴上部土壤CO2的传递,最终归因于土壤层生物活动对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而雪玉洞地下河在CO2变化过程中的传递作用十分突出,可作为同类型洞穴的借鉴,为旅游开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雪玉洞 二氧化碳浓度 稳定碳同位素 季节变化 人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玉洞上覆土壤CO_2变化及对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晓 殷建军 +1 位作者 徐尚全 沈立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通过对雪玉洞上方山神庙和火石垭两处土壤CO2和出露于上覆基岩中的红庙水井和一碗水两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近1年的监测,发现各深度(20,30,60cm)土壤CO2浓度在300~30 000ml/m3范围内变化,呈现夏秋高、冬春低的特点。其中火石垭土壤CO... 通过对雪玉洞上方山神庙和火石垭两处土壤CO2和出露于上覆基岩中的红庙水井和一碗水两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特征近1年的监测,发现各深度(20,30,60cm)土壤CO2浓度在300~30 000ml/m3范围内变化,呈现夏秋高、冬春低的特点。其中火石垭土壤CO2浓度在2011年10月3个不同深度土壤层都出现明显低值,指示了外界干湿条件的变化。随深度的增加,土壤CO2浓度表现出递增的趋势,但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地点、不同土壤层中CO2浓度的变化有所不同。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土壤CO2浓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响应,Ca2+、HCO3-、电导率(EC)与土壤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夏秋高、冬春低的特点。pH值与土壤CO2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呈现夏秋低、冬春高的特点。全年表层岩溶泉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SIc)>0,Ca2+处于饱和状态,但季节变化明显。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方解石饱和指数变化趋势相反,二者在2011年10月都出现极值,反映出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的变化受土壤CO2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 表层岩溶泉 水化学 重庆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尚全 殷建军 +3 位作者 王晓晓 杨平恒 毛海红 沈立成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6,共6页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季节变化 地下水化学 穴沉积物 沉积速率 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玉洞岩溶地下水、地表水Ca^(2+)、Mg^(2+)、Sr^(2+)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晓 徐尚全 沈立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3-50,共8页
通过2011年对重庆丰都雪玉洞洞内滴水和地下河河水,上覆岩层中出露的表层岩溶泉水和雪玉洞附近龙河河水等不同类型水中Ca2+、Mg2+、Sr2+浓度及Mg/Ca、Sr/Ca值的研究,发现不同水的Ca2+、Mg2+、Sr2+随外界降水条件的改变而出现明显变化。... 通过2011年对重庆丰都雪玉洞洞内滴水和地下河河水,上覆岩层中出露的表层岩溶泉水和雪玉洞附近龙河河水等不同类型水中Ca2+、Mg2+、Sr2+浓度及Mg/Ca、Sr/Ca值的研究,发现不同水的Ca2+、Mg2+、Sr2+随外界降水条件的改变而出现明显变化。表层岩溶泉水Ca2+变化能够敏感反应外界降水条件改变,滴水对外界降雨的反应滞后接近1个月,地下河Ca2+可以反应雨季和旱季的变化,地表河水Ca2+全年比较稳定,但是对特殊干旱天气有显著响应。2011年不同类型水的Mg2+、Sr2+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降水较多的3、5、10月呈低值,在其他降水较少的月份浓度相对较高。各离子的这种变化特征主要是受到稀释效应、CO2效应以及所在地层的岩性的影响。雪玉洞不同类型水的Mg/Ca、Sr/Ca值呈现出滴水>地表河>地下河>表层岩溶泉的特点,反映出不同类型水在含水介质中滞留时间的长短,并且Mg/Ca、Sr/Ca值在降水较多的月份降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升高;受碳酸钙的前期沉淀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不同类型水的Mg/Ca、Sr/Ca值变化稍有不同。因此,不同类型水的离子变化及其比值对外界降水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时间的不同,决定了在利用元素及其比值反映外界环境变化时也要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 环境变化 重庆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之交雪玉洞PCO2突变的高分辨率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玉培 章程 +3 位作者 汪进良 缪雄谊 蒋勇军 肖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雪玉洞是国内著名的旅游洞穴,洞内4-10月的异常高PCO_2,影响了洞内景观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为解译洞穴微气候的变化特征,该文利用专利技术—高分辨率洞穴CO_2浓度与水中CO_2浓度同步自动监测技术,对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及地... 雪玉洞是国内著名的旅游洞穴,洞内4-10月的异常高PCO_2,影响了洞内景观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为解译洞穴微气候的变化特征,该文利用专利技术—高分辨率洞穴CO_2浓度与水中CO_2浓度同步自动监测技术,对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及地下河水中CO_2浓度进行长达2个月的高密度连续监测,捕捉到11月份雪玉洞洞穴CO_2快速变化过程,发现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与温度、降雨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受旅游活动的影响较小;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与地下河脱气作用程度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地下河脱气作用主导了雪玉洞洞穴CO_2浓度变化。文章建议建立适当的通风排气系统和全面的洞穴环境监测系统,提高游客舒适度,协调洞穴景观生长的关系;加强雪玉洞地下河上游流域碳汇来源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控制碳汇输入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玉洞 秋冬之交 PCO2突变 地下河 脱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过程中重庆雪玉洞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及碳汇量估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晓 王凤康 徐尚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7-103,共7页
暴雨期间是研究地下河短期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和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地下河水体碳汇量估算的重要时期.为了监测暴雨期间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变化和对碳汇量进行估算,利用CDTP 300在线监测地下河的水温、pH值、电导率、水位,利用BS28-VP2型... 暴雨期间是研究地下河短期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和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地下河水体碳汇量估算的重要时期.为了监测暴雨期间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变化和对碳汇量进行估算,利用CDTP 300在线监测地下河的水温、pH值、电导率、水位,利用BS28-VP2型野外小型气象站对雪玉洞附近的气温、降水进行记录.结果表明: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下河pH值、电导率、水温等对2011年6月13日到15日的降雨过程有较快响应,响应时间约为4小时.受活塞效应的影响,电导率在降雨前期出现小幅上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稀释效应起主导作用,电导率出现大幅下降.对已测指标的推算发现,降雨期间雪玉洞地下河的碳汇量显著增加,受流量增大的影响,DIC输送量增加15 191.987kg,二氧化碳分压随降雨量增加出现上升,CO2吸收量增加5 479.077kg.因此降雨过程引起的碳汇量增加应在进行碳汇估算时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下河 水文地球化学 碳汇 重庆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雪玉洞氡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危害防护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霞 子涛 +2 位作者 陈炳清 向旭 王晓晓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72-479,共8页
利用PRM-2100氡子体监测仪对重庆市丰都县雪玉洞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研究表明:(1)雪玉洞洞内氡子体平均平衡当量浓度为2 135.7Bq/m3;取平衡因子为0.5,则其平均氡浓度为4 271.4Bq/m3;(2)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总体呈... 利用PRM-2100氡子体监测仪对重庆市丰都县雪玉洞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研究表明:(1)雪玉洞洞内氡子体平均平衡当量浓度为2 135.7Bq/m3;取平衡因子为0.5,则其平均氡浓度为4 271.4Bq/m3;(2)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总体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及洞层越高,浓度越高的特点,而且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变化与洞内温度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但与洞外的相关性则较强;(3)雪玉洞游客因吸入氡子体所致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为0.02mSv/a,只是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计的氡子体对公众产生危害的年有效剂量界限值(1.30mSv/a)的1.54%,因此短时间游览对游客的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洞穴讲解员、保安、拍照人员在洞内工作时间较长,接受氡子体照射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7.69mSv/a、11.96mSv/a、59.48mSv/a,均高于UNSCEAR的年有效剂量。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洞穴内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和科学地制订出他们的年工作时间上限;加强氡危害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洞穴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在高氡浓度析出区域进行屏蔽防护或在适当位置安装空气净化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分析和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子体 平衡当量浓度 变化特征 防护 重庆雪玉洞 equivalently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ECRn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丰都雪玉洞群洞穴现代监测与古环境研究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敏 蒋勇军 +3 位作者 贺秋芳 殷建军 杨琰 李廷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428,共15页
重庆丰都雪玉洞群包括羊子洞、雪玉洞和水鸣洞,西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对雪玉洞群开展了系统的现代过程监测,以了解洞穴系统气候和环境信息的传输、转化和记录过程。通过对雪玉洞洞穴内外的大气、植被、土壤、基岩、滴水和洞穴... 重庆丰都雪玉洞群包括羊子洞、雪玉洞和水鸣洞,西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对雪玉洞群开展了系统的现代过程监测,以了解洞穴系统气候和环境信息的传输、转化和记录过程。通过对雪玉洞洞穴内外的大气、植被、土壤、基岩、滴水和洞穴沉积物等的动态监测,研究了碳酸盐沉积过程的水化学指标变化,揭示了现代洞穴滴水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过程,以及碳酸盐沉积物对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也为古气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现代过程监测记录表明:雪玉洞CO_(2)主要来源于上覆土壤,其季节变化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在短时间尺度上受到游客旅游活动的影响明显,但幅度远远小于自然过程引起的变化。雪玉洞内次生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具有明显的旱季、雨季特征,不同滴水点下方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变化较大。雪玉洞群三个洞穴的石笋古环境记录研究表明,本区石笋的230Th/232Th比值较适合高精度铀系测年;部分石笋沉积速率较快,平均沉积速率达到0.25 mm·a^(-1),可以开展高分辨率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羊子洞YZ1石笋的年龄范围在116~3 ka B.P.之间(平均测年精度2σ,269年),覆盖了整个末次冰期,δ^(18)O和δ^(13)C的变化曲线和东亚季风区的其他记录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位素测试的时间分辨率平均为88年,成功记录了一些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如Heinrich事件、7.2 ka事件、小冰期等。在精确年代学的基础上,雪玉洞群石笋具有重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过程 穴CO_(2) 石笋 古气候 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玉洞母岩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对次生沉积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佳琪 伍坤宇 +3 位作者 由超 姜雪萌 王鹏 蒋勇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了研究洞穴母岩对洞穴系统及次生沉积物产生的影响,以重庆丰都雪玉洞母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还探讨母岩的沉积地质特征与洞穴发育及次生沉积物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雪玉洞的母岩层位为下三叠统飞... 为了研究洞穴母岩对洞穴系统及次生沉积物产生的影响,以重庆丰都雪玉洞母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还探讨母岩的沉积地质特征与洞穴发育及次生沉积物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雪玉洞的母岩层位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第二段,其沉积相为颗粒滩。母岩的岩性为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砾屑灰岩,夹少量微晶灰岩。母岩和洞穴次生沉积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低镁方解石(LMC,low magnesium calcite)。母岩较低的Mg/Ca导致洞穴滴水的Mg/Ca也较低,这使得组成次生沉积物的低镁方解石晶体快速侧向生长,并导致方解石晶体纯净、粗大且自形程度高。雪玉洞母岩顶底板岩层沉积期稳定的滩间海沉积环境有助于形成高强度的厚层微晶灰岩从而为洞穴系统的发育提供有效的支撑。这表明洞穴母岩的沉积地质特征会在物质基础的层面对洞穴系统的发育以及洞穴次生沉积物的特征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地质特征 次生沉积物 低镁方解石 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洪瑞 杨晓霞 陶沛然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5-1005,共11页
洞穴资源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和时有发生的游客破坏洞穴资源行为影响洞穴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挖掘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深层影响因素,对规范游客行为和保护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市武隆区... 洞穴资源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和时有发生的游客破坏洞穴资源行为影响洞穴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挖掘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深层影响因素,对规范游客行为和保护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市武隆区芙蓉洞和丰都县雪玉洞为例,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459名游客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影响洞穴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因素并解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分析表明:解说系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等11个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环境责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层因素包括自然共情、感知行为效能和主观规范;中层因素包括自然景观质量、环境卫生质量和环境行为约束;深层因素包括解说系统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性别、学历、过去行为频率,而解说系统质量位于整个影响因素的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喀斯特 影响因素 Logistic-ISM模型 芙蓉 雪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