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流域雨量站网优化研究
1
作者 黄思淇 林木生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雨量站网是降雨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其合理布局和优化至关重要。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9年研究区209个地面雨量站年、月、日时间尺度降雨数据,采用Kagan方法,对流域现有的雨量站网进行分析,探寻流域合理雨量站数量;通过绘制Ka... 雨量站网是降雨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其合理布局和优化至关重要。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9年研究区209个地面雨量站年、月、日时间尺度降雨数据,采用Kagan方法,对流域现有的雨量站网进行分析,探寻流域合理雨量站数量;通过绘制Kagan三角网,对闽江流域雨量站网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现有的雨量站数量可从209个优化至118个;(2)Kagan方法适用于闽江流域雨量站网的优化研究,可为今后流域站网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gan方法 雨量站网优化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雨量站网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文峰 韩昊宇 +2 位作者 王协康 郭宜薇 王一然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地面雨量站是降水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合理的雨量站点密度与空间布局能准确反映流域面雨量,对于构建流域水文模型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0年流域内11个地面雨量站的日、周、15 d时间尺度降雨量序列,以信... 地面雨量站是降水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合理的雨量站点密度与空间布局能准确反映流域面雨量,对于构建流域水文模型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0年流域内11个地面雨量站的日、周、15 d时间尺度降雨量序列,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MIMR),分析11个地面雨量站之间降雨的信息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规律,并结合流域多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降雨量在2001—2010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降雨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到东北递减趋势;不同时间尺度降雨序列的联合熵、互信息、冗余信息变化总体相同;总体信息随站点增多趋向稳定,站点之间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少,冗余信息越来越多;另外,随着时间尺度变大,联合熵稳定越快,冗余信息越多。依据流域雨量站点间信息熵变化规律,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了优化,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流域最佳雨量站密度和分布,优化后的流域雨量站网能较好的反映流域降雨信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流域雨量站网的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理论 雨量站网优化 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 岔巴沟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