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雨洪资源利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志华 潘明祥 +3 位作者 蔡梅 王丽丹 诸发文 龚李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评价雨洪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是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工作。以太湖为例,界定了太湖雨洪资源的定义,建立了太湖雨洪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阐述了雨洪资源利用相关概念,计算了太湖雨洪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及现... 评价雨洪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是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工作。以太湖为例,界定了太湖雨洪资源的定义,建立了太湖雨洪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阐述了雨洪资源利用相关概念,计算了太湖雨洪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及现状利用水平,分析了太湖雨洪资源利用的需求和潜力,并提出了太湖雨洪资源利用策略建议,可为太湖雨洪资源利用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资源 雨洪资源利用现状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德东 谭乐彦 +1 位作者 刘国印 朱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86,128,共5页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形势,挖潜利用好雨洪资源尤为重要。以聊城市为例,对雨洪丰枯遭遇情况、雨洪资源量、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雨洪资源利用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结果表明:边界河流与市内降水年和汛期丰枯遭遇“尚可...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形势,挖潜利用好雨洪资源尤为重要。以聊城市为例,对雨洪丰枯遭遇情况、雨洪资源量、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雨洪资源利用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结果表明:边界河流与市内降水年和汛期丰枯遭遇“尚可”和“有利”组合在50%左右,总体而言,一半左右年份有较好的相机调引边界河流雨洪资源的条件;聊城市多年平均雨洪资源量为9.8亿m^3,多年平均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5.4亿m^3;按市内、边界河流划分,不同年型聊城市边界河流和市内河流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占比为85%~91%,边界河流雨洪开发潜力大,应作为雨洪开发利用的重点方向;雨洪资源利用应注重“蓄、调、渗”综合措施的应用,发挥各类工程在时间上滞蓄、平面空间上调配、竖向空间上滞渗雨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 丰枯遭遇 聊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农村雨洪资源利用的实践和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佳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7-30,共4页
针对甘肃省水资源紧缺、大部分降水资源无效蒸发浪费的现实,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降水资源雨水资源,解决半干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和发展高效灌溉农业,自1988年开始,甘肃在中东部山区开展了3个阶段的雨水集蓄利用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针对甘肃省水资源紧缺、大部分降水资源无效蒸发浪费的现实,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降水资源雨水资源,解决半干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和发展高效灌溉农业,自1988年开始,甘肃在中东部山区开展了3个阶段的雨水集蓄利用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介绍了甘肃利用雨水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干旱地区发展庭院经济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资源利用 农村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高淳区城市水网防洪及雨洪资源利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驰 董庆华 +1 位作者 张宏雅 张浮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7,62,共6页
城市水网的防洪功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防洪需求应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益。固城湖是高淳区最重要的水源地,若无闸门和泵站调控,在丰水年易受洪水威胁。通过闸门和... 城市水网的防洪功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防洪需求应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益。固城湖是高淳区最重要的水源地,若无闸门和泵站调控,在丰水年易受洪水威胁。通过闸门和泵站调控后,可将固城湖水位控制在13 m(5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内;通过水网的雨洪资源利用,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固城湖丰水年可新增供水量约4400万m^3。研究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研究,兼顾水网的防洪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 雨洪资源利用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洪资源利用的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培喜 贾鲁闵 张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25,共2页
为了研究将沭河流域小仕阳水库地表水、袁公河雨洪资源调水入付疃河流域日照水库,通过日照水库调蓄后再供至日照城区(即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雨洪资源),分析计算沭河流域的雨洪资源利用量,测算水库调度用水量。日照水库雨洪资源利用和水... 为了研究将沭河流域小仕阳水库地表水、袁公河雨洪资源调水入付疃河流域日照水库,通过日照水库调蓄后再供至日照城区(即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雨洪资源),分析计算沭河流域的雨洪资源利用量,测算水库调度用水量。日照水库雨洪资源利用和水库群联合调度案例应用表明:雨洪资源利用和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增加了系统对雨洪利用量,对日照市增加雨洪利用量、减少缓解城市缺水、最大限度实现日照市的水量平衡,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资源利用 水库群联合调度 水量平衡 日照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及专家咨询会在长春召开
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雨洪资源利用 专家咨询 科技支撑 长春市 应用 技术 “十一五”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何俊仕 焦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城市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部分,而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则需要充足清洁水源作为支撑。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沈阳市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将汛期雨水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 城市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部分,而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则需要充足清洁水源作为支撑。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沈阳市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将汛期雨水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使其经过生态处理后汇入城市河湖水系,并作为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化的水源,可以满足沈阳市建设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水环境 沈阳市 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雨洪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海瑾 翟国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现代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的城市雨...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现代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管理 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洪水资源利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庆平 刘金艳 时振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3-106,141,共5页
通过对滦河流域"96.8"、"2005.8"洪水调度实例对比分析发现,小于10年一遇的一般洪水经过联合调度,使唐山市陡河水库增加蓄水量0.12~0.18亿m3,补给地下水0.13亿m3,通过合理调度洪水资源可以被利用。通过对唐山市洪... 通过对滦河流域"96.8"、"2005.8"洪水调度实例对比分析发现,小于10年一遇的一般洪水经过联合调度,使唐山市陡河水库增加蓄水量0.12~0.18亿m3,补给地下水0.13亿m3,通过合理调度洪水资源可以被利用。通过对唐山市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可行性分析,为今后制定洪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雨洪资源利用 可行性分析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水文模型的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清花 汪玉静 +3 位作者 刘海娇 程元庚 赵红兵 辛光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8-29,共2页
为解决北方滨海山丘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量,减少入海径流水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山东滨海区威海五里屯流域为例,利用MIKE软件构建降雨径流模型(NAM)和一维水动力(HD)耦合模型,分析流域地表水的径流变化过程、分... 为解决北方滨海山丘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量,减少入海径流水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山东滨海区威海五里屯流域为例,利用MIKE软件构建降雨径流模型(NAM)和一维水动力(HD)耦合模型,分析流域地表水的径流变化过程、分散式防洪拦蓄工程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的梯级拦蓄工程使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到38.73%,提升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区域供水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山丘区 小流域 雨洪资源利用 水文模型 MI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雪 徐海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3,共14页
可持续的城市雨洪管理要求以功能综合为前提,整合水文、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改善人地水关系。以“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为议题,从理论背景、研究现状、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归纳了城市雨洪管理效益... 可持续的城市雨洪管理要求以功能综合为前提,整合水文、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改善人地水关系。以“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为议题,从理论背景、研究现状、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归纳了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的5个研究视角,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社会,并对评价指标、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进行了概述。城市雨洪管理效益可分为基础性生态服务与人居环境服务两大类。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性生态服务的识别与量化,而忽视了具有更大潜在价值的人居环境服务效益。基础性生态服务效益研究展现出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可通用的模拟模型,已得出丰富的研究结论。人居环境服务领域的雨洪管理效益的重要性和多元性得到普遍认可,但量化研究不足、未纳入综合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众的深入了解与认知。为应对可持续雨洪管理的不确定性挑战,城市雨洪管理有待从社会-生态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深化对效益综合评价的重要性认知,为改进雨洪管理效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管理 综合评价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资源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志宏 段晓涵 赵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0,共9页
海绵城市是针对解决我国水危机提出的新理念,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为了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占地面积对单项LID设施径流控制能力的影响,以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为研究区域,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 海绵城市是针对解决我国水危机提出的新理念,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为了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占地面积对单项LID设施径流控制能力的影响,以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为研究区域,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占地面积下各LID设施对不同降雨过程的径流削减效果,分析了降雨重现期及降雨历时与占地面积影响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由1年增加至10年,透水铺装径流削减率下降了13%~35%;随占地面积占比由25%增至100%时,其径流削减率增大了4. 8%~23%,且占地面积变化对低重现期降雨径流削减效果影响明显,生物滞留槽和植草沟呈相同规律。相反,下凹绿地占地面积变化对高重现期径流削减效果影响较大。绿色屋顶的径流削减率与土壤层厚度成正比,与降雨重现期成反比,且绿色屋顶厚度对低降雨重现期削减效率影响稍大; LID设施的径流削减率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大(削减率增长区间为1. 7%~7. 7%),且占地面积越大,降雨历时变化对径流削减率的影响就越明显。各LID设施的性价比和适用情况对比计算表明,下凹绿地和透水铺装性价比较高,适于作为主控设施大面积应用,而植草沟、生物滞留池及绿色屋顶适于作为辅助设施部分应用。研究成果为选择效益最优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水管理模型 水径流 城市内涝防治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下凹绿地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庆俊 丛海兵 +3 位作者 汪智霞 唐中亚 蒋新跃 王一鸣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8,共8页
针对下凹绿地的蓄水、渗水能力有限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蓄水、渗水能力,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开发出水平高渗透、垂直高渗透、组合高渗透3种高渗透下凹绿地。通过模拟降雨产流中试系统,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及降雨历时条件下高渗... 针对下凹绿地的蓄水、渗水能力有限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蓄水、渗水能力,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开发出水平高渗透、垂直高渗透、组合高渗透3种高渗透下凹绿地。通过模拟降雨产流中试系统,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及降雨历时条件下高渗透下凹绿地径流削减作用及洪峰削减量,并与传统上凸绿地、普通下凹绿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降雨重现期1~10年、降雨历时30~120 min的芝加哥设计暴雨雨型条件下,与传统上凸绿地对比,普通下凹绿地径流总量削减率为23. 14%~67. 04%,径流峰值削减率1. 41%~100%,径流系数0. 29~0. 69;组合高渗透下凹绿地径流总量削减率为39. 93%~89. 87%,径流峰值削减率为6. 54%~100%,径流系数0. 05~0. 55。研究成果可为高水平城市绿地以及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 下凹式绿地 结构优化 径流削减 低影响开发 城市内涝防治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地表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及其应用——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帅伟 王秀艳 +1 位作者 孙琳 刘长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7,共9页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试验提取城市"海绵体"的环境地质参数。通过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能力和环境地质参数的内在关系,提出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焦作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可有效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能力的优劣,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能力足以解决最大降雨带来的城市水问题;(2)焦作市研究区整体来说渗水能力较差,降雨条件下会导致地面产生地表径流,而城市"海绵体"蓄水能力及城市水容量较好,可容纳最大降雨条件下产生的地表渗水及渗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积水,不会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中原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SWMM 环境地质 海绵能力 适宜性评价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低影响开发 城市内涝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海绵流域视角的河湖联控方案研究——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相毅 刘家宏 +2 位作者 杨志勇 邵薇薇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40,103,共7页
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实施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措施之外,还需通过河湖联控措施调丰济枯,实现保障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其他城市排水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涉水控制目标。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的视角,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成区外和建成... 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实施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措施之外,还需通过河湖联控措施调丰济枯,实现保障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其他城市排水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涉水控制目标。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的视角,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成区外和建成区内的建设思路以及相应的河湖联控策略:建成区外主要是做好城市防洪治涝的顶层设计,构建城市外围水安全保障体系,统筹考虑解决城市外围流域内的防洪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建成区内以城市河湖为核心,科学安排、因地制宜进行城市海绵体建设,构建多尺度排水系统,弹性应对不同强度的降雨。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湖联控方案实施后:(1)结合LID等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凤凰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预期将达到82.9%,满足80%的目标要求;(2)凤凰县防洪排涝标准可以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的水平;(3)城乡供水保证率预期将达到98%,满足大于95%的目标要求;(4)雨水收集利用率预期将达到20%,满足大于10%的目标要求。可见,研究制定的凤凰县河湖联控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效解决了凤凰县的防洪、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用水问题,为凤凰县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建设 河湖联控 生态海绵流域建设 凤凰县 城市水文学 雨洪资源利用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生物滞留技术水量水质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宏军 王建龙 +3 位作者 赵梦圆 孙博 谢剑飞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7,共7页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物表层累积、填料层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物表层累积、填料层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的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并与传统生物滞留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削减率方面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9%~21%和1%~32%;在峰值延迟时间方面最大延长了8min;倒置生物滞留对TP、TN、COD、NH^+4-N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约6%、4%、3%、6%。研究成果可为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水径流 海绵城市 非点源污染控制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生物滞留带径流削减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芃抒 王文海 +3 位作者 李俊奇 王建龙 杨擎柱 涂楠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共10页
道路积水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设置生物滞留带是典型的道路雨水减排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溢流高度条件下道路生物滞留带的径流削减效果和渗流规律,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模拟道路-生物滞留带平台设计试验,并根据... 道路积水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设置生物滞留带是典型的道路雨水减排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溢流高度条件下道路生物滞留带的径流削减效果和渗流规律,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模拟道路-生物滞留带平台设计试验,并根据试验结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水文效应计算,对道路生物滞留带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重现期P≤10年时,滞留带可延迟6~10 min的径流峰值时间;不同试验条件的径流削减率和峰值削减率分别为41%~100%和38%~100%;提升溢流高度对径流总量削减效果明显,并对渗流过程有较大影响;渗流流量与滞留带表面水头高度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基于试验结果,对道路-生物滞留带系统径流削减率公式进行了推导,为部分参数选取提供了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带 径流削减 溢流高度 渗流过程 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水文学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低影响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URBAN的城市内涝模型应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品良 覃光华 +2 位作者 曹泠然 童旭 王俊鸿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6,共6页
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内涝问题,为了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以成都市某小区为例,基于对小区排水管网的概化处理,雨量分配利用芝加哥雨型,应用MIKE URBAN软件模拟小区排水管网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承压运行情况及管点溢流情况... 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内涝问题,为了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以成都市某小区为例,基于对小区排水管网的概化处理,雨量分配利用芝加哥雨型,应用MIKE URBAN软件模拟小区排水管网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承压运行情况及管点溢流情况,并通过设置小型调蓄池和扩增管径两种途径改善城市内涝状况。结果表明:改造后管网设计重现期由2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管段承压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遭遇10年一遇降雨时,管道峰值流量明显降低,典型管道削峰率达62. 5%,管网过水能力大幅度增加。在今后排水系统改造中,应当使城市管网与雨水调蓄池等海绵措施相结合,实现削减峰值雨量,从源头上防止内涝的发生。该模型具有建模简单、运算精确的特点,对城市防洪排涝相关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MIKEURBAN 芝加哥 排水管网 海绵城市建设 低影响开发措施 城市水文学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道路径流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玉启 王文海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芃抒 关鹏祥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5,共9页
透水道路是缓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现有道路的排水设计方法对于透水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特别设计的透水道路试验平台和流量监测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透水道路径... 透水道路是缓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现有道路的排水设计方法对于透水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特别设计的透水道路试验平台和流量监测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形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透水道路径流系数在降雨过程中呈现单峰状动态变化,并且降雨历时与降雨重现期都会影响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最大值,并与之成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条件下,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存在一个敏感区间,在此区间内,径流系数随雨强变化的速率较快;当试验工况不变且降雨强度小于50 mm/h时,透水道路的径流系数平均值为0.023,说明该条件下的透水道路可控制降雨强度50 mm/h以下的降雨不产流,即在后续排水通畅条件下,所研究透水道路可以解决多数降雨事件的道路积水问题。试验为后续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透水道路的排水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道路 动态径流系数 强度 低影响开发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海绵校园径流控制效果评估——以萍乡市北星小学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多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39,共8页
为了研究海绵校园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萍乡市北星小学的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萍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各个重现期的设计降雨,借助雨洪管理模型(SWMM),构建LID改造前后的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校园内分别采用组合LID及... 为了研究海绵校园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萍乡市北星小学的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萍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各个重现期的设计降雨,借助雨洪管理模型(SWMM),构建LID改造前后的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校园内分别采用组合LID及单独布设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及透水路面堵塞情形下的径流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污染物削减率在60%左右,排放口流量峰值时刻延后7~10 min;三种LID措施对校园径流量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透水铺装>下沉式树池>下沉式绿地,对污染物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下沉式绿地>下沉式树池>透水铺装;透水路面堵塞对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在降雨重现期>30a时显著增大。通过对结果分析,设计方案下的海绵校园径流控制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对一般的小范围海绵校园进行LID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低影响开发 管理模型(SWMM) 水文水质模拟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城市水文学 海绵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