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绿色屋顶雨水滞留效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尹超 秦华鹏 林子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4,共8页
绿色屋顶可滞留雨水削减径流,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雨水管理.绿色屋顶雨水滞留效应会随降雨场次及月份降雨条件的变化而波动.基于中国深圳市洋竹草、太阳花、卧地延命草和佛甲草4种不同植被绿色屋顶18个月共58场降雨的连续水文监测和植物... 绿色屋顶可滞留雨水削减径流,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雨水管理.绿色屋顶雨水滞留效应会随降雨场次及月份降雨条件的变化而波动.基于中国深圳市洋竹草、太阳花、卧地延命草和佛甲草4种不同植被绿色屋顶18个月共58场降雨的连续水文监测和植物覆盖度监测,分析了绿色屋顶雨水滞留效应的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对场次降雨的雨水滞留量为0.4~37 mm,雨水滞留率为2%~100%;绿色屋顶月雨水滞留量为13~148 mm,月雨水滞留率为29%~70%;绿色屋顶全年总雨水滞留量为610~660 mm,雨水滞留率为44%~49%.雨水滞留率和雨水滞留量与降雨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二者都与雨前日间干旱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月均太阳辐射和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度变化也对月份间雨水滞留效应有较大影响.不同植物由于其滞水能力、蒸散发能力和植被生理活性等的不同,在不同月份表现出不同的雨水滞留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屋顶的性能评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科学 径流 绿色屋顶 雨水滞留效应 效应波动 降雨量 雨前日间干旱时间 植物类型 植物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屋顶的雨水滞留演化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孔凤翔 李伟 +2 位作者 韦绍照 周春亭 张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9-70,74,共3页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雨水滞留、净化、再利用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绿色屋顶的调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与评价,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绿色屋顶的雨水滞留演化规律方面的研究...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雨水滞留、净化、再利用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绿色屋顶的调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与评价,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绿色屋顶的雨水滞留演化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绿色屋顶的雨水滞留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其次对合理设计和评价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能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给出研究绿色屋顶雨水滞留演化规律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雨水滞留 海绵城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5种雨水滞留渗滤系统绿化植物的抗旱特性及其评价
3
作者 李红珍 吴慧玲 +2 位作者 秦雅琪 INTHAVONGXAI Phoungern 胡湛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47-2054,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宁市雨水滞留渗滤系统的抗旱性植物,选取南宁市常用的5种绿化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arboricola,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 Boom,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宁市雨水滞留渗滤系统的抗旱性植物,选取南宁市常用的5种绿化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arboricola,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 Boom,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研究干旱胁迫15 d对植物的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强,5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伤害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则逐渐下降;随着干旱胁迫加强,5种植物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5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鹅掌柴、紫竹梅、水鬼蕉、麦冬和肾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干旱胁迫 生理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截留微塑料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
4
作者 仇付国 梁安棋 +1 位作者 童诗雨 王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6-1490,1496,共6页
选取聚乙烯(PE,疏水)和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亲水)两种使用广泛且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的微塑料为代表,对基质为90%砂土+10%给水厂污泥的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离子强度、pH值和阳离子类型条件下截留微塑料的效果进行了研... 选取聚乙烯(PE,疏水)和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亲水)两种使用广泛且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的微塑料为代表,对基质为90%砂土+10%给水厂污泥的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离子强度、pH值和阳离子类型条件下截留微塑料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中两种微塑料的丰度分别为5.0×10^(4),5.3×10^(4)个/L、HRT为10 min时,微塑料在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中开始穿透及完全穿透时间较传统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均明显后移。在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中,HRT由10 min提升至30 min后,聚乙烯开始穿透从90 min(9 FVs)后移至360 min(12 FVs),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开始穿透从40 min(4 FVs)后移至240 min(8 FVs);高离子强度时(50.0 mmol/L)系统对微塑料的截留能力更强;pH及阳离子类型对微塑料的截留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 穿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时长和淹没高度对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氮素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凡 王洪浩 +1 位作者 李京玲 贾亚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0,26,共6页
为提高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对氮素的去除率,通过室内土柱(高1000 mm,直径200 mm的有机玻璃柱,出水管向上抬升用以形成不同淹没高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运行时长(6、12、18、24、30d)及不同淹没高度(0、250、500 mm)的氮... 为提高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对氮素的去除率,通过室内土柱(高1000 mm,直径200 mm的有机玻璃柱,出水管向上抬升用以形成不同淹没高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运行时长(6、12、18、24、30d)及不同淹没高度(0、250、500 mm)的氮素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 d内,系统的渗透性能随运行时长增加而增加,渗透系数从0.44 mm/min增加到了0.98 mm/min;系统填料中的黏粒(<0.002 mm)含量随时长增加向下迁移并富集在填料中部(250 mm);NH_(4)^(+)-N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变化较小,平均去除率为93.60%,NO_(3)^(-)-N和TN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4.45%和71.01%,COD的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变化范围为59.56%~73.85%;淹没区对NH_(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对NO_(3)^(-)-N、TN和COD的去除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TN、NO_(3)^(-)-N和COD的最大去除率对应的淹没高度分别为250、500、250 mm。系统在30 d的运行时长内氮素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并未随运行时长的增加而下降;增设淹没区能提高NO_(3)^(-)-N、TN和COD去除效率。综合考虑雨水生物系统对氮素的去除,推荐最佳淹没高度为2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 氮素去除 运行时长 淹没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小龙 李家科 蒋春博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有效手段,其中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的设计对城镇区域削减雨水径流量与降低径流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的规模、填料、植... 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有效手段,其中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的设计对城镇区域削减雨水径流量与降低径流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的规模、填料、植物、布局等关键设计要素的选择和确定方法。首先,对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的规模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述了不同种类填料改良的效果以及对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常用的优化模型和布局优化研究进展,并对雨水生物滞留设施中的植物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讨论,指出寒冷地区影响LID设计的关键因素是冻融与融雪剂,湿陷性黄土地区LID设计的要点在于防渗漏及避免土体沉降;最后,提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 LID设计 填料 植物 湿陷性黄土 寒冷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的绿化屋顶技术及其水文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俊 梅国雄 +2 位作者 黄山 黄递胜 刘佳亲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绿化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建筑能耗、城市绿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低影响开发实践,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系统回顾和综述国内外绿化屋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 绿化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建筑能耗、城市绿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低影响开发实践,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系统回顾和综述国内外绿化屋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不同气候条件和绿化屋顶类型雨水年滞留率约为50%~90%,并能将室内温度降低约3℃~4℃,为绿化屋顶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点从植被选择、基质土壤和排水层建设探讨了绿化屋顶试验研究进展和实用化建设方法,归纳了绿化屋顶对降雨径流量和径流峰值的衰减、径流开始时间和径流峰值时间的延迟作用,指出了绿化屋顶雨水滞留性能主要受气象因素和结构配置影响,并受荷载、成本、维护管理、径流污染和渗漏风险等条件限制。同时,探讨了绿化屋顶雨水滞留过程动态模拟的建模方法和发展方向。最后围绕绿化屋顶潜在效益开发、结构性能综合优化、机理模型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绿化屋顶研究建议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化屋顶 雨水滞留 蒸散量 雨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纤维棉在绿色屋顶中的适配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谢鹏 宫永伟 +4 位作者 仇志铭 孙建 薛重华 李霞 成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45,共9页
为了解多孔纤维棉在绿色屋顶排(蓄)水层的适配性,分别采用塑料凹凸排水板和多孔纤维棉作为绿色屋顶试验装置的排(蓄)水层,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对外排径流量、水质和植物生长进行监测,探究多孔纤维棉与传统排(蓄)水层材料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解多孔纤维棉在绿色屋顶排(蓄)水层的适配性,分别采用塑料凹凸排水板和多孔纤维棉作为绿色屋顶试验装置的排(蓄)水层,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对外排径流量、水质和植物生长进行监测,探究多孔纤维棉与传统排(蓄)水层材料的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塑料凹凸排水板,2~8 cm厚的多孔纤维棉更适合作为绿色屋顶的排(蓄)水层,在干旱期可维持植物生长,在降雨期可提高雨水滞留效果和对悬浮物的削减效果,减少TP和COD_(Cr)的淋出,但会加剧TN的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排(蓄)水层 多孔纤维棉 雨水滞留效果 径流量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