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影响开发技术缓解园区雨水地表径流模拟与管道溢流风险预测
1
作者 王彦凯 刘培华 +2 位作者 张帅 赵方波 王嘉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2,540,共9页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并对园区内雨水系统升级改造效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进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济南市某高校典型园区为研究区域,在原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优化数据结构...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并对园区内雨水系统升级改造效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进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济南市某高校典型园区为研究区域,在原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优化数据结构的园区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测的降雨数据率定所构建的模型中子汇水区的参数;根据所构建模型的降雨及雨水地表径流过程,研究雨水地表径流与管道出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每个子汇水区的管道出流量,综合对比研究区域各段管道出流量、转输流量与管道最大承载能力,分析管道溢流风险的变化趋势,并设计9种适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方案,评估9种方案的雨水地表径流消减效能。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数据便利性和准确性,出水口处管道出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契合度约为90%;北侧雨水管道系统末端出水口所在子汇水区的雨水地表径流量、出水口处管道出流量的变化规律与雨强重现期呈较强的相关性;管道溢流风险点分布规律受地表硬化程度、地面坡度、管道输水距离等因素影响较大;所设计的9种方案均可有效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和峰值流量,雨水地表径流控制率、径流总量削减率均大于40%,雨水地表径流峰值削减率大于35%,其中方案9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溢流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城市信息模型 低影响开发技术 雨水地表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渗滤系统中植物对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控制效果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冯萃敏 蔡紫鹏 +2 位作者 尹晓星 米楠 蔡志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3,共9页
按照城市地表雨水径流水质指标,通过在自来水中添加药剂或材料,人工配制模拟地表雨水径流。通过对有植物和无植物种植的两个土壤渗滤系统开展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监测每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的渗滤出水中TP含量以及在进... 按照城市地表雨水径流水质指标,通过在自来水中添加药剂或材料,人工配制模拟地表雨水径流。通过对有植物和无植物种植的两个土壤渗滤系统开展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监测每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的渗滤出水中TP含量以及在进水、落干阶段土壤渗滤系统试验装置中0、5、15、35cm深度改良土壤渗滤介质的交换态无机磷(Ex-P)、铝磷(Al-P)、铁磷(Fe-P)的含量,研究土壤渗滤系统中植物对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控制效果和对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吸附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中,土壤渗滤系统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TP的去除率均在89%以上,有植物种植的土壤渗滤系统中TP去除率均高于无植物种植的土壤渗滤系统。(2)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无机磷的吸附是分层进行的,随着上层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固定的无机磷量逐渐增加,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含有较多磷的模拟地表雨水径流进入下层的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再被吸附固定。在没有外源磷进入的阶段,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吸附磷的主要介质为红壤土中无定形态的铝,植物的生长会促使改良土壤渗滤介质中Al-P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向Fe-P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滤 植物 地表雨水径流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