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雍正帝对官衙书吏的整饬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国荣
-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
文摘
封建政治制度,造就了一批把持政务的书吏,大小机关的文书处理和档案保管都控制在书吏手里。正如清官档案所载:“今之书吏,即古之府史胥徒也。各衙门皆额设召募,所以检收档案,缮写文书。”从中央部院到地方督抚藩臬以至道府州县的各级官署衙门,都有书吏参与政务活动,以致于书吏队伍之贤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吏治行政。
-
关键词
雍正帝
雍正朝
地方督抚
衙门
百弊丛生
档案保管
官衙
雍正十一年
封建政治制度
吏治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雍正朝在鄂西的改土归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东海
-
出处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2-98,共7页
-
文摘
改土归流是鄂西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对鄂西改土归流的经过及其前因后果作一概述。 据一些史志记载,从元代起,中央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愿意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采取招抚政策,给以土司官职,以统治本族人民,这种制度,史志上称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朝统治者在总结了前代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总结了“以土官治土民”的基础上,制定出承袭、考核、朝贡、征调等制度。土司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宣抚、安抚、长官或蛮夷长官。元代在今日鄂西自治州境内仍设施州,除了汉族聚居的清江(后并入州)、建始二县设流官外,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普遍设置了土司,计有施南道宣慰司等十四个土司。明初中央王朝对待元代土司,凡来归附者即以原官授之。其后为了便于控制,还采取将大化小,遂使鄂西土司数目增加到三十一个。这三十一个是:宣抚司四。
-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容美土司
雍正朝
雍正帝
奏折
治所
鹤峰
雍正十一年
鄂西土司
清王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清康熙末年禁止南洋贸易对南洋华侨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金明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5年第4期41-45,共5页
-
-
关键词
南洋华侨
海外贸易
康熙末年
清政府
雍正十一年
雍正皇帝
移居国外
荷兰殖民者
恶劣影响
恐惧心理
-
分类号
F75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雍正严禁官员收养戏子
- 4
-
-
作者
李国荣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41,共1页
-
-
关键词
雍正帝
戏子
年羹尧
魏廷珍
雍正十一年
开设赌场
直隶总督
着手处理
属员
福建漳州
-
分类号
D691.4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乐山”名称的由来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马琦
-
机构
四川社科院乐山分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乐山"名称的由来马琦乐山①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为天下胜地。从史籍所载,由近之考察发现,觉其名颇有来历。故以近来求索之得,抒一孔之见,求教大方。-、"乐山"得名的几种说法有史可考,春秋时代乐山为开朗故治。战国时期名南安②。秦、汉、魏晋至南北朝之萧梁仍...
-
关键词
乐山
悬棺葬
僚人
丽正门
雍正十一年
乐山地区
历史时期
徐中舒
乐山城
峨眉山志
-
分类号
K29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前期广东移民四川原因考述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刘正刚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79-87,共9页
-
文摘
清代前期广东移民四川原因考述刘正刚明末清初,久经战乱的四川极目荒凉,土旷人稀。史载康熙初年的四川“蜀省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招民开垦,询属急务”②。为此,清政府对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政策,积极鼓励各...
-
关键词
广东移民
四川
清代前期
雍正十一年
雍正朝
移民政策
清前期
简阳县
奏折
康熙初年
-
分类号
K29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