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洪彩凤 刘国坤 +2 位作者 张绍升 肖顺 潘东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对福建省4个县(市)7个柑橘园的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520个雌虫虫体上得到123个真菌分离物,鉴定出8属10种。他们分别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 s... 对福建省4个县(市)7个柑橘园的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520个雌虫虫体上得到123个真菌分离物,鉴定出8属10种。他们分别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雪腐镰孢(Fusarium nivale)、尖孢镰孢(F.oxysporum)、茄病镰孢(F.solan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其中,茄病镰孢、尖孢镰孢、淡紫拟青霉为优势食线虫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6.6%、15.4%、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半穿刺线 雌虫 食线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种群雌虫率对其生长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娥梅 丁克学 +3 位作者 徐拥军 张四华 王少芳 刘蒙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665-665,共1页
研究分析了蒙城县植保站 2 7年的粘虫发生资料 ,结果表明 :当地 1代粘虫多年实际雌虫率的平均值 ,即为“最佳雌虫率”。当地 1代粘虫种群的实际雌虫率愈接近“最佳雌虫率” ,其生长率愈高 ;反之 ,则愈低。
关键词 种群 雌虫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廖平 殷艳芳 +5 位作者 李玉艳 王孟卿 毛建军 陈红印 刘晨曦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89,95,共6页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均产卵量(258.20粒)、平均产卵次数(10.63次)和平均寿命(45.30 d);蠋蝽的单次产卵量、卵孵化率、卵直径均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小,其中单头饲养组的减小趋势显著;单头饲养组蠋蝽的卵孵化率为59.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89%,而单头饲养组蠋蝽单雌所产卵的孵化数192.95头较对照组的177.87头更高。蠋蝽雌虫有效交配后进行单头饲养有利于延长蠋蝽寿命、提高其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雌虫 单头饲养 繁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茶树害虫雌雄的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洪子华 殷坤山 +1 位作者 周孝贵 肖强 《中国茶叶》 2016年第9期22-23,共2页
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据统计有数百种,这些害虫中极大多数为两性,即有雌雄之分。雌雄之间在外观(形态)上,有的差异很大,极易区分,如蓑蛾类(袋袋虫)的成虫,其雄虫与多数鳞翅目的雄蛾一样,有翅能飞翔,能飞出护囊(袋袋),而雌... 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据统计有数百种,这些害虫中极大多数为两性,即有雌雄之分。雌雄之间在外观(形态)上,有的差异很大,极易区分,如蓑蛾类(袋袋虫)的成虫,其雄虫与多数鳞翅目的雄蛾一样,有翅能飞翔,能飞出护囊(袋袋),而雌虫则呈蛆状,无翅,不能飞翔,始终隐居在护囊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害 识别 种类 鳞翅目 飞翔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隐藏新棘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小英 李海云 唐胜球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6,共2页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寄生在黄鳝体内的隐藏新棘虫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隐藏新棘虫为圆筒形,向腹侧部弯曲,前端膨大而后端变小。顶端有一象牙形吻钩的球形吻突,可自由伸缩且中间有一突起。体表呈假分节状,有体棘部位约占虫体躯干的...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寄生在黄鳝体内的隐藏新棘虫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隐藏新棘虫为圆筒形,向腹侧部弯曲,前端膨大而后端变小。顶端有一象牙形吻钩的球形吻突,可自由伸缩且中间有一突起。体表呈假分节状,有体棘部位约占虫体躯干的1/3,靠近颈端的体棘较密,而后端变得稀疏。雌虫尾端为盘状,雄虫尾端布满皱褶,交合伞可自由伸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新棘 扫描电镜观察 黄鳝 自由伸缩 圆筒形 寄生 膨大 体表 躯干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豆芫箐成虫的药用资源价值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勇 李定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对隔离饲养的中华豆芫箐EpicautachinensisLap.成虫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的斑蝥素含量与“国家药典”入典药用昆虫眼斑芫箐MylabriscichoriiL.近似,达到了国家药典规定的入药标准;雄虫斑蝥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雌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以腹部最高... 对隔离饲养的中华豆芫箐EpicautachinensisLap.成虫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的斑蝥素含量与“国家药典”入典药用昆虫眼斑芫箐MylabriscichoriiL.近似,达到了国家药典规定的入药标准;雄虫斑蝥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雌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以腹部最高,约为75%~78%,其次为胸部,含量约为13%~18%;取食沙打旺、紫苜蓿和草木樨3种自然食料植物,在羽化12d试虫体内斑蝥素含量达最大值且与其他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提示该虫羽化12d左右应是采收炮制的最佳时期。该虫体内生物合成斑蝥素总量与食料植物种类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价值 中华 斑蝥素 隔离饲养 分析结果 药用昆 食料植物 最佳时期 植物种类 生物合成 含量 Lap 体内 沙打旺 草木樨 紫苜蓿 最大值 药典 羽化 入药 雌虫 腹部 取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7
作者 温吉华 隋晶利 李晓荣 《西南园艺》 2005年第6期39-39,共1页
1生活史 为害枣树的介壳虫主要是日本龟蜡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年3月开始发育,4月中旬迅速增大,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为产卵末期,每只雌虫产卵1 500~2 500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 1生活史 为害枣树的介壳虫主要是日本龟蜡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年3月开始发育,4月中旬迅速增大,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为产卵末期,每只雌虫产卵1 500~2 500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离开母体爬到叶上(也可借风传播)吸食汁液,很快分泌蜡质,披盖体背,逐渐形成白色蜡壳,固定为害.8月上旬雄虫开始在介壳下化蛹,蛹期15~20d.8月下旬雄虫羽化,夜伏昼出寻雌虫交尾,其后很快死去.受精雌虫即由叶片转移到枝条上固定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壳 枣树 日本龟蜡蚧 防治 雌虫 产卵 生活史 为害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区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郎东升 《山西林业》 2004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油松毛 产卵 枯枝落叶层 结茧 树冠 雌虫 太原地区 趋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主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9
作者 陶莹 王秀芝 周勇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3期61-61,共1页
1 蛔虫病 本病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而引起发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成虫为淡白色、圆柱状线虫。雄虫长12~25cm,雌虫长20~40cm;虫卵暗褐色,外层有边缘不整齐的蛋白质外膜。寄生在猪小肠内的成熟雌虫,通过雌雄交配,雌虫产... 1 蛔虫病 本病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而引起发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成虫为淡白色、圆柱状线虫。雄虫长12~25cm,雌虫长20~40cm;虫卵暗褐色,外层有边缘不整齐的蛋白质外膜。寄生在猪小肠内的成熟雌虫,通过雌雄交配,雌虫产生大量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d左右发育为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猪小肠 防治 猪蛔 6月龄 圆柱状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网尾线虫病的病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兴荣 马小平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10期185-185,共1页
1病原 网尾属线虫呈丝线状,口囊很小,口缘有四个小唇片。交合伞的前侧肋是独立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仅末端分开,外背肋是独立的,背肋为两个独立的枝,每枝末端分工2-3个小杈,交合刺等长,暗褐色,短粗,呈靴形,有引器。雌虫阴门位于... 1病原 网尾属线虫呈丝线状,口囊很小,口缘有四个小唇片。交合伞的前侧肋是独立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仅末端分开,外背肋是独立的,背肋为两个独立的枝,每枝末端分工2-3个小杈,交合刺等长,暗褐色,短粗,呈靴形,有引器。雌虫阴门位于体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尾线 病原 治疗 诊断 合二为一 褐色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浆果钻蛀虫防治新方法
11
作者 陈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5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浆果 咖啡豆 新方法 白僵菌 防治效果 农业研究所 农业大学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几种体外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
12
作者 姜波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1期165-165,共1页
1蜱 种类很多,形态大致相似,都是吸血的外寄生虫。蜱的头、胸、腹融合在一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约5~6毫米,宽约3~5毫米。雌虫吸血后,能扩大到长约16毫米,宽约10毫米。体表护有坚韧的角质膜,形成硬壳,通称背甲。蜱虫腹面伸出4对肢,
关键词 体外寄生 生物学特征 危害 家畜 椭圆形 角质膜 吸血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寄生虫病]
13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寄生 呼吸道症状 猪蛔 寄生线 生长时期 猪肝脏 体表 雌虫 小肠 肺脏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松材线虫G蛋白α亚基Bmu-gpa-1表达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芮 刘文义 +2 位作者 余红仕 周立峰 胡加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3,共9页
【目的】研究与交配行为相关的拟松材线虫G蛋白α亚基Bmu-gpa-1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拟松材线虫的种内交配繁殖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拟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Bmu-gpa-1基因。对Bmu-gpa-1进行序列分析... 【目的】研究与交配行为相关的拟松材线虫G蛋白α亚基Bmu-gpa-1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拟松材线虫的种内交配繁殖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拟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Bmu-gpa-1基因。对Bmu-gpa-1进行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探究Bmu-gpa-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各个龄期的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明确其时空动态表达特性。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究该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交配繁殖行为中的作用,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NA干扰的效率。【结果】Bmu-gpa-1基因全长为1780 bp,CDS全长为1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示该基因与秀丽隐杆线虫gpa-1基因隶属于同一G蛋白α亚基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及转录组结果均表明Bmu-gpa-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2龄期和3龄期表达水平较高,胚胎期次之,4龄期和成虫期表达水平较低且基因表达水平具有雌、雄虫差异性,即雄虫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虫。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u-gpa-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体内广泛表达,胚胎发育初期呈散点状表达,胚胎发育后期过渡到全胚胎表达,2龄期全身表达,3龄期和4龄期进一步集中在肠道和性腺处表达,成虫期则出现雌、雄虫差异性表达,即在雌虫的阴户、雄虫的交合刺和尾部表达。交配试验结果显示,沉默Bmu-gpa-1基因后,拟松材线虫雄虫与正常雌虫的交配次数显著增加,交配时长显著缩短,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而雌虫被干扰后在交配繁殖行为上则无明显异常,推测该基因可以负向调控拟松材线虫雄虫的交配行为,但对雌虫影响较弱。【结论】拟松材线虫Bmu-gpa-1基因是G蛋白α亚基家族中的一员,基因表达水平及表达部位皆具有雌、雄虫差异性。沉默该基因可以改变雄虫的交配行为,雄虫表现出交配次数增加、交配时长减短和交配后雌虫产卵数减少等交配质量下降特征,但对雌虫影响较弱,这说明Bmu-gpa-1基因对拟松材线虫雄虫的交配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松材线 Bmu-gpa-1 交配行为 繁殖能力 、雄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于中国马属动物的圆形线虫(续)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繁瑶 杨年合 《畜牧兽医学报》 CAS 196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本文介绍了寄生于我国马属动物的七种圆形线虫,它们是:Craterostomum mucronature(Ihle,1920),Gyalocephalus capitatus Looss,1900,Cylicocgclus radiatum(Looss,1900),C.brevicapsulatum(Ihle,1920),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m(Lo... 本文介绍了寄生于我国马属动物的七种圆形线虫,它们是:Craterostomum mucronature(Ihle,1920),Gyalocephalus capitatus Looss,1900,Cylicocgclus radiatum(Looss,1900),C.brevicapsulatum(Ihle,1920),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m(Looss,1900),C.euproctus(Boulenger,1917),和Schulzitrichonema asymmetricum(Theiler,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囊 合撒 背叶 头端 口乳突 排泄孔 叶冠 小叶 圆形线 雌虫 外背肋 马属动物 青海 食道 体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诱剂产品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俊文 孙太华 +11 位作者 何建群 陈晓兰 张迪 苏薛阳 冯雨晴 许秀宝 赵昭鑫 徐磊 杨双鹏 季劲风 赵晓岩 王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0,29,共4页
为筛选对桔小实蝇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产品,在福建对比了3种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并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对比了6种实蝇引诱剂产品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中,SYS... 为筛选对桔小实蝇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产品,在福建对比了3种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并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对比了6种实蝇引诱剂产品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中,SYSXYYJ02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在6种实蝇引诱剂产品中,柑桔小实蝇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诱捕量最高,在桔小实蝇监测上具有推广价值;柑桔小实蝇引诱剂、果蝇颗粒剂和果实蝇饵剂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基本无引诱效果;实蝇双性引诱剂SYSXYYJ02对桔小实蝇具有雌雄双诱效果,引诱效果稳定,诱捕雌虫占比达58%以上,在桔小实蝇的防控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实蝇双性引诱剂 引诱剂 诱捕量 雌虫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纹豹蠹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金水 杨月娥 何益良 《中国森林病虫》 1985年第4期1-4,共4页
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leuconota Butler)是我省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蛀干害虫。木麻黄被害后导致风折和枯死,成为残林,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课题。对该虫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摸清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发生... 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leuconota Butler)是我省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蛀干害虫。木麻黄被害后导致风折和枯死,成为残林,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课题。对该虫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摸清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82~1985年在福建长乐县前董大队、惠安县赤湖林场设点进行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化孔 木麻黄 株率 受害株率 腹节 害木 被害率 毒签 白僵菌 真菌 前胸背板 雌虫 静伏 蛀干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星坑小蠹属的种类鉴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蕙芬 《中国森林病虫》 1988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9册鞘翅目小蠹科一书中星坑小蠹属仅包括4种,以后又陆续发现该属3种新记录,本文将前后发现的7种按雌虫、雄虫分别做成检索表,并对新记录种加以描述,以供读者鉴定时参考。
关键词 前胸背板 鞘翅 刻点 雌虫 额毛 体长 细网状 背中线 斜面 口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椰子研究所针对红棕象甲提出防治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年第10期22-22,共1页
据报道,红棕象甲近年来对斯里兰卡椰子造成严重影响,其中4~15年生的椰树最易受到该虫危害。斯里兰卡椰子研究所建议种植户至少每周1次进行椰树的红棕象甲危害状况诊断监测。红棕象甲雌虫只在椰树的伤口处产卵,因此可通过对伤口处涂抹煤... 据报道,红棕象甲近年来对斯里兰卡椰子造成严重影响,其中4~15年生的椰树最易受到该虫危害。斯里兰卡椰子研究所建议种植户至少每周1次进行椰树的红棕象甲危害状况诊断监测。红棕象甲雌虫只在椰树的伤口处产卵,因此可通过对伤口处涂抹煤焦油或废弃的机油进行处理,减少雌虫的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椰子 种植户 危害状况 防治建议 椰树 斯里兰卡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蓝翅卷叶象初步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振陆 孙铁汉 《辽宁林业科技》 1983年第Z1期45-47,共3页
榆蓝翅卷叶象(Tomapoderus ruficollis Fabricius)又名榆卷象。属鞘翅目,卷叶象科Attelabidae,Apoderinae亚科,是榆树上常见的害虫。成虫补充营养时将叶片吃成许多孔洞;产卵时将叶切断一部分并卷成叶包。幼虫在叶包内食害,使叶包枯萎,... 榆蓝翅卷叶象(Tomapoderus ruficollis Fabricius)又名榆卷象。属鞘翅目,卷叶象科Attelabidae,Apoderinae亚科,是榆树上常见的害虫。成虫补充营养时将叶片吃成许多孔洞;产卵时将叶切断一部分并卷成叶包。幼虫在叶包内食害,使叶包枯萎,不仅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也有碍观瞻。今将初步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 初步观察 叶象 生活史 越冬代 前胸背板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