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研究
1
作者 吕紫阳 闫若雨 +2 位作者 刘拯珲 杨颖博 张紫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2-2277,共6页
目的研究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刀豆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稳定转染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ER-Luc)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评价雌激素样活性。结果从... 目的研究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刀豆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稳定转染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ER-Luc)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评价雌激素样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洋槐糖苷(1)、kaempferol3-O-[O-β-D-apio-D-fu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2)、山柰酚-3-O-(2′-O-β-D-葡酰)-β-D-洋槐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5)、异杨梅苷(6)、杨梅素-3-O-芸香糖苷(7)、(3-ethenylphenyl)-1,2-ethanediol(8)、1,3,6-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9)、breyniosideA(10)、4-hydroxy-3-methoxyphenol-1-O-β-D-(6′-O-galloyl)glucoside(11)、maesopsin-6-O-β-D-glucopyranoside(12)。化合物1、3~5、8~9在浓度为50μmol/L,化合物2、12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表现出雌激素样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刀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9雌激素样活性强于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雌激素样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水煎液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晓珂 张娜 +8 位作者 王晓帆 赫金丽 曹彦刚 李玲玲 袁培培 刘小盼 娄永 李鹏飞 冯卫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74-1979,共6页
目的: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实验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以质粒p ERE-TAL-luc、pβgal-Control、p CXN2-h ERα或p CXN2-h ERβ共... 目的: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实验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以质粒p ERE-TAL-luc、pβgal-Control、p CXN2-h ERα或p CXN2-h ERβ共转染的HEK293细胞株为模型,采用以ERE调控的报告基因luc瞬时表达检测技术,评价薏苡仁水煎液雌激素样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薏苡仁水煎液可显著的诱导性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的增加(P<0.01),且在去雌激素的培养基中能够显著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P<0.01);ERE调控的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结果显示,分别由ERα和ERβ介导时,与正常组相比,薏苡仁水煎液的标准化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薏苡仁水煎液可诱导性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的增加,在去雌激素的培养基中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首次发现薏苡仁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且主要是通过ERβ介导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雌激素样活性 植物雌激素 子宫系数MCF-7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亮 宋丹凤 崔洪斌 《大豆通报》 2002年第3期19-20,共2页
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是非甾体 ,具弱雌激素样生物活性功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一种物质。在较高级或较低级植物中均能合成 。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植物雌激素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MCF7细胞雌激素样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海涛 张天宝 +4 位作者 朱江波 朱玉平 万旭英 王征 马玺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MCF7细胞体外雌激素样物质检测方法,并研究2,2-双(对氯苯基)-1,1,1-三氯乙烷(2,4-DDT)和甲氧氯(METH)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合成人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核心片段并将其插入pGL3-promoter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MCF7细胞体外雌激素样物质检测方法,并研究2,2-双(对氯苯基)-1,1,1-三氯乙烷(2,4-DDT)和甲氧氯(METH)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合成人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核心片段并将其插入pGL3-promoter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雌激素反应元件ERE调控的报告质粒pERE-Luc,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RE-Luc及内对照质粒phRL-SV40瞬时转染MCF7细胞,用17β-雌二醇(E2)及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TAM)等处理后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表达,并用雌激素样物质2,4-DDT和METH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ERE调控的报告质粒pERE-Luc,转染pERE-Luc的MCF7细胞报告基因的表达与E2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1×10-11mol/L E2可引起报告基因表达,至1×10-9mol/L可达到最大表达值,而未转染pERE-Luc时与E2无明显反应,TAM可以显著抑制E2引起的报告基因的表达。验证结果表明,2,4-DDT浓度>1×10-7mol/L及METH浓度>1×10-6mol/L时可产生雌激素样活性,2,4-DDT的雌激素样活性强于METH。结论:建立的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体外雌激素样物质检测方法有效可靠,以此方法检测2,4-DDT和METH显示有明显的雌激素样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样活性 基因 报告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隆敏 周樱 +3 位作者 邵幸署 刘玉梅 王蕊 王道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8-80,84,共4页
选择45~74岁、绝经1~25年的妇女61例,对照组28例。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中药丹参酮治疗,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同时补充钙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尿钙... 选择45~74岁、绝经1~25年的妇女61例,对照组28例。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中药丹参酮治疗,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同时补充钙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尿钙(U-Ca)尿肌酐(U-Cr)及尿羟脯氨酸(U-Hpr)。结果表明:治疗组服药后AKP、BGP、尿Ca/Cr及Hpr/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2治疗前后无差异。提示丹参酮和尼尔雌醇均有抑制骨吸收及降低骨转换率延缓或阻断绝经后快速骨丢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治疗前后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尼尔雌醇 服药后 延缓 AKP 雌激素样活性 对照组 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分析技术在玉米赤霉烯酮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邓歌 李兆周 +5 位作者 陈秀金 李道敏 李松彪 邓瑞广 侯玉泽 雍雪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6-288,F0003,共4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种非甾体类雌激素样活性的真菌毒素,由许多镰孢真菌如禾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等通过聚酮化合物途径合成[1],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代-反式-1-十一碳烯基)-β-二羟基苯甲酸内酯][2],分子式为C18...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种非甾体类雌激素样活性的真菌毒素,由许多镰孢真菌如禾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等通过聚酮化合物途径合成[1],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代-反式-1-十一碳烯基)-β-二羟基苯甲酸内酯][2],分子式为C18H22O5,白色晶体,熔点为161℃~163℃,微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及苯等有机溶剂[3]。ZEN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对于大麦、燕麦、小麦、高粱、小米和大米的污染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免疫分析技术 聚酮化合物 白色晶体 雌激素样活性 羟基苯甲酸 禾谷镰刀菌 抗原抗体 碱性溶液 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