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在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颜洪竹 刘复兴 +1 位作者 宁志丰 王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82,共4页
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ic acid-,and leucinerich protein 1,PELP1)是雌激素受体靶基因,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调节,... 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ic acid-,and leucinerich protein 1,PELP1)是雌激素受体靶基因,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调节,其启动子具有2个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response element,ERE)的半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 非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LP1/MNAR:一种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麟 赵琳 +2 位作者 孙宏丽 金万宝 魏敏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先前发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不同的是:作为一种支架蛋白,PELP1/MNAR既参与核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基因组作用,又参与了核受体激活激酶信号系统的非基因组作用,并且可能在核受体信号与生长因子信号串话(cross talk)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PELP1/MNAR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和分布,在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成为内分泌依赖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 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 受体辅助调节因子 激素依赖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RC1剪接变异体的鉴定及其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比较
3
作者 王元忠 李渝萍 +3 位作者 陈敏 陈彬 陈健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9-1024,共6页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异体进行验证.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分析它们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比较它们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几个剪接变异体真实存在于人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类固醇衍生因子1(SF1)等核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及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提示,PNRC1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体内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调节蛋白1(PNRC1) 选择性剪接 雌激素受体 类固醇衍生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氏养巢方通过ERβ/PCG1α/TFAM通路提高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以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被引量:3
4
作者 缪晨韵 赵颖 +5 位作者 陈赟 王如烨 任宁 刘青 窦晓兵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后,分组灌胃21 d后处死。另取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造模后获取原代颗粒细胞,分为养巢方组、PHTPP(一种雌激素受体阻滞剂)组、养巢方+PHTPP组,分别予养巢方含药血清或PHTPP或同时给予两者干预培养24 h。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素酶法检测颗粒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水平;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Erβ、Pgc1α、Tfam、Sod2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卵巢组织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少,养巢方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颗粒细胞ATP和mtDNA水平均下降(均P<0.01),线粒体嵴消失或空泡化结构异常比例增加,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下降(均P<0.01)。养巢方中、大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颗粒细胞内ATP生成增多、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增加(P<0.05或P<0.01)。体外实验中,与PHTPP组比较,养巢方+PHTPP组线粒体结构正常比例更高,线粒体ATP含量增加(P<0.05或P<0.01),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上升(P<0.05或P<0.01)。结论:养巢方可以通过ERβ/PGC1α/TFAM通路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改善POI小鼠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何氏养巢方 线粒体 雌激素受体Β 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活因子 线粒体转录因子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SIRT1/PGC-1α影响牛肌管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肌纤维类型转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静月 董鹏程 +6 位作者 左惠心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杨啸吟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Myf5、Myf6、MyoG和MyoD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促进了牛肌管细胞分化。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慢肌纤维蛋白(slow MyHC)的表达,降低了快肌纤维蛋白(fast MyHC)表达,同时上调了MyHC I和MyHC II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了MyHC IIx和MyHC IIb基因表达水平(P<0.05)。白藜芦醇还能显著提高牛肌管细胞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此外,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ucleus respiratory factors,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SIRT1抑制剂6-氯-2,3,4,9-四氢-1H-咔唑-1-甲酰胺(1H-carbazole-1-carboxam,EX527)后,显著削弱了白藜芦醇诱导的肌纤维类型转化(P<0.05),白藜芦醇对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被EX527显著削弱(P<0.05)。综上所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促进牛肌管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牛肌管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肌纤维类型转化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6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NHERF1、PTEN和ER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阳 李洋 +3 位作者 程杉 葛志成 司杨 贺俊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研究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a+/H+exchanger regulatory factor 1,NHERF1)、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乳腺癌组织及癌... 目的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研究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a+/H+exchanger regulatory factor 1,NHERF1)、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HERF、PTEN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蛋白表达情况,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HERF1和PTEN均呈现弱阳性表达或者不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两者均有表达,而且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Rα的表达量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乳腺癌组织中NHERF1的表达有很大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 PTEN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PELPI/MNAR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万璟 李小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1-818,共8页
【目的】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 【目的】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0.05),S期比例降低(P<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RNA干扰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 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AMPK-Sirt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姜涛 邵敏 +6 位作者 陈庆真 徐绍俊 汪钦生 黄永青 何挺 曾振明 欧阳艳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6-1171,共6页
近年来,与骨代谢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RANKL/RANK/OPG 信号通路、NF-κB 信号通路、PPAR-γ信号通路、PTH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Hedgehog 信号通路和Notch 信号... 近年来,与骨代谢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RANKL/RANK/OPG 信号通路、NF-κB 信号通路、PPAR-γ信号通路、PTH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Hedgehog 信号通路和Notch 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关于ERα-AMPK-Sirt1 信号通路的研究报道。雌激素受体α( ERα)通过与配体结合、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AMPK)通过磷酸化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相关酶1( Sirt1)通过去乙酰化修饰等共同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功能,且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上下游关系;研究表明ERα能够直接增加LKB1 启动子的活性,而LKB1 是AMPK 最主要的上游蛋白激酶,活化的LKB1 能够激活AMPK;AMPK 可以激活Sirt1,而Sirt1 反过来又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来激活AMPK,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可参与调控成骨细胞的自噬或凋亡等,以上均提示了ERα-AMPK-Sirt1 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ERα-AMPK-Sirt1 信号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抗骨质疏松新药物的研发,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受体Α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态平衡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吕梦溪 徐志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应激和神经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线粒体动态平衡对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它通过调控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过程影响着神经元的生存和死亡。沉默信息调节...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应激和神经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线粒体动态平衡对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它通过调控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过程影响着神经元的生存和死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SIRT3通路可能通过对中枢线粒体动态平衡的调控,在PN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突触可塑性的增强,同时还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抑制SIRT1和PGC-1α表达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璠 雷小平 +3 位作者 康兰 朱晓丹 阮颖 董文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对照组置于37℃、50 mL/L 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高氧组予以950 mL/L O2处理。培养24 h后,Mito SOX^TM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ito-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含量及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细胞Mito-ROS明显增加,膜电位明显下降;高氧组线粒体DNA含量减少,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高氧诱导SIRT1和PGC-1α表达降低引起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人肺泡上皮细胞 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α(PGC-1α)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