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规模经营的要素匹配:雇工经营抑或服务外包——基于赣粤两省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昭玖 胡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100,177,共8页
农业的发展转型与要素配置紧密关联。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考察要素的"匹配"和"替代"关系,研究表明:(1)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与其服务外包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2)农地块数及其细碎化抑制农户雇... 农业的发展转型与要素配置紧密关联。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考察要素的"匹配"和"替代"关系,研究表明:(1)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与其服务外包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2)农地块数及其细碎化抑制农户雇佣劳动力和资本服务;(3)劳动力弱质化和非农就业转移,能够促进农户的雇工行为;(4)监督考核难度、投资门槛都促进要素替代和匹配行为的发生,其中,雇工质量的监督考核难度抑制雇工经营,激励农户的服务外包;机械作业的资产专用性促进"雇工经营";投资门槛促进"雇工经营"和"服务外包";(5)农户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地理与基础环境,均有助于改善服务外包行为。因此,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有必要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的发育,进而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匹配 要素替代 农业规模经营 雇工经营 服务外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区雇工经营情况的调查
2
作者 周树新 杨圻荣 《探索(浙江)》 1986年第2期60-63,共4页
城市雇工企业的出现是当前在理论上和政策上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对市区几家雇工大户进行了调查,并试图对雇工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雇工经营 雇工 杭州市区 雇主 塑料厂 经济性质 公积金 开发性 手工劳动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雇工经营存在发展的动因
3
作者 王宜民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3期17-18,共2页
一、一定数量的较为灵活的现行经济政策,是我国雇工经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城乡不但依然存在着少量的雇工经营,而且六十年代初曾有所发展。这与当时党采取的“允许存在,适当限制”... 一、一定数量的较为灵活的现行经济政策,是我国雇工经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城乡不但依然存在着少量的雇工经营,而且六十年代初曾有所发展。这与当时党采取的“允许存在,适当限制”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四人帮”到处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工经营 定数 存在发展 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动因 货币 生产资料商品化 过剩劳动力 自由买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雇工经营的性质及其应采取的方略
4
作者 王宜民 董建中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我国目前有关雇工经营的讨论中,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关于雇工经营的性质和应采取的对策问题。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雇工经营范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雇工经营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特点而造成... 在我国目前有关雇工经营的讨论中,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关于雇工经营的性质和应采取的对策问题。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雇工经营范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雇工经营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特点而造成的。到底对我国城乡出现的雇工经营怎样看?下面结合我们调查的情况,再谈一点粗浅看法,供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工经营 雇工 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性 雇主 余形 典型形态 私营企业 资本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金收益和私人雇工的非剥削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包汉雄 《探索(浙江)》 1987年第1期65-68,共4页
1 所有制结构改革后,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确立,个人资金在我国已出现相当活跃的势头,除了投资入股外,还出现了招雇工经营的私人资金形式。当前,我国政策和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雇工尚处于试探态度:从生产力角度加以肯定,从社... 1 所有制结构改革后,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确立,个人资金在我国已出现相当活跃的势头,除了投资入股外,还出现了招雇工经营的私人资金形式。当前,我国政策和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雇工尚处于试探态度:从生产力角度加以肯定,从社会性质上则是否定的。 我国是一个具有十亿人口、经济上极端落后的大国。现在还有相当部分人口和地区连基本生活资料都未彻底解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供给仍将不能满足就业人口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农转非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收益 雇工经营 “剥削” 剥削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资源 传统政治经济学 劳动者 私人资金 生产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 被引量:31
6
作者 乌廷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4,共6页
土改前后有的学者宣称,旧中国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60%到80%的耕地。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从各省土改档案及农村调查资料中了解,占人口6%至10%的地主、富农,据有全国28%到50%的耕地。而占人口84%到90%的农民... 土改前后有的学者宣称,旧中国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60%到80%的耕地。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从各省土改档案及农村调查资料中了解,占人口6%至10%的地主、富农,据有全国28%到50%的耕地。而占人口84%到90%的农民。仅有50%到72%的耕地。至于土地经营方式,各省都以出租为主,只有少量土地由农民自己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调查 富农 土地分配 雇工经营 旧中国 经营地主 安徽省 土地占有 浙江省 军政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户: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最佳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自1986年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困境,要摆脱困境,必须对现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重新评价,并作出新的选择。笔者认为,专业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最佳选择。 本文所说的专业户是从狭义或严格意义理解的:(1)仅指农业领域内的专业生产;(2... 自1986年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困境,要摆脱困境,必须对现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重新评价,并作出新的选择。笔者认为,专业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最佳选择。 本文所说的专业户是从狭义或严格意义理解的:(1)仅指农业领域内的专业生产;(2)指独户和联户经营的,不含雇工经营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所谓“专业大户”;(3)专业户实质是“家庭农场”的过渡形式。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户 生产组织形式 我国农业 家庭经营 最佳选择 家庭农场 劳力 专业大户 农业生产组织 雇工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8
作者 肖爱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山东的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谷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重要的商品,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交换市场。商业资本的活跃与水陆交通发达地区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山东的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谷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重要的商品,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交换市场。商业资本的活跃与水陆交通发达地区工商业城镇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前提下,农业生产中出现于雇工经营方式,手工业生产中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山东封建经济中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中期 经营地主 商品经济发展 古今图书集成 租佃经营 雇工经营 手工业生产 农产品 手工工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模式”理论讨论会 “唯实”不“唯书”在理论上取得可喜进展
9
作者 施国光 《探索(浙江)》 1986年第5期77-79,共3页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温州市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农委联合发起的“温州模式”理论讨论会,于6月14日在温州市举行。经过六天的热烈探讨和交流,在理论和对策构想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参加这次会议有中央机关、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界和...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温州市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农委联合发起的“温州模式”理论讨论会,于6月14日在温州市举行。经过六天的热烈探讨和交流,在理论和对策构想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参加这次会议有中央机关、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教授、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30人;代表向会议提交了论文46篇。六天里,代表们围绕“温州模式”的理论评价、“温州模式”的市场体系、温州农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关系、温州农村经济发展与温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本着“唯实”的精神大胆探索,遵照“双百”方针各抒己见。因此,整个会议呈现了两个明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模式” 理论讨论 唯实 雇工经营 分配关系 温州市 雇主 市场体系 理论评价 发展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研究论述
10
作者 山河 《河北学刊》 1985年第3期8-13,共6页
农村调查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通过农村调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统一全党认识,提出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推动全党工作。农村调查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必备手段,它服务于最近一个时... 农村调查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通过农村调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统一全党认识,提出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推动全党工作。农村调查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必备手段,它服务于最近一个时期的党的主要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不相同的。本文就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的基本要求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调查的目的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着伟大的转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不能认为现在农村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合作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统有分的模式如何具体化,还有大篇的文章要做。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设想的合作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在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中,提出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两种积极性。农民在土改以后有两种积极性: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个体的积极性。在发展集体积极性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要挫伤个体的积极性。那个决议就是按这个模式设计的。到了高级社,我们缺乏周密的调查,照搬了苏联的模式。那时候,对合作社怎么搞,谁也说不出来,最终的模式就是苏联的集体农庄。以为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类型。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经济 农村流通体制 农村调查 典型调查 合作经济 雇工经营 发展情况 调查研究 农民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