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青自然保护区蝴蝶集群行为和迁飞线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炎 崔晓锋 袁朝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309-310,共2页
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对蝴蝶的集群行为和迁飞线路进行观察,采用线路观察、跟踪观察和标本鉴定的方法,以期为蝴蝶关键生境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蝴蝶的生命期很短,因其生态习性(完成交配过程、保护鳞翅、吸水和吸食树液、采... 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对蝴蝶的集群行为和迁飞线路进行观察,采用线路观察、跟踪观察和标本鉴定的方法,以期为蝴蝶关键生境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蝴蝶的生命期很短,因其生态习性(完成交配过程、保护鳞翅、吸水和吸食树液、采集花蜜)决定蝴蝶从森林内飞出来后会在草地、道路、林缘、树冠等空旷场所聚集,保护好这些关键生境,可以更好地保护蝴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行为 迁飞线路 长青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现象初探
2
作者 吴鹏举 张恩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6-518,共3页
从2001年9月到2002年5月对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在秋冬春三季羚牛的集群规模较小,公牛群相对较多,羚牛有明显的头牛现象和主动进攻行为。这些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羚牛 行为:慈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种群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沛琳 肖文宏 +5 位作者 杨海涛 周博 赵小丹 武红艳 冯利民 王天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8-503,共6页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相机陷阱 日活动节律 行为 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雉鸡的冬季集群行为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青霞 宁建有 连蒲红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雉鸡 冬季 行为 历山自然保护区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红腹锦鸡越冬期集群行为的观察
5
作者 焦辉 《甘肃林业》 2011年第5期39-39,共1页
红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留鸟。对越冬期红腹锦鸡觅食、夜宿等集群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
关键词 红腹锦鸡 行为 越冬期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鹭类招引及营巢地的恢复 被引量:5
6
作者 麻常昕 陈小麟 +4 位作者 周晓平 林清贤 陈宗团 王博 朱开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43-46,共4页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长为57.05~58.18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巢地 鹭类 2004年3月 2003年5月 恢复 自然保护区 行为习性 数量 养殖技术 人为干扰 环境条件 生长发育 珍稀濒危 白鹭 存活率 废弃 繁殖 牛背鹭 摄食量 日龄 野生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