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集群工业园的发展及其对南京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小斌 郑晓华 《规划师》 2003年第12期21-23,共3页
企业集群工业园是新型的工业园,其发展模式有4种:以产品为主线,以市场销售为主线,以引进科技、提高产品档次为主线,以创品牌、增强区域经济特色为主线。其经济竞争优势在于发挥企业间的合作效应、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吸聚及衍生作... 企业集群工业园是新型的工业园,其发展模式有4种:以产品为主线,以市场销售为主线,以引进科技、提高产品档次为主线,以创品牌、增强区域经济特色为主线。其经济竞争优势在于发挥企业间的合作效应、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吸聚及衍生作用。就南京而言,企业集群工业园的建设在产业选择上应围绕化工、电子、汽车、钢铁等产业为主导,以引资为重点,以某一产品为龙头,发展高科技特色工业园;空间布局上应以现有开发区为基础和依托,积极促进同类企业的集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建设专业化的特色工业园,强化同一园区中同类企业的集中发展;在管理上强化政府的作用,引导区内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群工业 南京市 高科技工业 空间布局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集群负荷DR潜力评估的电力市场策略研究
2
作者 张谦 蒋永梅 虞攀峰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以浙江省典型工业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集群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建立了需求响应模型;考虑聚合商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中标概率、调用概率和短缺可能性,利用贝叶斯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建立了聚合商... 以浙江省典型工业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集群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建立了需求响应模型;考虑聚合商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中标概率、调用概率和短缺可能性,利用贝叶斯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建立了聚合商参与联合市场的竞标策略模型,通过最小化购电成本和最大化需求响应收益得到各时段内园区在现货市场的购电量,所建立的模型为工业集群和聚合商提供更准确、实用的决策依据,使市场参与者能够更明智地选择投标时间和容量,并考虑如何最小化电力短缺风险以及最大化总利润,为制定工业集群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电力市场 用能管理 集群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权力影响下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临港装备制造集群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兰 曹贤忠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2,188,共12页
技术权力现象在重工业集群中十分常见。从集群内部权力分层视角出发,以上海临港装备制造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技术权力影响的重工业集群创新结网、创新合作方式与创新区位选择问题,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权... 技术权力现象在重工业集群中十分常见。从集群内部权力分层视角出发,以上海临港装备制造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技术权力影响的重工业集群创新结网、创新合作方式与创新区位选择问题,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权力是影响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的重要因素,核心企业是权力主导者并对整个集群的创新具有"绝对控制力";权力导致集群内部水平式创新结网困难,集群成员的创新合作沿产业链展开,过程创新重于产品创新、供应商依赖重于市场依赖;优化创新区位对改善集群权力分层和创新结网作用甚微,重工业的"集群式"建设方式需得到反思;创新结网作为重要的中介因素是突破技术权力体系的有效途径,但其突破点仍在于制造环节的高效整合。因此,以嵌入生产链的方式嵌入价值链和创新链,重视过程升级,形成制造创新优势;转变传统集群建设思路,降低对集群创新外部性的依赖,重视制造创新区位优化,避免对区域市场和政策的高度依附;重视创新结网的重要中介作用,形成供应商之间多生产环节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优化中国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和推动其创新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权力 工业 创新路径 创新结网 装备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机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陆鹏飞 贺红权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 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由工业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而组成该生态系统根本目的是协同进化。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因,动因主要有环境选择的压力、市场效应的拉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3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构建了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工业产业集群品牌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模型,对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企业间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包括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4个运行机制,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产业 生态系统 协调机理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皎洁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98-99,共2页
本文从湖北省孝感市工业产业集群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出发,分析论证了建设产业集群信息化的必要性。并从产业集群网络系统的强弱联接理论出发,提出了孝感市工业产业集群实施信息化的区域结构模型和技术结构模型。
关键词 工业产业 信息化 强弱联接 模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离岸研发的空间区位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城市层面集群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余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12,共15页
本文基于研发子公司空间分布的城市集群网络特征,构建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集群寻求型"战略框架,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包含了1992—2012年期间在华275家美国研发子公司和207家欧洲研发子公司跨... 本文基于研发子公司空间分布的城市集群网络特征,构建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集群寻求型"战略框架,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包含了1992—2012年期间在华275家美国研发子公司和207家欧洲研发子公司跨越27个城市的区位战略。实证结果揭示了欧美在华离岸研发的差异化空间区位战略:美国公司采用"知识集群寻求型"战略,即一个城市的知识资源和技术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区位因素;欧洲公司则采用"工业集群寻求型"战略,例如,一个城市的制造业基础、产业专业化以及公司内部的前向关联显著地影响其区位选择。此外,母国公司规模和欧洲公司母国的异质性的影响也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跨国公司 离岸研发 网络 知识寻求型 工业寻求型 中国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index LQ与CIC指数的集成评估框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明 曹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将多指标区位商计算和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相结合,生成集成的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估框架,运用统计数据,可对我国区域工业集群现状及工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工业经济存在4种类型,即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竞争劣势产... 将多指标区位商计算和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相结合,生成集成的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估框架,运用统计数据,可对我国区域工业集群现状及工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工业经济存在4种类型,即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非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和非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据此,我国区域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可以被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多指标区位商 工业竞争力 成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农业大丰收——吉林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走笔
8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4期1-2,共2页
作为产粮大省,近年来,我省不断发展和壮大“农”字号工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集群,赋能农业大丰收,实现了农业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要素保障日益增强,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逐步带动我... 作为产粮大省,近年来,我省不断发展和壮大“农”字号工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集群,赋能农业大丰收,实现了农业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要素保障日益增强,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逐步带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产粮大省 做大做强 工业 区域特色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特色农业现代化 农业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慈福义 张欣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00-101,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循环经济对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和特征、区域经济联系、比较利益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都市区循环型工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跨国公司 区域经济联系 城乡协调发展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1
10
作者 甘满光 张力为 +2 位作者 李小春 李琦 陆诗建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在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大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欧洲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汇总并讨论了欧洲的CCUS技术发展现状,包括资金激励政策、碳税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创新政策;总... 在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大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欧洲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汇总并讨论了欧洲的CCUS技术发展现状,包括资金激励政策、碳税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创新政策;总结了欧洲发展CCUS技术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公共资金的落实、CCUS政策体系的发展以及CCUS项目责任的界定等。研究指出:欧洲的CCUS技术发展较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资金激励、税收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等比较完善;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DACCS)是欧洲未来实现CO_(2)负排放的重要手段,CO_(2)工业集群和运输网络的开发可以大幅减小CO_(2)的运输费用,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增大CCUS的适用范围。我国于2020年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借鉴欧洲CCUS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目前发展CCUS技术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碳减排 CCUS 碳中和 工业 运输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