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化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愿 张珅 +2 位作者 袁辉明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为提高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通量和自动化程度,构建了由微升级混合离子交换色谱、亲水型固定化酶反应器(hIMER)和纳升级反相色谱-电喷雾串级质谱(nanoRPLC-ESI-MS/MS)组成的集成化蛋白质定量分析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二甲基化标记... 为提高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通量和自动化程度,构建了由微升级混合离子交换色谱、亲水型固定化酶反应器(hIMER)和纳升级反相色谱-电喷雾串级质谱(nanoRPLC-ESI-MS/MS)组成的集成化蛋白质定量分析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二甲基化标记蛋白质样品在线分离、酶解、肽段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采用质量比为1∶1的轻、重标记的蛋白质样品考察该平台的定量性能,发现蛋白质水平二甲基化标记效率为90%;蛋白质经hIMER在线酶解10 min产生的漏切及酶解产物在hIMER柱上的非特异性吸附对定量准确度的影响较小,所有定量到的重/轻标记的蛋白质质量比的平均值为1.01。最后将该平台应用于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低转移细胞系差异蛋白质的分析,发现了12种蛋白质在高转移细胞系中低表达,15种蛋白质在高转移细胞系中高表达。以上结果证明了该平台可以实现高准确度和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化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平台 蛋白质标记 定量蛋白质 亲水型固定化酶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高灵敏度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云 田瑞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5-1132,共8页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在几小时内对上万种蛋白的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目前的主流蛋白质组学技术仍无法满足极微量生物样品,尤其是单细胞样品的组学分析需求...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在几小时内对上万种蛋白的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目前的主流蛋白质组学技术仍无法满足极微量生物样品,尤其是单细胞样品的组学分析需求。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具有峰宽窄、柱效高、样品用量少等优势,是与高分辨质谱在线联用的理想选择之一。该文评述了集成化和在线样品前处理以及主流的纳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在高灵敏度蛋白质组学分析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认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挑战之一在于目前的纳升液相色谱分离已经无法完全匹配现代高分辨质谱超过40 Hz的超高扫描速度,从而导致质谱使用效率的降低。针对上述技术挑战,该文重点探讨了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的独特技术优势和潜在发展机遇,主要包括:(1)面向微量酶解多肽样品的高柱效毛细管电泳分离。通过采用毛细管电色谱可以进一步改善毛细管电泳柱容量不足的局限;(2)面向高灵敏度分析的无鞘液/鞘液接口开发;(3)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与高扫描速度质谱检测的协同化使用。总之,我们预期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望在针对单细胞等超微量生物学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蛋白质 鞘液接口 成化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