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片状放大器热恢复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於海武
郑万国
+5 位作者
王成程
贺少勃
唐军
刘勇
淳于咏梅
王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F11期145-148,共4页
给出了神光 III主放大器单元 4× 2× 3片状放大器的热恢复研究。利用集总热容模型研究了氙灯、隔板玻璃、钕玻璃片的热恢复过程 ,并利用三维瞬态热传输有限元模型对钕玻璃片的三维空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初...
给出了神光 III主放大器单元 4× 2× 3片状放大器的热恢复研究。利用集总热容模型研究了氙灯、隔板玻璃、钕玻璃片的热恢复过程 ,并利用三维瞬态热传输有限元模型对钕玻璃片的三维空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的冷却方案 ,可以在装置预定的运行周期内将激光工作介质钕玻璃片内的温度梯度和总体平均温度冷却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放大器
热恢复
热传输
数值模拟
神光Ⅲ装置
激光聚变装置
集总热容模型
三维有限元
模型
全文增补中
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龙
廖旭东
+3 位作者
张宝国
张东亮
赵艳
孔德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1-866,共6页
为改善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热容法建立了热电偶传热模型,将其系统特性简化为一阶惯性系统。为验证系统阶次的合理性并确定传递函数参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系统辨识模型。采用高温油浴法进行了热电偶动态标定实验...
为改善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热容法建立了热电偶传热模型,将其系统特性简化为一阶惯性系统。为验证系统阶次的合理性并确定传递函数参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系统辨识模型。采用高温油浴法进行了热电偶动态标定实验,基于动态标定数据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热电偶动态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集总热容法和系统辨识模型确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在阶跃激励下的响应曲线与动态标定实验中传感器的输出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补偿模型表现出较好的补偿效果,经补偿后系统响应时间由7.124 s减小为1.187 s,且传感器工作频带得以有效扩展。将该方法应用于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传感器的动态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瞬态温度
铠装绝缘型热电偶
集总热容模型
系统辨识方法
动态补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片状放大器热恢复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於海武
郑万国
王成程
贺少勃
唐军
刘勇
淳于咏梅
王琳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F11期145-148,共4页
基金
国家863惯性约束聚变领域资助课题
文摘
给出了神光 III主放大器单元 4× 2× 3片状放大器的热恢复研究。利用集总热容模型研究了氙灯、隔板玻璃、钕玻璃片的热恢复过程 ,并利用三维瞬态热传输有限元模型对钕玻璃片的三维空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的冷却方案 ,可以在装置预定的运行周期内将激光工作介质钕玻璃片内的温度梯度和总体平均温度冷却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关键词
片状放大器
热恢复
热传输
数值模拟
神光Ⅲ装置
激光聚变装置
集总热容模型
三维有限元
模型
Keywords
disk amplifiers
thermal rec overy
heat transf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enguang III laser facili
分类号
TL632.1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TN722 [电子电信—电路与系统]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龙
廖旭东
张宝国
张东亮
赵艳
孔德骞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出处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1-866,共6页
文摘
为改善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热容法建立了热电偶传热模型,将其系统特性简化为一阶惯性系统。为验证系统阶次的合理性并确定传递函数参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系统辨识模型。采用高温油浴法进行了热电偶动态标定实验,基于动态标定数据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热电偶动态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集总热容法和系统辨识模型确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在阶跃激励下的响应曲线与动态标定实验中传感器的输出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补偿模型表现出较好的补偿效果,经补偿后系统响应时间由7.124 s减小为1.187 s,且传感器工作频带得以有效扩展。将该方法应用于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传感器的动态测量误差。
关键词
爆炸瞬态温度
铠装绝缘型热电偶
集总热容模型
系统辨识方法
动态补偿方法
Keywords
explosion transient temperature
armoured insulated thermocouple
lumped heat capacity model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dynamic compensation method
分类号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片状放大器热恢复研究
於海武
郑万国
王成程
贺少勃
唐军
刘勇
淳于咏梅
王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全文增补中
2
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张龙
廖旭东
张宝国
张东亮
赵艳
孔德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