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油接触裂解制乙烯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国良 王龙延 +2 位作者 崔中强 刘金龙 刘现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9,共7页
从重油接触裂解 (HCC)工艺特点出发 ,在分析HCC工艺原料油结构族组成、考察不同原料油HCC反应行为的基础上 ,利用集总的方法 ,建立了HCC工艺 1 6集总反应动力学网络 (物理模型 ) ,并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反应温度、反应压... 从重油接触裂解 (HCC)工艺特点出发 ,在分析HCC工艺原料油结构族组成、考察不同原料油HCC反应行为的基础上 ,利用集总的方法 ,建立了HCC工艺 1 6集总反应动力学网络 (物理模型 ) ,并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剂油比、水油比及催化剂活性等因素的影响 ,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HCC工艺的反应行为。采用分层测定和多参数估算方法 ,求取了反应网络中 70个反应速率常数和相应的活化能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各产品产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绝对偏差一般在 0 5%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接触裂解 乙烯 集总反应动力学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段良伟 薛高平 翁惠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27,共6页
通过对催化裂化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集总划分原则及建模过程中数据来源、参数估计方法和辅助模型开发等方面发展的介绍,详细全面地对催化裂化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中可见复杂反应体系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加氢脱硫四集总反应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波 毛羽 +1 位作者 王江云 王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38,共7页
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四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和层流有限速率模型,对FCC汽油加氢脱硫反应器内的多相流动、反应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考察了多孔介质床层的速度场、温度场、脱硫率和影响脱硫率的各操作参数。结果表... 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四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和层流有限速率模型,对FCC汽油加氢脱硫反应器内的多相流动、反应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考察了多孔介质床层的速度场、温度场、脱硫率和影响脱硫率的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多相流和传热模型的选取、集总参数的求解和等价反应模型的设置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三相流动状态及温度分布状态,四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层流有限速率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计算脱硫率高达94%(质量分数)的深度脱硫过程。在该模型良好的适应性和外推性的基础上,计算了体积空速、反应压力和氢/油体积比3个操作参数对FCC汽油加氢脱硫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集总反应动力学 模拟计算 多孔介质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MIP提升管反应历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鲁波娜 程从礼 +2 位作者 鲁维民 王维 许友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3-1992,共10页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 process)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技术,可有效改善汽油质量。MIP反应器的冷态模拟虽能揭示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几何结构的影响,但无法考虑反应引发的变化。为更准确地揭示该反应器中的油气及颗粒运动行为...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 process)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技术,可有效改善汽油质量。MIP反应器的冷态模拟虽能揭示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几何结构的影响,但无法考虑反应引发的变化。为更准确地揭示该反应器中的油气及颗粒运动行为,尝试了三维瞬态反应模拟。模拟采用双流体模型结合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相间动量传递模型和传热模型中考虑了多尺度结构的影响,然后与基于均匀分布的传统模型作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多尺度模型能较准确预测二反段内的流动结构、颗粒浓度以及温度分布。在预测产率方面,两种模型所得结果类似,都对油浆和柴油的预测较好,对液化气和干气的预测偏差较大。这说明,仅在动量传递及传热模型中考虑多尺度结构的影响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多尺度模型 EMMS 集总反应动力学 双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