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黄景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
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记忆。大量涌现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集体文本"的形式构成记忆媒介,在互动循环中维系国家的、民族的共同历史感和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中国当代民间文学既构建国家政治认同,也构建民族身份认同,二者具有较多的内容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间文学
民族记忆
集体文本
国家政治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维度下“天使岛诗歌”史诗性与文学性再解读
被引量:
3
2
作者
易淑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49,161-162,共9页
中美学术界均主要视“天使岛诗歌”为华裔美国文学/历史的奠基文本,突出其独特的“华裔感性”对于构建美国华裔新身份的重要性,无意中忽略“天使岛诗歌”作为早期中国“新移民”创作,同时也是北美华文文学拓荒性文本。其史诗性在于...
中美学术界均主要视“天使岛诗歌”为华裔美国文学/历史的奠基文本,突出其独特的“华裔感性”对于构建美国华裔新身份的重要性,无意中忽略“天使岛诗歌”作为早期中国“新移民”创作,同时也是北美华文文学拓荒性文本。其史诗性在于诗歌的怨语愁言反映出近现代“家国同构”模式上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其文学性在于作为一个民间集体文本,其精品多以富于民族趣味的“比兴”及使事用典等传统手法呈现移民们丰富、鲜活的感性。而“非诗性”应放在近代“诗界革命”后旧体诗词自身转型的诗史维度中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岛诗歌
文化民族主义
民间
集体文本
“比兴”
非诗性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黄景春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族记忆"(12AZD08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记忆。大量涌现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集体文本"的形式构成记忆媒介,在互动循环中维系国家的、民族的共同历史感和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中国当代民间文学既构建国家政治认同,也构建民族身份认同,二者具有较多的内容一致性。
关键词
当代民间文学
民族记忆
集体文本
国家政治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Keywords
contemporary folk literature
national memory
collective texts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state
national identity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维度下“天使岛诗歌”史诗性与文学性再解读
被引量:
3
2
作者
易淑琼
机构
暨南大学图书馆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49,161-162,共9页
基金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后留学”阶段的北美留学生文学研究》(批准号:52701001)
文摘
中美学术界均主要视“天使岛诗歌”为华裔美国文学/历史的奠基文本,突出其独特的“华裔感性”对于构建美国华裔新身份的重要性,无意中忽略“天使岛诗歌”作为早期中国“新移民”创作,同时也是北美华文文学拓荒性文本。其史诗性在于诗歌的怨语愁言反映出近现代“家国同构”模式上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其文学性在于作为一个民间集体文本,其精品多以富于民族趣味的“比兴”及使事用典等传统手法呈现移民们丰富、鲜活的感性。而“非诗性”应放在近代“诗界革命”后旧体诗词自身转型的诗史维度中理解。
关键词
天使岛诗歌
文化民族主义
民间
集体文本
“比兴”
非诗性
诗界革命
Keywords
Poetry on Angel Island
Cultural nationalism
Collective folk text
'Bi Xing'
Non-poetic quality
Poetic Revolution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黄景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维度下“天使岛诗歌”史诗性与文学性再解读
易淑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