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农与卢梭思想、雅各宾主义和波拿巴主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庆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6-59,共4页
申晨星先生在《卢梭思想和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一文中批驳了前些年来流行的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是相同质的理论,实践中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并进而认为民主思想的实践必为独裁所代替。申先生认... 申晨星先生在《卢梭思想和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一文中批驳了前些年来流行的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是相同质的理论,实践中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并进而认为民主思想的实践必为独裁所代替。申先生认为,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是革命的民主思想,是相同质的理论,而波拿巴主义是军事独裁政治;前者与后者不同质,前者也不是后者的必然前提。这无疑是正确的。①但申先生的论证不够准确,本文拟作为申先生观点的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 卢梭思想 雅各宾主义 波拿巴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拨雅各宾主义的阐释定向:法国大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后续形式
2
作者 张文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41,共6页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革命"概念规范着现代政治叙事已达两个世纪。而大革命的遗产在各种密织如布料般错综复杂的联系和阐释中呈现了不同的面向。就所凸显的问题而言,无论是将它与历史学相关联,还是与政治的神学相并论,抑或与历...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革命"概念规范着现代政治叙事已达两个世纪。而大革命的遗产在各种密织如布料般错综复杂的联系和阐释中呈现了不同的面向。就所凸显的问题而言,无论是将它与历史学相关联,还是与政治的神学相并论,抑或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对大革命起源和遗产的花样繁多的篡改总被归咎为一种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在这个确定了的阐释路向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卡尔.施米特、弗朗索瓦.傅勒等人明确勾联法国大革命与专制主义的当代形式的理路:除传统的资源以外,他们利用马克思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其核心的理解方案是:将世俗的宗教崇拜信仰或雅各宾主义的革命史学的方式归并到马克思主义身上,并由此导致革命政治解释中的人民主权的正当性危机,导致民主理论走到逻辑的尽头。可以看到,大革命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作为现代性的某种深刻的政治激情方面被领会为同一性质的论证是由此发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国大革命 正当性 政治唯意志论 雅各宾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各宾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3
作者 包大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政治理论,雅各宾主义被贴上“共和主义”“平等主义”乃至“左派”等标签,而这些标签又致使雅各宾主义呈现给无产阶级的理论形象是模糊的,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其政治理念与价值诉求甚至被...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政治理论,雅各宾主义被贴上“共和主义”“平等主义”乃至“左派”等标签,而这些标签又致使雅各宾主义呈现给无产阶级的理论形象是模糊的,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其政治理念与价值诉求甚至被掺入马克思主义之中。唯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雅各宾主义的历史本质与限度才能得以客观地显现。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意识形态,雅各宾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政治表现作出预判,更是通过最终失败的激进政治实践反证了资产阶级之阶级统治的真实和完整的意图。在罗伯斯比尔及其雅各宾派的共和主义抑或平等主义等政治理念逐一地被大资产阶级否定和遮蔽之后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才真正形成了独立的阶级意识,从而以无产阶级特有的视角和方法去判断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旧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各宾主义 罗伯斯比尔 共和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小有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冻结的民主:政治道德的破产与绝对自由的悖论——费赫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批判
4
作者 温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因激进的政治主张和不成熟的民主实践,法国大革命为后世广为诟病。尤其以恐怖专制的雅各宾主义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下被反复批驳。费赫尔从国家政治与人民主权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由"指券体系"所催生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德... 因激进的政治主张和不成熟的民主实践,法国大革命为后世广为诟病。尤其以恐怖专制的雅各宾主义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下被反复批驳。费赫尔从国家政治与人民主权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由"指券体系"所催生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德性共和国"的虚假预设,是大革命从民主走向专制的内在根源。他们将抽象的道德理想投射于具体的政治领域,并借助暴力手段使之进一步泛化到社会各个层面,从而强制营造出德性-国家-民主的蹩脚统一。当道德的衡量标准被肉身化为世俗的革命领导者时,政治民主就被道德专制所取代。其过程本质是哲学层面的绝对自由仓促应用于现实社会的结果。因此,大革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一场哲学实验的失败。而对大革命内涵的揭示,不是要脱离于它的历史区间以思辨的形式凌驾于现实之上,而是要通过展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不必要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赫尔 法国大革命 雅各宾主义 民主 专制 德性共和国 绝对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与政治正当性——施米特、阿伦特与勒弗尔视野中的法国革命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英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共10页
施米特、阿伦特与勒弗尔皆承认18世纪末的革命开启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形式(或体制),即:代议民主制;也强调唯有了解革命如何将国家主权转向人民主权,我们才得以掌握现代民主制的深刻问题。他们各以其政治现实的关怀与理论立场,阐... 施米特、阿伦特与勒弗尔皆承认18世纪末的革命开启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形式(或体制),即:代议民主制;也强调唯有了解革命如何将国家主权转向人民主权,我们才得以掌握现代民主制的深刻问题。他们各以其政治现实的关怀与理论立场,阐释革命(特别是法国革命)的真实意义。对于他们而言,革命涉及难解的"民主基源性"及其正当性之论据的吊诡。施米特以"主意论式"的政治决断论,肯定人民集体的政治决断本身即是正当性,不必援引任何道德及伦理的规范原则,就此他肯定法国革命的"雅各宾主义",继而推展出主权者与人民同一性的民族论式的民主理念。阿伦特、勒弗尔反思批判施米特的阐释,以此为取向,重新阐释革命,针砭"雅各宾主义"如何从倡议人权、法治、公民德行与爱国主义的崇高理念,走向扭曲,甚至摧毁民主革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施米特 汉娜·阿伦特 克劳德·勒弗尔 雅各宾主义 极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