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池测序及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步进 韦绍丽 +5 位作者 何静丹 覃嘉明 郑加兴 黄安霞 时成俏 王兵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目的】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极端混池和分子遗传图谱,对雄穗分枝数进行QTL定位,为探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发育机制及选育雄穗分枝数少的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雄穗分枝少的自交系SNM131与雄穗分枝多的自交系HY813组配F_(2)代群体,... 【目的】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极端混池和分子遗传图谱,对雄穗分枝数进行QTL定位,为探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发育机制及选育雄穗分枝数少的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雄穗分枝少的自交系SNM131与雄穗分枝多的自交系HY813组配F_(2)代群体,统计群体各单株的雄穗分枝数,分析其遗传模式。从F_(2)代群体中分别挑选33个雄穗分株少的单株和38个雄穗分枝多的单株构建混池,对2个亲本和2个子代混池分别展开30×、17×和28×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获得雄穗分枝数性状的定位区间。利用10K芯片对F_(2)代群体276个单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分型,所得数据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利用全基因组复合区间作图法(GCIM)进行QTL定位。最后根据定位区间对应的B73参考基因组的物理区段上的基因注释信息,预测调控雄穗分枝数的候选基因。【结果】F_(2)代群体雄穗分枝数平均7.6个,F_(2)代群体在雄穗分枝数性状上偏向母本SNM131,以少雄穗分枝为主。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812886个SNP标记和24714个插入缺失标记(InDel),并基于混合分组分析法(BSA)进行雄穗分枝数性状分析,最终共获得6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玉米5、8和10号染色体。其中,10号染色体上一个峰值最高的关联区间(物理位置127.61~129.46 Mb),推测为控制雄穗分枝数性状的主效位点。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2944个SNP标记,总图距3684.3 cM。基于遗传连锁图谱,利用GCIM法共定位到5个QTL,分别分布于1、4、6和10号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1.9%~9.9%的表型变异。主效QTL被定位在10号染色体约0.56 Mb的物理区间(127.81~128.37 Mb),关联区间包含有15个有中、高功能变异位点的候选基因,其中TBN-S基因编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属于TFL1类基因,与花序分生和雄穗分枝数发育密切相关。【结论】通过田间表型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SNP标记定位,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定位在10号染色体长臂约0.56 Mb物理区间内,包含15个中、高变异度的基因,预测TBN-S为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混池测序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分枝数与主轴长的QTL鉴定 被引量:42
2
作者 高世斌 赵茂俊 +1 位作者 兰海 张志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在包含103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基础上,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玉米组合(N87-1×9526)F3家系在正常与干旱胁迫环境下的雄穗分枝数与主轴长性状QTL。雄穗分枝数在正常环境下被检测到2个QTL座位,分别位于第5和7连锁群上;在胁迫环境下... 在包含103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基础上,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玉米组合(N87-1×9526)F3家系在正常与干旱胁迫环境下的雄穗分枝数与主轴长性状QTL。雄穗分枝数在正常环境下被检测到2个QTL座位,分别位于第5和7连锁群上;在胁迫环境下被检测到4个QTL座位分别位于2、5、7和10连锁群上,其中位于第5和7连锁群上的QTL不仅具有一致性而且与本作图群体中曾检测到的耐旱相关性状QTL存在连锁。雄穗主轴长在正常环境下被检测到2个QTL位于第2和第6连锁群上,在干旱胁迫环境下被检测到了3个QTL分别于第2、4和10连锁群上,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QTL是两种环境下所共同检测到的QTL。分析QTL的遗传作用方式表明,雄穗分枝数以部分加性效应为主,而雄主轴长全部表现为显性和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主轴长 量性状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媛 蒋锋 +3 位作者 刘鹏飞 张姿丽 陈青春 王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492-3495,共4页
选用雄穗分枝数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上检测控制雄穗分枝数的QTL。结果显示,在F2群体中检测到6个雄穗分枝数QTLs,位于玉米第2、4、9染色体上,对... 选用雄穗分枝数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上检测控制雄穗分枝数的QTL。结果显示,在F2群体中检测到6个雄穗分枝数QTLs,位于玉米第2、4、9染色体上,对表型的贡献率为5.0%~17.4%;在F2∶3群体中检测到8个与甜玉米雄穗分枝数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玉米第2、3、4、8染色体上,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5%~13.6%;对比F2和F2∶3的定位结果,挖掘到3个在两世代中表现稳定一致的QTLs,分别位于第2、4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雄穗分枝数 复合区间作图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QTL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翠 许理文 +4 位作者 葛建镕 张华生 王元东 路运才 王凤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2-841,共10页
玉米雄穗分枝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位点对玉米品种改良、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京科968的双亲京724和京92构建BC1F1群体,以Maize6H-60K高质量高密度SNP芯片鉴定群体基因型,获得28... 玉米雄穗分枝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位点对玉米品种改良、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京科968的双亲京724和京92构建BC1F1群体,以Maize6H-60K高质量高密度SNP芯片鉴定群体基因型,获得28910个高质量多态性SNP,构建了包含2737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在145~512个之间,BIN标记平均遗传距离为0.56 cM。2021年将亲本及727个单株种植在北京,调查雄穗分枝数。采用QTL IciMappingV4.2的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雄穗分枝数QTL检测及定位,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2、5、6、7、8和9染色体,QTL的LOD值范围为3.18~11.08,揭示1.58%~5.59%的表型变异。通过物理位置比对,6个QTL中有4个与前人定位在相同区域,qTBN6和qTBN7尚未见报道。其中qTBN6的LOD为6.73,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京724,具有负的加性效应,作用为减少雄穗分枝数。本研究为克隆调控雄穗分枝数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SNP芯片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QTLs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赛 王宇宇 +7 位作者 王石磊 徐梦真 邹欢 侯清桂 毛棣 田磊 陈彦惠 吴连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76,共6页
以玉米雄穗分枝数差异显著的自交系豫086(分枝数多)和豫M 1-7(分枝数少)杂交获得F1,通过单粒传法获得含177个株系的F7 RIL群体。以玉米10 kb SNP芯片进行RIL群体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Cartographer 2.5对郑州和海南2... 以玉米雄穗分枝数差异显著的自交系豫086(分枝数多)和豫M 1-7(分枝数少)杂交获得F1,通过单粒传法获得含177个株系的F7 RIL群体。以玉米10 kb SNP芯片进行RIL群体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Cartographer 2.5对郑州和海南2个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支数(Tassel branch number,TBN)和玉米雄穗主轴长(Total tassel length,TTL)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包含1 792个簇,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 109.45 cM,相邻簇之间平均距离为1.18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了24个雄穗相关性状QTLs。其中7个与TBN相关QTL分布于第3, 8和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范围是6.74%~13.88%;其余17个为与TTL相关QTL,位于第1,3,5,6,8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位点可解释5.59%~18.66%的表型变异。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了一个相同的TTL相关QTL位点(qTTL1-2)和2个既控制TBN又控制TTL的QTL位点(qTBN8郑州,qTTL8郑州;qTBN8-3海南,qTTL8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QTL定位 雄穗分枝数 主轴长 玉米10 K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定位及qTBN5近等基因系构建 被引量:16
6
作者 代资举 王新涛 +4 位作者 杨青 王艳 张莹莹 席章营 李保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7-1135,共9页
立足于发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利用郑单958骨干亲本郑58和昌7-2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家系群体,结合28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和2年玉米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 立足于发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利用郑单958骨干亲本郑58和昌7-2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家系群体,结合28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和2年玉米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一致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玉米5条染色体上。通过连续回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位于bin 5.05的控制雄穗分枝数主效QTL-qTBN5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对基因遗传效应进行了验证,并将qTBN5进一步定位在13.2 Mb区间之内,为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QTL 定位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岳镒繁 郭靖 +1 位作者 陶勇生 刘安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为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以有掖478遗传背景的SL19-22导入系为母本与轮回亲本掖478杂交,构建F2群体,在3种生态环境下田间种植观察亲本及其F2群体的雄穗分枝数,并采用SSR标记和单标记作图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雄穗... 为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以有掖478遗传背景的SL19-22导入系为母本与轮回亲本掖478杂交,构建F2群体,在3种生态环境下田间种植观察亲本及其F2群体的雄穗分枝数,并采用SSR标记和单标记作图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在QY、SH和SF环境下,掖478亲本的雄穗分枝数分别为(17.5±2.5)个、(14.8±2.1)个和(19.0±2.4)个,SL19-22亲本分别为(10.2±2.4)个、(11.3±1.7)个和(12.9±1.7)个,F2群体分别为(12.9±2.7)个、(13.9±4.2)个和(14.5±3.8)个,且2亲本的雄穗分枝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SH和SF环境下,检测到在第5染色体umc1225位点处有1个控制雄穗分枝数的QTL位点,其对雄穗分枝数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33.9%。因此,雄穗分枝数较少的SL19-22亲本可作为种质材料进行雄穗分枝数改良,umc1225则可用于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单标记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代资举 王新涛 +2 位作者 杨青 张富才 李保全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7-12,共6页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分化发育 QTL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雄穗一级分枝数QTL定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姿丽 蒋锋 +3 位作者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媛 王晓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为改良玉米雄穗性状.【方法】以雄穗一级分枝数有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4和T19为亲本,构建了包含232个单株的F:群体,考察雄穗一级分枝数,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和结论】结果获得一张包含77个SSR标记... 【目的】为改良玉米雄穗性状.【方法】以雄穗一级分枝数有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4和T19为亲本,构建了包含232个单株的F:群体,考察雄穗一级分枝数,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和结论】结果获得一张包含7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868.7cM,标记平均间距为11.28cM,共检测到4个与超甜玉米雄穗一级分枝数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玉米第4、7、8染色体上,可解释5.08%~17.71%的表型变异.主效QTL位点q船Ⅳ-4位于第8染色体,可解释17.71%的表型变异.这些QTLs将为雄穗一级分枝数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一级分枝 复合区间作图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QTL定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昊 王瑞泽 +2 位作者 何永辉 梁爽 刘欢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21,共6页
合理的雄穗结构在协调玉米株型、增加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雄穗结构的2个重要指标分别是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本研究利用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具有显著差异的自交系Y915和郑58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连续自交6代后,利用... 合理的雄穗结构在协调玉米株型、增加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雄穗结构的2个重要指标分别是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本研究利用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具有显著差异的自交系Y915和郑58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连续自交6代后,利用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在3个环境(2020年春扬州、2021年春扬州和2021年夏镇江)对玉米雄穗主轴长(TL)和分枝数(TBN)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个雄穗主轴长QTLs,分布于1号、8号和10号染色体上,贡献了5.10%~14.63%的表型变异;4个雄穗分枝数相关性状QTLs,分布于1号、4号和6号染色体,贡献了5.69%~10.56%的表型变异。其中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qTBN1-1位点,并且此区间上还有1个控制雄穗主轴长的位点qTL1-1。本研究将为挖掘玉米雄穗主轴长和分枝数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主轴长 雄穗分枝数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波 崔敏 +2 位作者 谢庆春 严卫古 印志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本研究以Z58×Y915构建的192个F_(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 【目的】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本研究以Z58×Y915构建的192个F_(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雄穗分枝数(TBN)和雄穗重(TW)等雄穗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2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5个与TL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5、6、7、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0.66%~22.58%;在染色体bin值1.09、3.09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L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12个与TBN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3、5、6、7、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05%~23.80%;在染色体bin值2.08、3.09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BN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9个与TW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6、7、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52%~27.55%,在染色体bin值3.09、9.05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W连锁的位点。【结论】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位点可为玉米雄穗主要性状进一步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波 崔敏 +2 位作者 印志同 严卫古 谢庆春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258-2261,共4页
研究以RA×M5P构建而成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雄穗分枝数(TBN)和雄穗重(TW)等雄穗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3个与T... 研究以RA×M5P构建而成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雄穗分枝数(TBN)和雄穗重(TW)等雄穗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3个与TL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3、5、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 19%~5. 97%;共检测到5个与TBN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3、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 66%~8. 41%,在染色体bin值1. 04、9. 03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BN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3个与TW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4、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 39%~13. 65%,在染色体bin值4. 04~4. 06、4. 08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W连锁的QTL位点。这些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检测到的雄穗性状QTL位点可以为进一步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冀糯175
13
作者 王延兵 高增玉 安洪周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5期22-22,共1页
冀糯17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多抗、生育期短、适播期长、适宜采摘期长等特点,2021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 冀糯17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多抗、生育期短、适播期长、适宜采摘期长等特点,2021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18厘米。从出苗至鲜果穗采收仅需78天。平均雄穗分枝数14.4个,花药、花丝绿色。果穗锥形,穗轴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播期 鲜果 糯玉米新品种 特征特性 雄穗分枝数 位高 适宜采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新品种甜糯糯626
14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7期22-22,共1页
甜糯糯626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出苗到鲜果穗采收,春播需85天,秋播需68天。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18~19片。雄穗分枝数9~11条,花粉量大,花药浅紫色... 甜糯糯626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出苗到鲜果穗采收,春播需85天,秋播需68天。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18~19片。雄穗分枝数9~11条,花粉量大,花药浅紫色,花丝淡黄色,吐丝整齐,雌、雄比例协调,散粉比吐丝快1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浅紫色 鲜食糯玉米 鲜果 花粉量 农业科学研究所 甜糯 雄穗分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株型塑造之于玉米耐密改良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宝宝 王海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0,共20页
玉米是生产能力最强的谷物作物,其充足稳定供给对保证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而塑造理想的株型是提高玉米耐密性的重要途径。报道显示紧凑的叶夹角、... 玉米是生产能力最强的谷物作物,其充足稳定供给对保证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而塑造理想的株型是提高玉米耐密性的重要途径。报道显示紧凑的叶夹角、较低的穗位高、较少的雄穗分枝数、较早的开花期,是玉米耐密株型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这4类性状入手,对其与耐密性的关系、形态发育及遗传调控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对目前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玉米耐密株型改良研究的一些方向,期望能为未来的玉米耐密育种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 株型 叶夹角 雄穗分枝数 株高/位高 开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农林科技研究院 优质 多抗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石玉13号
16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4,共2页
审定编号:冀审玉20188010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株高271 cm,穗位97 cm。平均生育期105d。全株叶片数约20片,雄穗分枝数中等,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简型,穗轴红色,穗长18.7cm,穗行数16?18行,平均16.4行,秃尖2.2 cm。
关键词 浅紫色 特征特性 粮饲兼用玉米 秃尖 雄穗分枝数 多抗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