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Ⅰ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改变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常琼 晁凤蕾 +10 位作者 张蕾 唐静 蒋林 张毅 周春妮 黄维 唐炜 李桃 赵振华 唐勇 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3-559,共7页
目的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早期改变情况。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10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APP/PS1组)和同月龄同窝生雌性野生型小鼠(Wild-type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运用现... 目的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早期改变情况。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10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APP/PS1组)和同月龄同窝生雌性野生型小鼠(Wild-type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运用现代体视学方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精确定量小鼠海马各亚区的体积和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APP/PS1组小鼠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长于Wild-type组(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APP/PS1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百分比均少于Wild-type组(P=0.007、0.041)。APP/PS1组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体积较Wild-type组缩小(P=0.001),而APP/PS1组小鼠海马CA1、CA2/3区的体积较Wild-typ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0.059)。APP/PS1组小鼠海马DG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较Wild-type组显著减少(P=0.017),APP/PS1组小鼠海马CA1区、CA2/3区内胆碱能神经元较Wild-type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6、0.074)。结论早期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DG内胆碱能神经元丢失,可能是AD早期出现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重要结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神经元 齿状回 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DHA代谢角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翔宇 黄嘉雯 +1 位作者 谢丽媛 李伟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水提液(DSS)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AD)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脑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代谢及对DHA代谢信号通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探讨DSS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水提液(DSS)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AD)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脑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代谢及对DHA代谢信号通路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探讨DSS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选择同背景同月龄转基因阴性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当归芍药散组分别为1.6,3.2和6.4 g·kg-1。阳性药组(多奈哌齐)给药剂量为3 mg·kg-1。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个月后开始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次日,小鼠称重,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分离全脑并称重,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脑内未酯化的DHA进行含量测定;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DHA从细胞膜释放、代谢的酶i PLA2和15-LOX以及参与炎症介质释放、代谢的酶c PLA2,COX-1,COX-2,5-LOX和12-LOX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ELISA测定炎症介质PGE2,TXB2和LTB4;试剂盒检测小鼠脑内抗氧化酶MDA,SOD,GSH和ROS。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同背景同月龄的APP/PS1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阳性药组(P<0.05)以及DSS 1.6,3.2和6.4 g·kg-1组(P<0.01)可明显缩短AD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阳性药组、DSS 1.6,3.2和6.4 g·kg-1组可明显缩短AD模型小鼠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P<0.01)、增加其穿越平台的次数(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DSS1.6,3.2和6.4 g·kg-1组小鼠脑内未酯化的DHA含量明显增多(P<0.05);除DSS 1.6 g·kg-1外,阳性药、DSS 3.2和6.4 g·kg-1组可明显上调小鼠海马、皮质内15-LOX和i PLA2蛋白的表达(P<0.05,P<0.01),下调参与炎症介质释放、代谢的酶c PLA2,COX-1,COX-2,5-LOX和12-LOX蛋白表达(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DSS 1.6,3.2和6.4 g·kg-1组海马、皮质内的神经炎症介质PGE2,TXB2和LTB4明显减少(P<0.05,P<0.01),MDA和ROS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改善血脂水平,能提高AD模型小鼠海马、皮质内未酯化DHA的含量并且上调DHA经酶代谢产生NPD1有关到15-LOX和i PLA2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介质PGE2,TXB2和LTB4的生成,并且下调与神经介质生成有关的c PLA2,5-LOX,12-LOX,COX-1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且还能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二十二碳六烯酸 脂质代谢 app/ps1转基因模型小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慧汤对APP/PS1雄性AD小鼠海马内APP代谢产物的昼夜变化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文纯 游秋云 +1 位作者 王平 丁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12-3218,共7页
目的研究生慧汤对APP/PS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246E)小鼠海马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产物昼夜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痴呆... 目的研究生慧汤对APP/PS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246E)小鼠海马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产物昼夜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痴呆模型组、褪黑素治疗组(0.78 mg·kg^(-1)·d^(-1))、生慧汤高剂量组(27.0 g·kg^(-1)·d^(-1))、生慧汤低剂量组(13.5 g·kg^(-1)·d^(-1)),每组14只;对照组为14只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给药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取出的海马组织sAPPα含量。对海马β淀粉样蛋白_(1-40)、β淀粉样蛋白_(1-42)表达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CA1区Aβ_(1-40)蛋白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上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上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sAPPα总量、各时间段(12:00、24:00)sAPPα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sAPPα总量明显增多(P<0.01、P<0.05),生慧汤高剂量组仅能增加12:00 sAPPα含量(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仅能增加24:00 sAPPα含量(P<0.05)。对照组sAPPα含量具有明显昼夜差异(P<0.01)。模型组sAPPα含量的昼夜差异性消失(P>0.05)。生慧汤高剂量组sAPPα含量具有昼夜差异(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sAPPα含量不具有昼夜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_(1-40)、Aβ_(1-4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高剂量组Aβ_(1-40)、Aβ_(1-42)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仅能减少Aβ_(1-40)蛋白的表达(P<0.05),对Aβ_(1-42)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_(1-4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Aβ_(1-40)表达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结论生慧汤能够改善5月龄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恢复海马内APP代谢产物sAPPα的昼夜节律性表达、从而减少Aβ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生慧汤 雄性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 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