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我国玉米小斑病菌侵染的反应及其利用前途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克明 罗畔池 +2 位作者 刘爱国 魏建昆 崔汝镜 《华北农学报》 1986年第1期33-40,共8页
从室内和田间大量玉米材料的抗病性鉴定结果看出:三组(group)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其抗病性顺序是:S组较抗,其次是C组,T组最差.同时,组内不同类型(type)之间在抗病性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为研究发展多质系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细胞质 小斑病菌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3型高粱雄性不育细胞质在选育优良不育系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悦 曹嘉颖 +1 位作者 高彦东 丛秀艳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高粱不育系选育中,首先是选育优良保持系。保持系的选育通常为保×保,采用系谱法,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选择。有的采取先杂交稳定再回交不育化,有的则采取边杂交稳定边回交不育化。两种方法均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在高粱不育系选育中,首先是选育优良保持系。保持系的选育通常为保×保,采用系谱法,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选择。有的采取先杂交稳定再回交不育化,有的则采取边杂交稳定边回交不育化。两种方法均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并且在回交不育化的时候,对将育成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雄性不育细胞质 选育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善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85,共5页
用夜公(Y)、饶平野生稻(CW)、野败(WA)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的6964A、二九矮4A和珍汕97A分别与恢复系T45配制9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细胞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 用夜公(Y)、饶平野生稻(CW)、野败(WA)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的6964A、二九矮4A和珍汕97A分别与恢复系T45配制9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细胞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对F1单株有效穗、穗长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夜公和饶平野生稻两种细胞质明显地优于野败,但受不育系及核质互作所制约。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因此,在选育优良细胞质的同时,必须选育分蘖强、穗数多、可恢性好的大穗不育系,才较易配制强优组合。本文还讨论了夜公和饶平野生稻细胞质的利用以及不育系的可恢性问题,指出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可恢性可能有本质差异,是水稻三系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细胞质 杂种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 宫国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对3种来源不同的长羽裂萝卜(中国萝卜)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和保持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和保持关系不同,3种不育系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说明3种... 对3种来源不同的长羽裂萝卜(中国萝卜)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和保持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和保持关系不同,3种不育系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说明3种不育细胞质属于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雄性不育细胞质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P缩减杂交技术的改良与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组差异片段的克隆
5
作者 张群宇 刘耀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对基因组RFLP缩减杂交技术进行了改良,即用连接成大分子的DriverDNA与TesterDNA杂交,再利用PCR纯化试剂盒对大片段DNA回收率低的原理去除大部分DriverDNA以及与之杂交的非特异性TesterDNA片段.经过PCR扩增和克隆,获得多态性片段,可快速... 对基因组RFLP缩减杂交技术进行了改良,即用连接成大分子的DriverDNA与TesterDNA杂交,再利用PCR纯化试剂盒对大片段DNA回收率低的原理去除大部分DriverDNA以及与之杂交的非特异性TesterDNA片段.经过PCR扩增和克隆,获得多态性片段,可快速获得在亲本间有差异的分子标记.用该技术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DNA进行RFLP缩减杂交,获得了2个在不育系细胞质DNA与保持系细胞质DNA间的差异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缩减杂交技术 技术改良 水稻 雄性不育细胞质 基因组差异 基因片段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文明 文宏灿 袁国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利用K型、D型等七种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两个早熟恢复系杂交,研究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稻谷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胞质对这些性状的... 利用K型、D型等七种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两个早熟恢复系杂交,研究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稻谷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胞质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胞质对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多数胞质都有使这些性状变劣的效应,但K型和D型两种胞质对单株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均不表现负效应,对其他性状的变劣效应也较小。并探明了杂交早稻结实率低的原因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通过筛选和利用优良胞质来减小或消除胞质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早稻 产量性状 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丽 王庆彪 郑鹏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29,共5页
通过对不同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鉴定与分类,确定不育细胞质的类型,为更好地利用这些不育细胞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5个来源不同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和8个可育的白萝卜品种,从恢保关系、花粉败育方式及线粒体DNA的分子标记等3个... 通过对不同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鉴定与分类,确定不育细胞质的类型,为更好地利用这些不育细胞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5个来源不同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和8个可育的白萝卜品种,从恢保关系、花粉败育方式及线粒体DNA的分子标记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根据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保关系,可将其分为2种细胞质类型。进一步对其花器官形态及花粉败育方式研究发现,类型1花丝短缩,花药瘦小,败育从四分体时期开始,表现为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最终药室的基本结构消失,内无花粉粒;类型2花药大小与可育相似,雄蕊稍低于柱头,败育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能够保持药室的基本结构,药室内存在没有活力的花粉粒外壳。PCR检测结果表明:类型1为Ogura不育细胞质类型,类型2为NWB不育细胞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37,共5页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及正常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ATP含量及其变化。发现各不育胞质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下降。讨论了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及正常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ATP含量及其变化。发现各不育胞质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下降。讨论了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能量亏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色素氧化酶 玉米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书芬 宋文光 +2 位作者 田保明 任乐见 李好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共3页
采用不育胞质杂种和可育胞质杂种,对3种不育胞质在经济和品质性状及抗病性上的遗传效应研究表明:不育胞质2485A对各种经济、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没有影响;不育胞质252A对株高、分枝高度等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而对品质和抗病性没有影响;... 采用不育胞质杂种和可育胞质杂种,对3种不育胞质在经济和品质性状及抗病性上的遗传效应研究表明:不育胞质2485A对各种经济、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没有影响;不育胞质252A对株高、分枝高度等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而对品质和抗病性没有影响;不育胞质32A仅对株高、分枝高度有一定影响,对其它性状均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这3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骨架抑制剂对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粘滞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立安 马春红 +1 位作者 闫芝芬 魏建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2,共5页
用细胞骨架抑制剂秋水仙素(colchicine)、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CB)处理玉米同核异质体芽鞘,可使其细胞质的粘滞度下降,说明细胞质粘滞度与由微管、微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密切相关;同核异质体四... 用细胞骨架抑制剂秋水仙素(colchicine)、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CB)处理玉米同核异质体芽鞘,可使其细胞质的粘滞度下降,说明细胞质粘滞度与由微管、微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密切相关;同核异质体四种细胞质粘滞度的强弱顺序为N>S>C>T,在相同条件下,使粘滞度下降到同一程度所需的抑制剂浓度也为N>S>C>T,说明粘滞度越大,细胞骨架受到抑制剂影响的程度越轻。造成同核异质体四种细胞质粘滞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细胞骨架的特异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粘滞度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POD、SOD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芝芬 陈永芹 +2 位作者 崔四平 马春红 魏建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1-106,共6页
以水稻核基因型为协青早的4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细胞质(D协青早A,G协青早A,T协青早A,W协青早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协青早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材,通过对野败性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侵染性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浸根处理... 以水稻核基因型为协青早的4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细胞质(D协青早A,G协青早A,T协青早A,W协青早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协青早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材,通过对野败性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侵染性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浸根处理4 h后,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醋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各同核异质不同细胞质对处理反应的病理生理差异。结果显示,同核情况下不同细胞质试材的SOD、POD和酯酶同工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毒素处理后其同工酶谱的反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细胞质的不同除引起SOD、POD等的酶活性存在差异外,对SOD、POD和酯酶同工酶谱也有一定的影响,表明POD同工酶谱的变化与抗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毒素 稻瘟病 酯酶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超氧化物 歧化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文明 文宏灿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其它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变劣效应小.育成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病、 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有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区试, 五个组合正在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讨论了这种新型极性不育细胞质杂交 稻育成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细胞质 变劣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特异DNA片段的发现及差异展示
13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利用3对线粒体引物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对检测到多态性的引物,再分别对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单核期和双核期的花药总RNA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引物P1-P2在所有... 利用3对线粒体引物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对检测到多态性的引物,再分别对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单核期和双核期的花药总RNA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引物P1-P2在所有供试不育材料都有一相同的特异扩增带,而在保持系中均无扩增;引物P3-P4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无扩增;引物P5-P6仅在保持系黄早四中有扩增,而在其他供试材料中无扩增。这一结果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特异扩增带为所有供试不育细胞质所特有,且不受供试材料不同核背景的影响。对于在不育材料基因组总DNA中具有特异扩增的引物P1-P2,进一步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RT-PCR),所有不育材料在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均有一相同的特异扩增带,而保持系在小孢子发育的相应时期均无扩增,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转录本的大小和数目,在同核异质及同质异核不育材料间均表现一致,且不受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这说明以P1-P2为引物所检测到的不育材料DNA水平的共同结构特点在小孢子发育中具有转录上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供试不育细胞质DNA水平的这一特异序列结构与雄性不育性状的表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同核异质 同质异核 PCR扩增 差异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DNA酶切电泳带型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的分类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炎生 汪训明 叶正祥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我们建立了一套提取纯化水稻线粒体DNA的方法。以珍汕97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发现线粒体DNA的HindⅢ酶切电泳带型存在显著差异,而叶绿体DNA没有差异。细胞质类型为野败型的珍汕97A,V20A、常菲22A的线粒体DN... 为了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我们建立了一套提取纯化水稻线粒体DNA的方法。以珍汕97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发现线粒体DNA的HindⅢ酶切电泳带型存在显著差异,而叶绿体DNA没有差异。细胞质类型为野败型的珍汕97A,V20A、常菲22A的线粒体DNABamHI酶切电泳后的带型没有差异。属不同细胞质类型的珍汕97不育系和六千辛不育系的线粒体DNA EcoRI BamHI酶切电泳带型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特征。此结果提示,利用线粒体DNA酶切电泳带型可以对水稻不育系的细胞质源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DNA酶切电泳带型 细胞质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雄性不育细胞质对ATP和H2O2含量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韩阳 臧榕 +10 位作者 张梦 陈亮亮 张学贤 郭立平 戚廷香 唐会妮 王海林 乔秀琴 邢朝柱 张艳 吴建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0-360,共11页
【目的】探究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CMS-D2)和三裂棉不育胞质(CMS-D8)对ATP和H_(2)O_(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MS-D2和CMS-D8两套“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及其恢复系)材料,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花蕾中ATP和H_(2)O_(2)含量;并结... 【目的】探究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CMS-D2)和三裂棉不育胞质(CMS-D8)对ATP和H_(2)O_(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MS-D2和CMS-D8两套“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及其恢复系)材料,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花蕾中ATP和H_(2)O_(2)含量;并结合已有研究测定候选不育基因orf610a超表达拟南芥植株中ATP和H_(2)O_(2)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ATP合成相关基因在不育系、保持系以及转基因拟南芥花蕾中的表达量。【结果】与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相比,CMS-D2不育系叶片在蕾期和铃期均表现为ATP含量极显著降低、H_(2)O_(2)含量极显著升高;CMS-D8不育系叶片在蕾期表现为ATP含量极显著降低、H_(2)O_(2)含量极显著升高,在铃期表现为ATP含量极显著升高;CMS-D2不育系3 mm、4 mm花蕾中ATP含量极显著降低,4 mm花蕾中H_(2)O_(2)含量极显著上升;CMS-D8不育系5 mm、6 mm花蕾中ATP含量极显著降低。与其保持系相比,CMS-D2和CMS-D8不育系花蕾中,多个ATP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与野生型材料相比,orf610a超表达拟南芥角果和花蕾中的H_(2)O_(2)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极显著降低,且大多数ATP合成相关基因均极显著下调表达。【结论】不育胞质会对棉花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花蕾中ATP和H_(2)O_(2)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会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ATP含量 H2O2含量 orf610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察及不育胞质类型鉴定
16
作者 翟利佳 杨馥睿 +4 位作者 刘自刚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方彦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明确22N317A、22N195R_(2)A和22LJ56A-22N286R_(1)A 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甘蓝型冬油菜花粉败育机理及不育胞质类型,本研究以3组甘蓝型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通过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特征,并根据油菜育性相关基因o... 为明确22N317A、22N195R_(2)A和22LJ56A-22N286R_(1)A 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甘蓝型冬油菜花粉败育机理及不育胞质类型,本研究以3组甘蓝型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通过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特征,并根据油菜育性相关基因orf138、orf222、orf224设计引物对3份甘蓝型冬油菜不育胞质类型进行多重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个不育材料花瓣平展、花药不可正常散粉、花丝短小、柱头较长。不育系花粉的发育受阻于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期间;不育系常规压片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四分体之后未观察到小孢子或者花粉粒;不育系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显示花粉四分体时期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药室里的四分体,使药室变形,最终导致雄性不育。3个不育系的不育胞质类型均是Ogu NWSUAF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器形态 细胞学观察 育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闭蕾性状的遗传研究
17
作者 杨亚星 于海波 +1 位作者 张东锁 胡胜武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9-1218,共10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不育系制种产量高低是影响杂交种制种效益及推广潜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油菜CMS闭蕾现象的细胞学及遗传机制,为提高油菜CMS杂交种育种效率及推广效益提供参考。以甘蓝...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不育系制种产量高低是影响杂交种制种效益及推广潜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油菜CMS闭蕾现象的细胞学及遗传机制,为提高油菜CMS杂交种育种效率及推广效益提供参考。以甘蓝型油菜闭蕾CMS系2012A1、开蕾CMS系ZS09A、对应的保持系及其杂交后代为材料,对供试CMS系开花前后花器官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比较,根据不育系与保持系及其杂交后代的测交F_(1)的闭蕾表现及天然结实率,对闭蕾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与开蕾CMS系不同,闭蕾CMS系的花瓣、萼片保持近似花蕾时期的细胞形态,发育生长缓慢、近乎停滞,闭蕾CMS系花柱细胞数目多、面积小。基于开闭蕾表型,CMS闭蕾性状受不育细胞质和1对核基因控制,开蕾对闭蕾为显性;基于天然结实率,CMS系结实率至少受3对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闭蕾 细胞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农艺性状及不育生理机制分析
18
作者 刘欣怡 廖志杰 +3 位作者 吕丹 莫佳梅 贾魏 罗红兵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育系C01与保持系T01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但花药形态存在明显差异,T01花药饱满且能够正常开裂,呈浅黄色,有花粉;C01花药干瘪、不开裂,呈嫩绿色,花药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均显著低于T01,且内无花粉。V1—VT,C01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T01;除VT外,C01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T01;C01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VT和R1均显著低于T01;在所有生育时期,C01叶片中SOD活性均显著低于T01,POD活性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在V11和VT均显著低于T01;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断,C01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合成运输途径可能受阻,能量供给不足致使CAT和SOD活性低,进而导致C01发生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花粉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表型及不育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雪松 邹益 +2 位作者 王杰 聂丽云 武志强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3-499,共17页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内特殊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导致植物不产生雄配子或产生的雄配子无法正常受精,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MS材料雄配子稳定败育的特性使其在杂交种商业化生产...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内特殊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导致植物不产生雄配子或产生的雄配子无法正常受精,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MS材料雄配子稳定败育的特性使其在杂交种商业化生产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降低了制种成本,提高了杂交种纯度。随着对CMS现象研究的深入,新的CMS材料通过各种手段被不断创制出来,相关的不育基因也逐渐被定位和克隆。该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对CMS基因进化的研究和常用CMS材料及其相关CMS基因的挖掘情况,随后总结了CMS材料在物质能量代谢、激素水平等方面的表型特点。同时整合了当前对CMS分子机制的几种假说,并结合实验证据提出对CMS分子机制的观点。以期在总结当前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基因组 活性氧(ROS) 开放阅读框(ORF) CMS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基础与育种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春宝 孙妍妍 赵丽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7-869,共13页
杂种优势利用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有助于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有限耕地之间的矛盾。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其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已有30余年。其中,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杂交育种系统是大豆杂种优势利... 杂种优势利用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有助于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有限耕地之间的矛盾。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其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已有30余年。其中,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杂交育种系统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目前,已有40余个杂交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杂交大豆正处于由中试向产业化推进阶段。本文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基础与育种应用进行了综述,系统阐述了各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利用、不育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育性恢复基因和恢复抑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论述和分析,提出了三系法杂交大豆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及解决路径,并对三系法杂交大豆育种技术的创新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大豆杂种优势分子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种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基础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