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难经》五输穴主治作用临床发挥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刘颖
张学丽
解秸萍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85-86,共2页
-
-
关键词
《难经》
五输穴
临床发挥
-
分类号
R245.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难经》针法中的阴阳五行观
被引量:6
- 2
-
-
作者
余情
吴子建
蔡荣林
胡玲
王洁
刘磊
-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3-15,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4414)
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xayx18)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9A0455)。
-
文摘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难经》针法论述的诸多方面。在针刺取穴中重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操作中注重阴阳相配、刚柔相济,针刺方法上注重取阴养阳、取阳养阴,针刺补泻方法提出“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等,这些对后世针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难经
阴阳
五行
针法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5.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初探《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刘艳
李毅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
文摘
从9个方面探讨了《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首创“独取寸口”法的诊脉方法并分析其理;首创寸、关、尺三部定位;初步拟定脏腑经络在寸、关、尺的相应部位;拓新了三部九候的含义及其所主;重视尺部脉;重视诊脉之“浮沉诊法”;重视脉证相参的辨证;重视“四时脉”;提出积聚痼疾之脉象。
-
关键词
难经
脉学
脉诊部位/中医病机
医学史
历史文献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原气”论浅析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韩兴军
高树中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4-5,共2页
-
文摘
原气是肾中阴阳之气,通过三焦布散。原气与奇经关系密切,对临床有实际意义。原气论可与脐疗结合,并应用于临床。
-
关键词
难经
原气
肾间动气
三焦
脐
奇经
-
分类号
R221.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脉诊的时空观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张晶
齐向华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省中医院
-
出处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49-51,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2014年度)(编号2013-012)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11LF54)
山东中医药大学"名科工程"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编号ZYDXW1306)
-
文摘
从时空观的角度分析《难经》中有关脉诊与脉象的阐述,探讨时空观在《难经》脉诊中的应用及对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难经》
脉诊
时空
-
Keywords
Nanjing
pulse examination
time-space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脏五腑六、腑五脏六浅释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白正勇
李淼
-
机构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341-342,356,共3页
-
文摘
中医脏腑之数有五六之争,《难经.三十八难》和《难经.三十九难》有脏五腑六与腑五脏六两种不同的论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三焦与命门属腑属脏的问题。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重功能而轻形态,《难经》脏五腑六与腑五脏六之异,实则强调了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之功能及命门寓元气而藏元阴元阳与肾脏之异同。
-
关键词
《难经》
命门
三焦
脏
腑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中医典籍《难经》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5
- 7
-
-
作者
王明树
王格
-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1,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翻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17BYY048)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孟子》英译研究”(sisu2018014)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科项目)“概念隐喻视角下抗疫儿童绘本英译研究”(5151/50802200107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翻译工作以及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中医药典籍《难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成书、通行本以及英译本情况,再从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两大书评网站(Amazon和Goodreads)中的书籍销售情况、海外读者反馈(普通读者评论以及专业读者的书评和引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其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考察,以期对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中医典籍英译
《难经》
海外传播与接受
-
Keyword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CM classics
Nanjing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难经》命门之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 8
-
-
作者
钱会南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532001)
-
文摘
基于《难经》命门之论,如"藏男子之精,系女子之胞","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命门者,其气与肾相通",认为命门病证虚证居多,生殖诸证多责之命门,用药应着意命门特点,治水治火,皆从命门,重视命火,不忽视阴精。
-
关键词
难经
命门理论
临床应用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溯源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超
吴琼
宋文鑫
刘舒悦
徐世杰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经典与学术流派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养生科室
-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824-1829,共6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科研发展基金(KJ-202013、YZ-202124)。
-
文摘
《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是将中医理论中自然界邪气以及饮食劳倦与五脏发病传变过程相结合,构筑出一套完善的邪气脏腑理论传变体系。该理论认为,从母传及子脏的邪气为虚邪,从子传及母脏的邪气为实邪,从克我之脏传来的邪气为贼邪,从我克之脏传来的邪气为微邪,非他脏所传,使本脏自病的邪气为正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难经》提出了完善的“五邪”概念以及“五邪相干”理论,并借助“五邪相干”理论演化而成“十变”理论,将五脏依次相传发展为脏与脏的“柔传”以及腑与腑的“刚传”两大相传路径;(2)《难经》“五邪相干”理论来源于扁鹊学派的“王相囚死”理论;(3)《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于《中藏经》《脉经》《伤寒论》与张元素及其易水学派传人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今天研究发掘《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不仅对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高现代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难经
脉经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五邪
五邪相干
五行学说
“王相囚死”理论
-
Keywords
Nangjing
The Pulse Classic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Five evils
Five evil interactions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The theory of wang xiang qiu si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浅论《难经》“冲脉并足阳明之经”
被引量:8
- 10
-
-
作者
杜冬青
高树中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6期5-6,共2页
-
-
关键词
难经
扁鹊
冲脉
足阳明
妇科病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基于隐喻认知的《难经》脉象英译商榷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张晶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60-160,F0003,共2页
-
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11LF54))
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2014年度)(编号2013-012)
-
文摘
通过对《难经》有关四时脉象描述中隐喻特征的分析及翻译,探讨了采用不同翻译方法对中医脉象描述中的隐喻进行表达,以期能在中医脉象相关典籍英译中更好的表达其中隐含的文化因素和语义关联,更全面的表达语言信息,更清楚地传递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促进中医脉象的英译研究。
-
关键词
难经
脉象
隐喻
英译
-
Keywords
NartJing
pulse manifestation
metaphor
translation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姜元安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
-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
文摘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
关键词
内经
难经
命门
-
Keywords
Emperor Internal Canon
Classic of Questionings
Life-Gate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阴阳脉法解析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钱会南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3CB532001)
-
文摘
《难经》脉法以独取寸口为基础,从阴阳角度归类脉象,以脉位的浮沉以及尺寸确定脉位,分辨脉之阴阳。《难经》阴阳脉法对后世诊脉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启迪后世"举按寻"诊法,临床可据阴阳脉法总察机体阴阳之盛衰,分候五脏之虚实,推断疾病之逆顺。
-
关键词
难经
阴阳脉法
浮沉
尺寸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难经》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胡建鹏
李佩佩
-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1期2047-2049,共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3CB532001)
第4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7]124号)。
-
文摘
《难经》是中医学四大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经》内容以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为主旨,首倡“诊脉独取寸口”,提出了“命门-原气-三焦”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阴阳五行长生说”,“正经自病”以及“五邪所伤”的致病理论,“五损”的病机理论和相应治法,发展了奇经八脉学说,提出并完善“奇经八脉”理论和“五输穴补母泻子法”。《难经》阐述病因、病机、辨证、治则理论,从脉学、诊法到经脉、腧穴,也作了许多精辟的阐述,并有许多独创而鲜明的学术观点,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
关键词
难经
中医理论
贡献
-
Keywords
“Nanjing”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ontribution
-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难经》脉诊理论特色刍议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李霞
张弛
许永贵
-
机构
长春中医学院
吉林市中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
-
关键词
《难经》
脉诊
整体观
-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基于《难经》八脉循行理论奇经功能的解析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孙理军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
文摘
奇经八脉的循行最早见载于《内经》,但内容零散、无明确起止和无阴阳部位区别,《难经》在其基础上规范和概括了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不但促进了奇经循行理论的完善,而且对深刻认识奇经八脉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难经》奇经循行
奇经功能
解析
-
Keywords
Classic on Medical Problems, circulation of eight extra meridians, functions of eight extra meridians, analysis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研究述要(续一)
被引量:5
- 17
-
-
作者
张登本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
文摘
五《难经》学术内容 《难经》的学术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六方面: (一)脉学 脉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内经》已有详尽的论述。就诊脉部位而言,《内经》就有全身遍诊切脉法(《素问·三部九候论》),此法又叫“三部九候”诊脉法;有人迎寸口二部合参切脉法(《灵枢·经脉》等);有独取寸口诊脉法(《素问·五脏别论》),但以全身遍诊切脉法为主。《难经》在继承了《内经》所论寸口诊脉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使其进入临床实甲阶段,因此,《难经》
-
关键词
《难经》
中医学
脉学
经络学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难经》研究述要
被引量:5
- 18
-
-
作者
张登本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难经》是中医学奠基的重要典籍之一,在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地位,阐发了《内经》等古代医籍的经旨并补充其不足,故为历代医家重视并加以阐扬。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医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以来,《难经》的讲授就为诸多院校开设的重要课目。我们陕西中医学院是个别未开设此课程的单位之一,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在汲取前人成就及当今在此领域有研究成就的烟氏、迟氏、湖南张瑞麟及天津、南京、上海同仁的成果基础上,经一年多的认真研习并编撰名为《难经通解》的教材,在临付梓之前,将本书上编的部分内容摘登于此,作为自学《难经》者的参考,还可羽翼《黄帝内经》的学习。文中分释名、成书、分章、学术思想、内容、学术贡献等六大部分,并对研究心得进行了述要。
-
关键词
秦越人
难经
文献研究
-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概念隐喻视角下《难经》英译研究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张焱
陈雅楠
-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23-24,共2页
-
文摘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不单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人们用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概念隐喻,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本文通过对比这三类概念隐喻在《难经》两个英译本中的体现,分析比较两个英译本的不同译法,探讨典籍英译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英译
《难经》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难经选读》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体会与思考
- 20
-
-
作者
苏颖
李霞
聂金那
岳冬辉
粟栗
-
机构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27-328,共2页
-
基金
国家级精品课程<内经选读>继续发展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吉教高字(2010)26号〕
-
文摘
从《难经选读》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与体会、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思考等方面,探讨PBL教学法的良好效果、优点与不足。PBL教学理念与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符合人类对科学探索的思维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其方法对培养各学科优秀人才大有裨益。
-
关键词
《难经选读》
PBL教学法
实施
-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