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氯酸钠浸出贵州难浸金矿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涛 唐道文 +3 位作者 韩治龙 袁鑫 许才武 杨秀高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27,共8页
以贵州难浸金矿矿粉作为原料制作矿物碳糊电极,通过浸金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NaClO溶液中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O浸金体系中,较优浸出条件为,NaClO溶液浓度0.7~0.9mol/L,浸出温度30~35℃,pH=13.5。验证实验表明... 以贵州难浸金矿矿粉作为原料制作矿物碳糊电极,通过浸金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NaClO溶液中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O浸金体系中,较优浸出条件为,NaClO溶液浓度0.7~0.9mol/L,浸出温度30~35℃,pH=13.5。验证实验表明,在NaClO浓度0.9mol/L,反应温度为30℃,溶液pH=13.5的条件下浸出3 h,金平均浸出率为9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电化学 出率 难浸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牙难浸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洪英 杨立 +1 位作者 佟琳琳 范有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6-1158,1166,共4页
为了给含砷金矿的提金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金牙金矿的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是典型的含砷难浸复杂金矿,矿石含Au为6.28 g/t,含Ag为1.37 g/t.As的质量分数为0.58%,S的质量分数为3.10%,C的质量分数为1.76%,其中有机碳的... 为了给含砷金矿的提金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金牙金矿的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是典型的含砷难浸复杂金矿,矿石含Au为6.28 g/t,含Ag为1.37 g/t.As的质量分数为0.58%,S的质量分数为3.10%,C的质量分数为1.76%,其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0.21%.金精矿含Au为52.61 g/t,含Ag为6.00 g/t.As的质量分数11.32%,S的质量分数为29.32%,C的质量分数为0.35%.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毒砂、黄铁矿,其次有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载金矿物主要有毒砂、黄铁矿;金的赋存形态为次显微金;矿石的有害组分为砷、碳质和黏土矿物.含砷矿物是以毒砂、雄黄、雌黄形式出现.矿石的特征结构构造为细粒状结构和微细浸染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矿石 工艺矿物学 载金矿物 含砷矿物 金牙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常温常压强化碱浸预处理新工艺 被引量:29
3
作者 孟宇群 吴敏杰 +1 位作者 宿少玲 王隆保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分离方法 ,利用边磨边浸工艺及其主体设备 -塔式磨浸机 ,对含砷难浸金矿进行超细磨 ,然后在常温常压下 ,利用强化预处理搅拌槽进行强化碱浸预处理 ,从而脱砷脱硫或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 ,再进行氰化 ,实现高效提金。... 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分离方法 ,利用边磨边浸工艺及其主体设备 -塔式磨浸机 ,对含砷难浸金矿进行超细磨 ,然后在常温常压下 ,利用强化预处理搅拌槽进行强化碱浸预处理 ,从而脱砷脱硫或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 ,再进行氰化 ,实现高效提金。对我国十余种典型的含砷难浸金矿在矿浆浓度 40 % ,环境温度 -4~ 35℃条件下进行预处理 ,金的浸出率从预处理前的 8%~ 2 0 % ,提高到 93%~ 98%。建成 10t/d规模的工业试验及生产厂 ,30t/d的预处理厂正在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难浸金矿 预处理 强化碱 常温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难浸金矿的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道文 杨聪 +1 位作者 王锐 黄碧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探索难浸金矿的热解行为,采用STA409PC型同步热分析仪在惰性气氛下对贵州某难浸金矿进行热重试验研究。热重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在20~1200℃失重可分为3个阶段,即硫的升华失重、砷的升华失重、碳酸盐的分解失重,总失重率为20.86%,热... 为探索难浸金矿的热解行为,采用STA409PC型同步热分析仪在惰性气氛下对贵州某难浸金矿进行热重试验研究。热重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在20~1200℃失重可分为3个阶段,即硫的升华失重、砷的升华失重、碳酸盐的分解失重,总失重率为20.86%,热重试验数据与矿石的化学成分基本吻合。对比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难浸金矿经650℃焙烧1 h后浸出率可由12.3%提高到85.4%。可显著提高黄金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热重分析 难浸金矿 TG曲线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难浸金矿次氯酸钠一步法浸金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黎铉海 潘柳萍 +2 位作者 粟海锋 黄祖强 王淀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简单地评述了含砷难浸金矿处理技术的方法和特点 ,对次氯酸钠浸金的一步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并对次氯酸钠浸金的基础理论作了综述 .
关键词 难浸金矿 次氯酸钠 一步法 炼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态化焙烧加压浸出从极难浸石煤中提取钒 被引量:7
6
作者 冯雅丽 蔡震雷 +3 位作者 李浩然 汪平 刘欣伟 杨志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2-2060,共9页
以广西某极难浸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循环流态化焙烧试样在加压浸出条件下的钒浸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浸条件下,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试样的钒浸出率高于钠化焙烧的钒浸出率。系统的焙烧浸出工艺对比研究表明:该石煤钒矿只有在循环... 以广西某极难浸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循环流态化焙烧试样在加压浸出条件下的钒浸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浸条件下,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试样的钒浸出率高于钠化焙烧的钒浸出率。系统的焙烧浸出工艺对比研究表明:该石煤钒矿只有在循环流态化焙烧并加压高浓度酸浸作用下才能获得最高的钒浸出率,应属于极难浸石煤钒矿。在V(H2SO4):V(HF)=1:1和MnO2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的条件下,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矿的最佳酸浸条件为液固比1:1、浸出温度150℃、浸出时间6 h,钒浸出率可达98.11%。同时,研究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矿加压浸出的动力学模型、浸出控制步骤及表观活化能。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能避免钠化焙烧产生的Cl2及HCl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从焙烧反应设备的创新应用着手,探索试验工艺条件,为极难浸石煤钒矿的工业化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石煤钒矿 循环流态化焙烧 加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石预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文轩 钟宏 +1 位作者 符剑刚 闻振乾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2-66,共5页
对我国黄金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各种难浸金矿石预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焙烧氧化、加压氧化、生物氧化、化学氧化、微波加热等预处理工艺的特点,指出微波预处理具有加热均匀,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难浸金矿石预处... 对我国黄金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各种难浸金矿石预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焙烧氧化、加压氧化、生物氧化、化学氧化、微波加热等预处理工艺的特点,指出微波预处理具有加热均匀,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难浸金矿石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石 预处理工艺 微波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帅 李超 李宏煦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随着易浸金矿的不断减少,难浸金矿应用比重越来越大,总结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指出难浸金矿在浸出前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对加压氧化法、焙烧法、生物预氧化法和超细磨法等难浸... 随着易浸金矿的不断减少,难浸金矿应用比重越来越大,总结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指出难浸金矿在浸出前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对加压氧化法、焙烧法、生物预氧化法和超细磨法等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方法以及新的预处理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各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技术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 出率 加压氧化 生物预氧化 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氰化尾渣浮选精矿的常温常压碱浸预处理 被引量:9
9
作者 孟宇群 代淑娟 刘德军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某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采用超细磨-氰化方法处理,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1.80%,极难浸出。采用常温常压碱浸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在NaCN用量6kg/t、氰化时间24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2%,炭吸附... 某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采用超细磨-氰化方法处理,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1.80%,极难浸出。采用常温常压碱浸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在NaCN用量6kg/t、氰化时间24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2%,炭吸附率9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氰化尾渣 难浸金精矿 常温常压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浸浮选金精矿碱式预处理-氰化提金工艺 被引量:6
10
作者 代淑娟 韩跃新 +1 位作者 尹文新 孟宇群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某浮选金品位65.20g/t,含砷15.40%、硫25.64%,84%以上金被黄铁矿、毒砂和脉石包裹,为难浸金精矿。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碱式预处理,再接氰化和炭吸附提金。结果表明,在NaCN用量6.5kg/t和炭浆浓度17.5g/L,炭浸24h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3.42%,金... 某浮选金品位65.20g/t,含砷15.40%、硫25.64%,84%以上金被黄铁矿、毒砂和脉石包裹,为难浸金精矿。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碱式预处理,再接氰化和炭吸附提金。结果表明,在NaCN用量6.5kg/t和炭浆浓度17.5g/L,炭浸24h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3.42%,金吸附回收率达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难浸金精矿 氧化预处理 塔式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某难浸金矿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道文 储春利 王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45,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打开难浸金矿中金的硫化物、砷化物包裹,提高金浸出率。结果表明,最佳的氧化预处理条件为:高锰酸钾用量40g/L、液固比12∶1、H2SO4初始浓度1.0mol/L、氧化温度80℃、氧化时间5h。预处理后金浸出率可达87... 在酸性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打开难浸金矿中金的硫化物、砷化物包裹,提高金浸出率。结果表明,最佳的氧化预处理条件为:高锰酸钾用量40g/L、液固比12∶1、H2SO4初始浓度1.0mol/L、氧化温度80℃、氧化时间5h。预处理后金浸出率可达8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氧化预处理 难浸金矿 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万全 张永奎 +2 位作者 陈宁 梁颖 黄亚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65,共4页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细菌氧化预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氧化预处理该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适宜条件为pH=2.0、接种量10%(体积分数)、矿浆质量浓度100 kg/m3、通气量0.1 L/(L.min),在此条件下,细菌作用10 d后,Fe和As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50%和90%以上;矿石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细菌预处理;细菌预处理过程中砷酸铁沉淀的生成对铁和砷的浸出均不利,有待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硫难浸金精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细菌氧化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氧化难浸金矿石的矿物学研究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洪英 杨立 魏绪钧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1期86-90,共5页
在难浸金矿石预处理的方法中细菌氧化工艺以其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无污染而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其关键是对参加反应的双方──细菌和硫化物矿物复杂作用机理研究尚欠突破性进展。含金硫化... 在难浸金矿石预处理的方法中细菌氧化工艺以其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无污染而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其关键是对参加反应的双方──细菌和硫化物矿物复杂作用机理研究尚欠突破性进展。含金硫化物在细菌氧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行为。显然,仅对细菌及实验条件、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确立细菌氧化过程中硫化物的研究主体地位,系统地开展细菌氧化作用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已势在必行,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加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石 细菌氧化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混养预氧化难浸金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政 杨绍斌 +1 位作者 陶敏慧 白郁山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试验采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氧化硫硫杆菌(简称T.t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简称L.f菌)3种菌种,进行两菌种(即:T.t菌与L.f菌)和三菌种(即:T.f、T.t、L.f菌)组合,以不同比例配制的浸矿试验,并以单菌种... 试验采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氧化硫硫杆菌(简称T.t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简称L.f菌)3种菌种,进行两菌种(即:T.t菌与L.f菌)和三菌种(即:T.f、T.t、L.f菌)组合,以不同比例配制的浸矿试验,并以单菌种(T.f和L.f菌)作对照,研究多菌种混合培养对浸矿效果的影响。通过摇瓶浸矿,氰化浸金之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金浸出率,结果表明:未经过生物预氧化的矿粉直接进行氰化提金,金的浸出率仅为50%,经过生物氧化预处理之后,金浸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均达到80%以上;并发现T.f、T.t、L.f三菌种混合菌浸矿效果比单菌种浸矿和两菌种浸矿效果都好,金的浸出率提高了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生物 菌种混养 难浸金矿 硫层 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选择性固砷焙烧预处理新工艺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子高 梁经冬 刘建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难浸金矿加熟石灰固砷、固硫焙烧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性固砷焙烧新工艺。热力学分析表明,加入钙盐选择性固砷焙烧是可行的,钙盐的加入可减少甚至避免Fe2(SO4)3和FeAsO4的形成,而且3CaO·As2... 在难浸金矿加熟石灰固砷、固硫焙烧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性固砷焙烧新工艺。热力学分析表明,加入钙盐选择性固砷焙烧是可行的,钙盐的加入可减少甚至避免Fe2(SO4)3和FeAsO4的形成,而且3CaO·As2O5比CaSO4更稳定,即3CaO·As2O5比CaSO4更易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砷121%,硫2099%、锑134%、碳326%的金精矿,经选择性固砷焙烧预处理,砷的固定率可达到92%,而78%~84%的硫则以SO2气体挥发,金浸出率为9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石灰 选择性 固砷 金矿 难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浸金矿低温焙烧预处理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锐 唐道文 杨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1,共3页
贵州某难浸金矿原矿直接浸出率约15%,通常需在650℃以上进行焙烧预处理。为提高该金矿的浸出率,在加入氧化钙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试验,考察焙烧温度、氧化钙用量、焙烧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金... 贵州某难浸金矿原矿直接浸出率约15%,通常需在650℃以上进行焙烧预处理。为提高该金矿的浸出率,在加入氧化钙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试验,考察焙烧温度、氧化钙用量、焙烧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5%以上:焙烧温度600℃,氧化钙用量17.5%,焙烧时间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 低温焙烧 出率 预处理 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流程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营茹 钟康年 魏以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0-42,49,共4页
将低品位的难浸金矿先经浮选分离后 ,对不同浮选产品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根据各浮选产品的不同性质 ,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时间 ,减少了矿石处理量 ,得到了既经济、处理效果又好的预处理工艺流程。难浸金矿经该流程处理后 ,金... 将低品位的难浸金矿先经浮选分离后 ,对不同浮选产品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根据各浮选产品的不同性质 ,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时间 ,减少了矿石处理量 ,得到了既经济、处理效果又好的预处理工艺流程。难浸金矿经该流程处理后 ,金的总回收率可达 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 细菌氧化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预处理方法评价及新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文潜 王喜良 《湿法冶金》 CAS 1998年第3期1-5,44,共6页
本文阐述了难浸金矿定义及难度划分,对焙烧、加压及生物预处理方法作了技术经济评价。结合镇源金矿科技攻关实际,介绍了干磨焙烧新工艺、不受劫金炭影响的硫代硫酸铵浸出剂、矿石生物堆浸和精矿覆层生物堆浸等的新进展。
关键词 难浸金矿 预处理 焙烧 加压氧化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冶金法处理难浸金矿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斌 陆跃华 李关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54,共8页
叙述生物冶金法处理难浸含金硫化矿的优点及所用微生物种类,浸出的机理和方法研究与细菌氧化厂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 生物冶金 难浸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东会 何江涛 +3 位作者 王立群 张晓燕 赵芳玲 沈照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5~28℃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0d、132d、302d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8.66%,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结果显示,...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5~28℃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0d、132d、302d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8.66%,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结果显示,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浸出液中Fe^3+/Fe^2+的氧化还原电位是该体系中的主控电位;细菌浸出液中全铁浓度增景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断受到抑制、不断适应的表现。试验证明,用生物堆浸工艺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缩短生物氧化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 金精矿 生物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