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东东 徐文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常规的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 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 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THA术与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严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共84例,均为思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42)和PFNA组(n=...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共84例,均为思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42)和PFNA组(n=42)。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70.42±8.15)min]较THA组[(86.35±12.63)min]短,术中出血量[(193.58±44.87)mL]较THA组[(304.42±57.54)mL]少,但THA组术后卧床时间[(11.56±3.75)d]、开始负重行走时间[(25.67±5.95)d]较PFNA组[(15.59±4.22)d、(66.82±11.31)d]短;术后3d,PFNA组疼痛评分较THA组低;术后6个月,THA组Harris评分较PFNA组高,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短期疼痛较轻,但THA的长期疗效更优,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 疼痛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周涛 聂士超 +1 位作者 权义涛 周正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术后采用抗感染、抗凝、抗骨质疏松及康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气血同调”理论为指导,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髋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下肢肿胀度,以及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4、8周两组患者髋部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4、8周VAS评分、下肢肿胀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肢体消肿,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隆间骨折 气血同调 补阳还五汤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彭小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评分表(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76.65±8.54)min、切口长度(5.18±0.92)cm、术后下床时间(3.11±0.48)d、住院时间(12.55±1.18)d、开始负重时间(5.51±0.52)周、骨折愈合时间(10.25±1.07)周均比对照组的(112.25±12.53)min、(11.53±2.07)cm、(5.28±0.73)d、(15.62±1.57)d、(7.11±1.05)周、(12.36±1.41)周更短,术中出血量(185.56±45.25)ml比对照组的(336.63±84.92)ml更少(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2.85±0.54)分及TNF-α(3.22±0.45)ng/L、CRP(4.45±0.81)mg/L、IL-6(30.45±5.54)pg/ml均比对照组的(4.12±0.75)分、(5.11±0.78)ng/L、(6.69±1.03)mg/L、(36.63±6.77)pg/ml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的15.00%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比术前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85.84±6.15)分比对照组的(78.14±5.94)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势,且术后疼痛轻,炎症反应小,还可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疼痛程度 炎症反应 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谵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浩宇 钱钧 +1 位作者 何飞熊 徐江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白蛋白变化、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术中输血、围手术期失眠、术前疼痛评分、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及术中氨甲环酸使用等临床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81.58±8.18岁(65~97岁)。术后发生谵妄39例,发生率为24.22%。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13)、失眠(P=0.018)、术前白蛋白(P=0.004)、术前准备时间>2 d(P=0.030)以及输血浆(P=0.032)在谵妄和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术前失眠、术前白蛋白低、术前准备时间>2 d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浆能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林萍萍 庞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商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 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商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负重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3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荣涛 鞠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川县中医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0)实施股骨近...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宜川县中医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0)实施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20)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股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评价量表(WOMA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均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
9
作者 单小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对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不同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适应证,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32例... 目的对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不同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适应证,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32例。A组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麻醉效果。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B组的18.75%,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9.00±0.25)、(29.50±0.24)分,高于B组的(26.82±0.58)、(28.53±0.60)分,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B组的8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能够提升麻醉效果,降低麻醉风险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建议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麻醉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首选椎管内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张兴华 崔若承 焦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5.39±3.48)min、手术切口长度(5.48±1.61)cm、住院时间(8.08±1.37)d、下床活动时间(7.98±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5.50)min、(14.87±1.86)cm、(15.23±1.52)d、(14.03±1.39)d,术中出血量(143.59±22.33)ml、术后引流量(55.30±13.8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7.29±22.37)、(98.48±13.78)ml(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NP(85.20±3.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3.31)ng/ml,CTX(488.82±24.3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04±30.32)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临床应该进行更多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隆间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11
作者 胡焕婵 骆美英 +1 位作者 杨慧磊 朱海琼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1例,结构化健康教育+延续护理),并评估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各方面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在出院时和出院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比,研究组均更低(P均<0.05),且2组均低于术前(P均<0.05)。与对照组在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研究组均更高(P均<0.05),且2组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均<0.0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可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不良情绪、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结构化健康教育 延续护理 术后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剪刀体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1 位作者 郑秀清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使用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防旋... 目的 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使用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8/32)(P<0.05)。结论 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和预后价值,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和尽可能恢复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效果及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李军礼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PFNA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短期疼痛程度,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肢体肿胀程度,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7d、14d,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髌骨下10cm处、髌骨上10cm处、膝关节周径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功能、活动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恢复效果,减轻术后短期疼痛程度,改善肢体肿胀情况,提升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胶囊 塞来昔布胶囊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王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较参考组低(P<0.05)。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切口疼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丽春 《北方药学》 202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估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目的:评估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时间以及T12阻滞时间,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MAP、观察HR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MAP、HR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运动阻滞起效、至最高平面时间、T12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史俊永 赵晓敏 +1 位作者 刘涛 张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IFF患者,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诊断骨折端稳定性及骨皮质连续性。结果120例IFF患者CT三维重建诊断骨折端稳定59例,...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IFF患者,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诊断骨折端稳定性及骨皮质连续性。结果120例IFF患者CT三维重建诊断骨折端稳定59例,不稳定61例;X线摄影诊断骨折端稳定42例,不稳定78例;CT三维重建诊断骨折端稳定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18%、82.50%,均高于X线摄影(P<0.05)。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120例IFF患者,CT三维重建诊断骨皮质连续66例,不连续54例;X线摄影诊断骨皮质连续48例,不连续72例;CT三维重建诊断骨皮质连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17%、70.83%,均高于X线摄影(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比X线摄影检查在IFF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晓伟 王强 +3 位作者 应璞 江文涛 钱志渊 陆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性...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观察组(血府逐瘀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康复治疗指标,并对两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证候积分,术后第5、7天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术后第3、7天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7天血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和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血府逐瘀汤内服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恢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在更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减少术后隐性失血,提升Harris评分,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血府逐瘀汤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芳 杜怡斌 +1 位作者 宁仁德 刘晓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怀行为评价(CBM)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BM、GSES、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康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疼痛与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Watson理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郭雄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较对照组[18.87%(10/53)]低(P<0.05)。结论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顶棒支撑法 复位 髓内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