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压裂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勇 任山 +1 位作者 王世泽 熊昕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0,4,共3页
川西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有相当一部分储量储层改造效果差,气井产能和压力递减快,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通过对难动用储量压裂难点分析,明确了储量难动用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水锁、高启动压力梯度、强应力敏感性、复杂渗流形态,压裂过程易伤... 川西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有相当一部分储量储层改造效果差,气井产能和压力递减快,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通过对难动用储量压裂难点分析,明确了储量难动用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水锁、高启动压力梯度、强应力敏感性、复杂渗流形态,压裂过程易伤害,提出了相应的压裂对策,并形成了以低伤害为核心,高效返排为手段的大型加砂压裂技术、多层压裂合采技术的川西难动用储量压裂工艺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难动用储量 大型压裂 多层压裂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气田难动用储量启动压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贵存 向丽 +1 位作者 马飞 熊昕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70-72,100,共3页
川西新场气田JS21、JS23储层品质差,属于难动用储量,储层改造过程中容易造成水锁伤害,而储层启动压力的变化能够反映外来液体水锁伤害的大小。在分析储层水锁伤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测定了新场气田JS21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 川西新场气田JS21、JS23储层品质差,属于难动用储量,储层改造过程中容易造成水锁伤害,而储层启动压力的变化能够反映外来液体水锁伤害的大小。在分析储层水锁伤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测定了新场气田JS21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并对影响储层启动压力的因素,如岩心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外来液体的入侵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经研究发现,渗透率的降低导致启动压力的增加,启动压力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破胶液的滤失是造成储层水锁伤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化压裂液配方,提高破胶液返排性能和质量是降低储层水锁伤害程度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层 难动用储量 启动压力 水锁伤害 新场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平井开发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难动用储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华 黄伟强 +2 位作者 陈珂 彭通曙 陈宏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5-57,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投入开发30余年,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油田生产面临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开展剩余出油气井点调查和油藏地质研究,发现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优质储量因直井无法开采成为难动用...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投入开发30余年,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油田生产面临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开展剩余出油气井点调查和油藏地质研究,发现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优质储量因直井无法开采成为难动用储量。通过运用地层对比、储层预测等技术手段,落实难动用区油层发育情况,开展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选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在钻井、生产过程中大力应用水平井地质导向、动态监测等新技术,使该区位于基地及水塘下面的难动用优质储量得到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砾岩稠油油藏 难动用储量 数值模拟 地质导向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型FLNG技术开发难动用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洁 刘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在寻找整装优质储量愈来愈困难的情况下,盘活低品位的难动用储量已成为国内气田稳产乃至上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小型集海上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的新型浮式装置(FLNG)开发方案,分析了小型FLNG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 在寻找整装优质储量愈来愈困难的情况下,盘活低品位的难动用储量已成为国内气田稳产乃至上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小型集海上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的新型浮式装置(FLNG)开发方案,分析了小型FLNG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并以某海外气田区块A为例,对小型FLNG开发方案和传统开发模式进行了经济性对比。结果表明:在保证小型FLNG装置滚动生产期限的前提下,区块A难动用储量经小型FLNG装置加工、转运和销售后,LNG到岸价格基本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水平,保证了上、下游同时实现10%内部收益率的要求。同时分析了小型FLNG方案还可通过成本控制、市场细分、管理模式创新、申请优惠税费政策等手段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在国内外争夺海上油气资源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小型FLNG方案已成为盘活海上天然气难动用储量的可行性方案,虽然尚未有具体的工程化应用案例,但是应综合考虑小型FLNG技术的优势与风险,采用可靠的工程化技术手段并利用其他海上类似工程应用经验,加快推进小型FLNG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NG 天然气 难动用储量 滚动生产 成本控制 管理模式创新 工程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难动用储量区水平井布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勇 何顺利 +1 位作者 门成全 顾岱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针对目前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通过分析难动用储量区的物性参数特征,优选出水平井布井的试验区,并结合靖边气田水平井井位布署原则和井位优选流程,在选井参数优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古残丘分布、小幅度构造分布、沟... 针对目前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通过分析难动用储量区的物性参数特征,优选出水平井布井的试验区,并结合靖边气田水平井井位布署原则和井位优选流程,在选井参数优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古残丘分布、小幅度构造分布、沟槽分布、有效厚度分布、KfHe分布、储量丰度分布等因素,对试验区块进行水平井布井优化设计和产能预测。结果表明:预测试验区37口水平井的无阻流量为3.0~68.5×104m3/d,总和1 146×104m3/d,单井无阻流量平均31×104m3/d,效果很好。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碳酸盐岩气藏难动用储量区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靖边气田 难动用储量 布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砂岩气藏难动用储量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昕东 王世泽 +1 位作者 龙刚 汤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168,共4页
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特殊的渗流机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储量难得以到有效开发,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是油气田开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某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 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特殊的渗流机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储量难得以到有效开发,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是油气田开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某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造成储量难动用的多种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对策。该研究思路及结论将指导同类气藏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气藏 难动用储量 渗流机理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浅层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2-64,70,共4页
胜坨油田东营组油藏存在油稠、产能低、出砂严重等问题,在开发工艺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针对开发过程中不同单元的原油性质、储层物性,储层展布特征以及能量状况、油井见水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了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注水、注氮气泡沫... 胜坨油田东营组油藏存在油稠、产能低、出砂严重等问题,在开发工艺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针对开发过程中不同单元的原油性质、储层物性,储层展布特征以及能量状况、油井见水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了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注水、注氮气泡沫、注蒸汽吞吐等开发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一些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的经验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稠油油藏 难动用储量 开发实践 效果评价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难动用储量开发的石油工程协同管理创新及实践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中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0-1226,共7页
鉴于国内一批已探明油气资源因工程技术和开发成本等多种因素难以实现有效开发,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难动用储量,基于国内部分油气难动用储量开发的成功实践,系统总结出了推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的“四位一体”石油工程协同管理新模式。该... 鉴于国内一批已探明油气资源因工程技术和开发成本等多种因素难以实现有效开发,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难动用储量,基于国内部分油气难动用储量开发的成功实践,系统总结出了推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的“四位一体”石油工程协同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汲取系统论、控制论和协同论等管理思想精华,提出了价值共创共享的难动用储量开发理念,创新发展了机制协同、专业协同、过程协同和产业链协同的管理方法,有效克服了管理责任主体分散、管理目标多元、工程技术创新风险大、项目建设不确定因素多等难题,激发了项目参与方主动协同的活力和动力,有效实现了工程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全链条的协同降本增效,降低了项目平衡油价,分散了项目投资风险,解放了一大批难动用储量,实现了难动用储量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难动用储量 石油工程 工程管理 协同创新 价值共创共享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摆开难动用储量“大战场”
9
作者 刘兆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难动用储量 辽河油田 战场 油田开发 动用储量 探明储量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储量难动用影响因素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25
10
作者 熊昕东 王世泽 +1 位作者 刘汝敏 唐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0,共4页
致密砂岩气藏复杂地质特性和特殊渗流机理造成相当一部分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以川西新场气田Js12、Js32气藏为例,在大量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水锁效应、应力敏感伤害、启动压力... 致密砂岩气藏复杂地质特性和特殊渗流机理造成相当一部分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以川西新场气田Js12、Js32气藏为例,在大量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水锁效应、应力敏感伤害、启动压力效应是影响储量难以动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的生产压差为10MPa,远大于合理的生产压差7MPa,造成较严重的应力敏感伤害;压裂过程中水锁效应则导致压裂液返排率低,压裂液滤失带启动压力高,气相渗透率低,制约了压裂开发的效果。以低伤害为核心,高效返排为手段的大型加砂压裂技术、多层压裂合层套采技术、水平井及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新场气田Js12、Js32气藏难动用储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难动用储量 大型压裂 多层压裂 水平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动用石油储量整合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昶生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首先对难动用储量的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在对难动用储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整合理论、油藏经营管理为基本理论,构建出难动用储量整合管理的框架,论文的重点从基础保障、技术整合、投资整合、组织与流程整合展开论述。
关键词 难动用储量 技术整合 投资整合 组织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难采区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饶巧 李涛 何右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难动用储量多处于各油藏边部,物性变差、丰度低。坪桥难采区长6储层与已开发的坪桥老区相比,碎屑颗粒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大,面孔率小(尤其是残余粒间孔少),属于典型的特低渗储层。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较... 难动用储量多处于各油藏边部,物性变差、丰度低。坪桥难采区长6储层与已开发的坪桥老区相比,碎屑颗粒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大,面孔率小(尤其是残余粒间孔少),属于典型的特低渗储层。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较大的启动压力梯度。同时,黏土矿物的水化分散和微粒运移造成储层的水敏和速敏损害等特点。为减少储层伤害、增加储层渗流能力、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优化压裂改造方案、黏土稳定剂等技术措施,实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61油藏 难动用储量 渗流特征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类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鹏飞 王庆如 陈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0期68-75,共8页
根据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在SPE油气资源分类理念下建立了具有中国海洋石油特色的《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类》体系。分类体系将已发现油气资源划分为储量和潜在资源量2个类别,作为油气资源的分类基础。采用2个维度体现... 根据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在SPE油气资源分类理念下建立了具有中国海洋石油特色的《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类》体系。分类体系将已发现油气资源划分为储量和潜在资源量2个类别,作为油气资源的分类基础。采用2个维度体现分类的主控要素,垂向上为油气田商业性状态和勘探开发阶段,横向上为油气资源的动用情况和开发状态。油气田划分为含油气构造、正在评价含油气构造、认定商业性油气田、在建设油气田和在生产油气田5种状态。油气资源的动用情况划分为已动用和未动用2种情况:已动用包括在生产中动用、方案中动用和计划中动用;未动用分为方案未动用和计划未动用。储量划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2种状态,潜在资源量划分为待开发和暂不开发2种状态,难动用储量划分为原油难动用储量和天然气难动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分类 动用油气资源 储量 潜在资源量 已开发储量 难动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致密油藏宽缝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红军 白晓虎 +5 位作者 余金柱 杜现飞 王飞 何衡 任佳伟 耿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以华庆、姬塬、环江为代表的致密油藏普遍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水平两向应力差大,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投产后长期生产呈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特征。为实现该类储层高效动用,创新提出了“宽缝压裂”... 鄂尔多斯盆地以华庆、姬塬、环江为代表的致密油藏普遍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水平两向应力差大,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投产后长期生产呈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特征。为实现该类储层高效动用,创新提出了“宽缝压裂”的技术思路,即通过多轮次间歇压裂、级间放喷循环注入、梯级提高排量、不连续加砂、全程暂堵转向,应力“加载-卸载-加载”循环作用迫使岩石缝内净压力大幅提升,增加主裂缝宽度,开启侧向微裂缝,提高基质孔喉连通性,最终实现有效提高裂缝立体波及体积、缝网复杂指数和缝内导流能力的目的。本文以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为基础,应用大型可视化缝网支撑剂运移模拟装置,对比常规压裂与宽缝压裂对裂缝形态及支撑程度的影响。现场试验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综合分析了宽缝压裂的全过程压力响应、级间压降及水锤特征,试验井日产油量由实施前0.5 t大幅提高至2.5 t,达到初次改造投产的3倍以上,采油速度由0.2%提高至1.0%。该技术为致密油藏难动用储量大幅增产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宽缝压裂 难动用储量 压裂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工艺技术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47
15
作者 黄禹忠 任山 +4 位作者 兰芳 刘林 何红梅 孙勇 罗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78,89,共3页
纤维技术是近年国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外水力压裂施工中主要通过在施工末端尾追一定量的纤维,起到防止支撑剂回流、加快压后返排的作用。而纤维在水力压裂中的作用更在于纤维的携砂作用,通过纤维的携砂可以降低聚合物浓度、降... 纤维技术是近年国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外水力压裂施工中主要通过在施工末端尾追一定量的纤维,起到防止支撑剂回流、加快压后返排的作用。而纤维在水力压裂中的作用更在于纤维的携砂作用,通过纤维的携砂可以降低聚合物浓度、降低裂缝的伤害,获得更好的裂缝铺置剖面和有效裂缝长度,同时可以降低管柱摩阻。目前该技术在国内还没有现场实施的相关介绍。川西某气藏DS101井储层为一口评价井,射孔敞井天然气仅0.34×104m3/d,针对该井区域构造上孔渗性差、水敏伤害大、地层压力低等特征,在DS101井开展了全程纤维网络加砂压裂工艺技术的先导性试验研究。现场顺利完成了60m3陶粒的压裂施工,配合660kg纤维、18m3液氮的全程加入以及压后的大油嘴快速返排,使得该井开井16h返排率达到79.8%,在油压17.25MPa、套压17.5MPa下获得3.9283×104m3/d的天然气测试产量,显示了纤维加砂压裂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压裂 难动用储量 低伤害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多级多段压裂新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红梅 黄禹忠 +2 位作者 任山 刘林 慈建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5,126,共4页
XC气田JS气藏是川西侏罗系低渗致密气藏的典型代表,为使难动用储量通过水平井技术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试验探索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不同改造方式下的增产效果,并最终认为套管封隔器分级压裂是提高水平井效果的必须技术。但... XC气田JS气藏是川西侏罗系低渗致密气藏的典型代表,为使难动用储量通过水平井技术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试验探索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不同改造方式下的增产效果,并最终认为套管封隔器分级压裂是提高水平井效果的必须技术。但是随着产能对水平井分段数逐步提高的需求,由于滑套极差等因素影响,在139.7mm套管内分段数仅能达到7~10级。针对该情况,通过在封隔器分级压裂的每级间采用限流压裂工艺,提出了水平井多级多段压裂新技术,该技术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分段压裂数。水平井多级多段压裂新技术在XC气田JS难动用储量层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获得天然气无阻流量19.4846×104m3/d,是邻井直井压裂增产的7.97倍,是以往封隔器常规分段压裂效果的1.9倍,增产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在采用较少封隔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水平井分段数,而不会增加井下工具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施工风险。目前该技术在水平井中已经实现了15段的分段数,通过该技术的应用,139.7mm套管内水平井的分段数可由目前的7~10段提高到20~30段,该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水平井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动用储量 水平井 多段压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气田上沙气藏压裂开发评井选层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丽 熊昕东 +2 位作者 王世泽 任山 刘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154,共3页
压裂是低渗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造成相当一部分气井压后产能低,增产效果差。压裂开发前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井选层,往往是压裂增产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新场气田Js21气藏难... 压裂是低渗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造成相当一部分气井压后产能低,增产效果差。压裂开发前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井选层,往往是压裂增产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新场气田Js21气藏难动用储量比例大,III类储量占79.2%,目前主要以压裂开发为主。通过对气井压后产能及影响因素的评价与分析,认为储量级别、储层物性、构造位置等参数是压裂开发中评井选层的主要决定因素,从而提出了新场气田Js21气藏有针对性的压裂开发评井选层原则,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当储能系数(HSg)大于0.63,地层系数(KH)大于1.90×10-3μm2.m,气井压裂后能获得较好的工业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气藏 压裂开发 评井选层 难动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气藏压裂增产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兆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红台气田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气藏,气井的自然产能很低,常规加砂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了实现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通过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红台气田储层特征的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32井次,施工成功... 红台气田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气藏,气井的自然产能很低,常规加砂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了实现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通过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红台气田储层特征的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应用32井次,施工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压裂液返排率较高,对地层伤害小,增产效果明显,为红台气田的产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特低渗 致密气藏 难动用储量 压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级管理在复杂高含水气田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小波 周涌沂 +7 位作者 王智 雷涛 王翔 尤启东 曹桐生 陈奎 刘韬 于耀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低品位、高含水、高成本等因素制约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的效益开发,针对以上难点,首次提出了星级管理理念,即以储量价值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手段,从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5个维度对井位井网、钻井方式... 低品位、高含水、高成本等因素制约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的效益开发,针对以上难点,首次提出了星级管理理念,即以储量价值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手段,从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5个维度对井位井网、钻井方式、压裂工艺、生产工艺等进行链条式优化,通过各个板块之间实时/适时反馈,实现从单井到区块再到全气田的全尺度迭代提升,最终以各单井的收益率作为星级评判标准排序实施。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智慧气田的建设,应用星级管理成果,将地下到地面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气田整个生命周期内更高层次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取得以下主要成果:①形成了复杂高含水气藏精细描述方法,气层钻遇率提高20.8%;②建立了“分级约束”井网优化体系,储量动用率提高28%;③创新“井、震、测”一体化井壁稳定、井间协同防漏、小井眼窄间隙固井等技术,钻井周期缩短51%、投资成本降低31%;④采用“大排量、短时间、高砂比”压裂,直井、水平井产量增幅分别达56%和39%;⑤创新“多参数定量识别、两相耦合、泡排+、同井采注”技术组合,含气饱和度动用下限降至45%。“十三五”以来,东胜气田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形成了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级管理 地质工程一体化 高含水气田 难动用储量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利用缝网压裂技术开采剩余油
20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5,共1页
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如何开采,一直是一个难题。常规压裂技术虽然有效,但因波及范围有限,效果并不太好。为此,大庆油田探索应用了缝网压裂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缝网压裂技术是指,进行压裂施工时,当裂缝延伸静压力大于储层天然... 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如何开采,一直是一个难题。常规压裂技术虽然有效,但因波及范围有限,效果并不太好。为此,大庆油田探索应用了缝网压裂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缝网压裂技术是指,进行压裂施工时,当裂缝延伸静压力大于储层天然裂缝或胶结弱面张开所需的临界压力时产生分支缝,或静压力达到某一数值能直接在岩石本体形成分支缝,形成初步的“缝网”,继而以主裂缝为“缝网”的主干,分支缝不断延伸、变化,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裂缝。截至2012年底,大庆油田在其外围油田12口井扶杨油层进行了小规模缝网压裂试验,结果表明,缝网压裂井增油效果是常规压裂的5.3倍,平均单井日增油3t以上。2013年以来,又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陆续对葡萄花油田葡333区块的30口井实施缝网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技术 大庆油田 开采 剩余油 利用 天然裂缝 增油效果 难动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