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业华 吴会桃 +3 位作者 大川秀郎 胡中沂 罗吉 王瑞霞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中存在着能降解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酶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识别和除去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免疫系统、受体和响应元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以哺乳动物... 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中存在着能降解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酶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识别和除去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免疫系统、受体和响应元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以哺乳动物为材料,植物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创造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净化为目标的新型植物将成为转基因植物研究的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环境污染 监测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嫌疑物质的计算机辅助筛选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俊 余刚 张彭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按照《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POPs)的确定标准 ,借鉴荷兰建设规划和环境部开发的持久的生物富集性有毒化学物质 ( PBTs)筛选流程 ,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最新版中收录的... 按照《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POPs)的确定标准 ,借鉴荷兰建设规划和环境部开发的持久的生物富集性有毒化学物质 ( PBTs)筛选流程 ,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最新版中收录的所有2 6 70 7种化学物质进行了初步筛选 ,最后得到 111种 POPs嫌疑物质。对结果的深入讨论表明计算机辅助工具用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初步筛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嫌疑物质 计算机辅助筛选 持久有机污染 筛选方法 计算机辅助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危险废物鉴别中的限值修订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孟令易 迭庆杞 +1 位作者 王雪娇 杨子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9-1968,共10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频繁在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检出并受到环境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固体废物是POPs重要的源和汇,科学合理地处置含POPs固体废物对于遏制和减少该类污染物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频繁在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检出并受到环境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固体废物是POPs重要的源和汇,科学合理地处置含POPs固体废物对于遏制和减少该类污染物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清单的更新,我国现行的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也需要及时修订完善。针对这一需求,对比了国内外含POPs固体废物的管理限值要求,梳理了我国典型固体废物或固体样品中POPs的残留现状。结果显示,大多数固体废物、环境样品或生物体中POPs含量在十亿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水平,一些POPs在用途较大的样品中接近或可达千分之一的水平。其中,固体废物中POPs可能高于限值风险的种类有多溴联苯醚类、五氯酚和短链氯化石蜡等。结合我国现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制定的方法学,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因素,给出了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中列举的19种(类)POPs在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的建议修订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 危险废物 物质含量 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降解有机物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耀国 谭英 +2 位作者 胡思海 陈培榕 刘宝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8,共4页
基于生长代谢、共代谢原理及易降解有机物与难降解有机物存在形式与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生物可利用性等角度,综述了易降解有机物对难降解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微生物生态学及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知识,探讨了有待深入研... 基于生长代谢、共代谢原理及易降解有机物与难降解有机物存在形式与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生物可利用性等角度,综述了易降解有机物对难降解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微生物生态学及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知识,探讨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降解有机 降解有机污染 生物降解 生长代谢 共代谢 生物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产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及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妙 张彩云 +2 位作者 李玉卡 刘二花 苏青 《今日畜牧兽医》 2019年第10期1-2,共2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并能够在远离排放点的地区沉降积累下来,在陆地生态系统和...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并能够在远离排放点的地区沉降积累下来,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迁移性[1]。该类化学物质因为廉价高效曾被大量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产,直到“日本米糠油事件”、“台湾油症事件”“橙剂事件”等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公民的关注。随着人们对POPs引起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的不断认识,POPs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受到的越来越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 污染物危害 畜产品 人体健康危害 检测 POPS 化学物质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热分解激烈性测试仪的改进
6
作者 唐宵 王顺尧 +3 位作者 丁炯 杨遂军 陈网桦 叶树亮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7,共5页
文中对热分解激烈性测试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具有快速压力采集及高精度温度测控特性的热分解激烈性测试系统,实现了通过上位机LabVIEW软件进行温度、压力的实时显示与存储。由过氧化苯甲酰测试结果可知,改进后的仪器... 文中对热分解激烈性测试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具有快速压力采集及高精度温度测控特性的热分解激烈性测试系统,实现了通过上位机LabVIEW软件进行温度、压力的实时显示与存储。由过氧化苯甲酰测试结果可知,改进后的仪器可完整记录物质分解过程中容器内特定位置的温度及压力参数,尤其是破裂板破裂瞬间的压力与温度信息,为破裂瞬间压力泄放的动力学分析及过程反演等提供数据。改进后的仪器不仅可以应用于自反应性物质或有机过氧化物的分类及运输包装方式的确定,还可以获取其他化学品热分解激烈性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应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 分解 激烈 快速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与控制——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性能、配方、制备、检测》
7
作者 杨伟康 商明浩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9-I0009,共1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已成为当今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是仅次于硫化物和氧化氮的大气污染因素,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做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已成为当今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是仅次于硫化物和氧化氮的大气污染因素,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做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工作是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有机污染 人体健康 降解 氧化氮 大气污染 持久 重要抓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检测方法综述
8
作者 张颖 王华 +3 位作者 左玥华 王晨光 翟自芹 柳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9-658,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高稳定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物质,因其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PFAS中的多种化合物在国内外都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禁用或限用的重点管控清单。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高稳定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物质,因其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PFAS中的多种化合物在国内外都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禁用或限用的重点管控清单。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PFAS类物质的标准测定方法,总结了检测对象、定量方法、检出限或定量限,分析了标准测定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阐述了PFAS类物质的半定量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介绍了快速检测方法中所用的有机染料、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生物等技术。最后提出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检测对象,选用半定量或快速检测方法作为初筛方法,标准测定方法作为确证,两者优势互补,以期为制定更加完善的PFAS类物质监控检测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放射物质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扩散模型 有机 分解动力学 沉降物 放射核素 污泥 反应器 放射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PBT)化学物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宏 杨霓云 +3 位作者 闫振广 余若祯 王一喆 刘征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14-419,共6页
在综合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BT化学物质鉴别以及风险管理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应如何开展有关PBT化学物质的评价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给出了我国PBT化学物质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建议和我国PBT... 在综合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BT化学物质鉴别以及风险管理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应如何开展有关PBT化学物质的评价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给出了我国PBT化学物质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建议和我国PBT化学物质环境管理鉴别标准建议,并重点讨论了我国PBT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生物累积和毒(PBT)化学物质 高持久和高生物累积(vPvB)化学物质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PBT鉴别标准 PBT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泥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力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6,共14页
将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两类.分别概述了这两类PTS在底泥中的来源与进入的方式;指出它们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征.重点分析了PTS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危... 将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两类.分别概述了这两类PTS在底泥中的来源与进入的方式;指出它们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征.重点分析了PTS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危害;介绍了监测POPs的4种化学仪器分析方法与生物分析方法,监测重金属的化学与生物分析方法;PTS的植物、微生物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同时对PTS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持久有毒物质 持久有机污染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耀国 刘保超 +1 位作者 徐友宁 张江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0,共4页
综述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及其特点,从重金属的介入所导致的微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特性的改变,以及与目标污染物的作用进而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特点及其形成的... 综述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及其特点,从重金属的介入所导致的微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特性的改变,以及与目标污染物的作用进而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作用机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降解有机污染 生物降解 生物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系统中的新污染物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分为4大类: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明了今后新污染物治理的方向。该方案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决心,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生态环境 持久有机污染 地下水系统 污染物治理 人体健康 内分泌干扰物 微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磁性炭的水处理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杰 王赛珂 +3 位作者 杨一鸣 司豪旭 张毅 龚春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6,共13页
生物质炭材料因独特的孔道结构与优良的吸附性能引起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升其吸附效率并与水相快速分离仍是极具挑战的问题。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磁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致孔方法、浸渍比率、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炭化... 生物质炭材料因独特的孔道结构与优良的吸附性能引起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升其吸附效率并与水相快速分离仍是极具挑战的问题。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磁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致孔方法、浸渍比率、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炭化方式等因素对其孔道结构的影响,进而介绍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吸附机制及重复利用情况,最后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磁性炭材料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磁响应 水处理 重金属 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达到沸点温度已发生分解的物质其沸点的测定
15
作者 姬建刚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10期71-72,共2页
由于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原子之间多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共价键具有饱和性、方向性并且键能较低的特点,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稳定,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分解。在教学中,就曾遇到一些在其沸点温度之前就已经发生分解的有机化合物(... 由于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原子之间多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共价键具有饱和性、方向性并且键能较低的特点,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稳定,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分解。在教学中,就曾遇到一些在其沸点温度之前就已经发生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见下表)。既然这些化合物在其沸点前就已经分解不存在了,那么,它们的沸点又是如何测出来的呢?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点温度 分解 有机化合物 测定 物质 共价键 饱和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污染物抵达世界最深海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燕妮 徐承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117-117,共1页
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二噁英等毒性有机污染物已抵达世界最深海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之中、对生物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二噁英等毒性有机污染物已抵达世界最深海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之中、对生物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包括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二噁英等,它们能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滞留而不分解,且分布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 海洋环境 世界 环境介质 有机污染物质 三氯乙烷 多溴联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技术信息:等离子体分解水中污染物
17
作者 李绍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共1页
提出了一种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于针尖电极和平面电极上。在气相发生脉冲等离子体。水相(上部)和气相(下部)被绝缘板隔离,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小孔渗入水相。进入水中的等离子体可产生许多活性... 提出了一种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于针尖电极和平面电极上。在气相发生脉冲等离子体。水相(上部)和气相(下部)被绝缘板隔离,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小孔渗入水相。进入水中的等离子体可产生许多活性物质、高能电子等。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ChicagoSkyblue水溶液,脱色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 有机污染 分解 技术信息 国外 电流作用 高压脉冲 物质 高能电子 脱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有毒物质国际研讨会
18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77,共1页
会议地点:深圳;会议时间:2019年6月22-23日;会议介绍:持久性、生物累积和有毒物质(PBTs),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持久性、生物累积和有毒的污染物,具有远距离迁移的倾向。由于其对人类的急性、慢性和内分泌干扰毒性,以及对... 会议地点:深圳;会议时间:2019年6月22-23日;会议介绍:持久性、生物累积和有毒物质(PBTs),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持久性、生物累积和有毒的污染物,具有远距离迁移的倾向。由于其对人类的急性、慢性和内分泌干扰毒性,以及对环境的长期影响,PBTs目前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此,举办第四届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有毒物质国际研讨会,为科学家提出新的方法和新想法提供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论坛。研讨会将为国际专家提供一个论坛,交流有关其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 国际研讨会 有毒物质 生物 蓄积 内分泌干扰 会议介绍 累积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袁国礼 郎欣欣 孙天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0-916,共7页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对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迁移与转化等地球化学过程有着独特的意义。平均海拔高于4 000 m,高山冷凝效应在高原上得到集中体现。大面积的人迹罕至的环境,POPs的分布很少受到人为二次影响。高原地区特...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对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迁移与转化等地球化学过程有着独特的意义。平均海拔高于4 000 m,高山冷凝效应在高原上得到集中体现。大面积的人迹罕至的环境,POPs的分布很少受到人为二次影响。高原地区特有的多冰川的存在,完整地记录了POPs的沉降历史。随着近年来对青藏高原POPs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对高原POPs研究的重要性和认识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就目前为止对高原地区POP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对青藏高原不同环境介质中POPs的监测及研究成果,同时总结了高原POPs的物质来源与迁移等研究成果,并根据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持久有机污染 环境介质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该如何看待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PFAS)?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航 窦增培 +1 位作者 肖子冰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3,共5页
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及其衍生物(PFOS)和全氟辛酸/全氟辛酸盐及其衍生物(PFOA)在全球及生物圈内的广泛分布引起了环境学家和毒理学家的批判,国际社会已出台相应法案和行动措施对其进行淘汰和限制,而如今国际上... 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及其衍生物(PFOS)和全氟辛酸/全氟辛酸盐及其衍生物(PFOA)在全球及生物圈内的广泛分布引起了环境学家和毒理学家的批判,国际社会已出台相应法案和行动措施对其进行淘汰和限制,而如今国际上一些学者又将目标扩大到了整个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PFAS)领域,公众也对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并非所有PFAS都有明确的健康风险,但它们的通性是非常稳定,难于降解,因而受人诟病。近日在全球化学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化学与工程新闻"(Chemical&EngineeringNews,C&EN)的网站上,发表了题目为《如何摆脱PFAS》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观点反映了主流看法,即反对"一刀切",应对具体物质根据其必要性和可替代性进行区分对待,同时反对无限制的生产和应用PFAS,积极寻求替代品。我们赞同该文的思路,但也有异议,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差异以及区分标准上,以及对其中激进观点的反对。《如何摆脱PFAS》一文更多侧重来自环境学家的主张,我们则是PFAS的科研工作者及技术开发者,同时也是PFAS一个小量的、细分产品的生产者;上文的作者采取的是发达国家视角,我们则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更细致地、深入地看待分类的问题。中国应努力在这场标准制定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参与,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不要盲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执行方案,尤其不能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有机 含氟聚合物 氟烷基物质 PFAS PFOS PFOA 持久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