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桩-土-隧道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
作者 许洪春 张亚楠 +1 位作者 赵东旭 白晓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桩-土-隧道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依托某实际工程,设计出8个试验工况,选取3种不同地震波类型及地震强度,开展几何相似比为1/3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并从体系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工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桩-土-隧道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依托某实际工程,设计出8个试验工况,选取3种不同地震波类型及地震强度,开展几何相似比为1/3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并从体系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工况,结果表明:桥桩的存在会削弱周围土体以及侧穿隧道的加速度响应,而隧道的存在则会放大场地土以及附近桥桩的加速度响应;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对桥桩-土-隧道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同。试验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桩--隧道体系 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中宪 王建旭 金立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该研究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表明:“建筑群-隧道群”系统存在显著的动力相互作用,其规律与入射波性质、建筑物... 该研究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表明:“建筑群-隧道群”系统存在显著的动力相互作用,其规律与入射波性质、建筑物和隧道数量排布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比不同建筑物数量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能够发现:低频波作用下,建筑物对下穿隧道的动力响应有放大作用,而高频波作用下则会削弱隧道的动力响应,最多可以降低37.5%左右。从频域分析中可以看出:隧道对地震波有较强的屏蔽作用,从而降低了其上建筑群的地震响应。建筑群的存在降低了各个单体建筑的动力响应,但在高频波作用时位于建筑群来波一侧的建筑会产生较大的动力响应。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地上建筑和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结构相互作用 地铁隧道 地上建筑 间接边界元法(IBEM) 频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列车引起建筑物及地面振动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姚锦宝 夏禾 张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8,共6页
为研究由运行列车引起的建筑物及地面振动规律,本文建立列车-轨道-路基-周围地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地基土-建筑物基础相互作用分为协调接触变形、弹性接触变形和非线性接触3种状况。计算3种接触状况下,运行列车引... 为研究由运行列车引起的建筑物及地面振动规律,本文建立列车-轨道-路基-周围地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地基土-建筑物基础相互作用分为协调接触变形、弹性接触变形和非线性接触3种状况。计算3种接触状况下,运行列车引起建筑物及地面振动的动力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运行列车作用下,3种不同接触状况,货车引起土体及建筑物的振动大于客车引起的振动;考虑弹性接触和非线性接触时,能反映建筑物对振动波的反射,土体的振动比协调变形接触时要大;考虑非线性接触时土体与建筑物会产生能量的消耗,列车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小于弹性接触变形和协调接触变形条件下的振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由运行列车引起的建筑物及地面振动预测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列车 建筑物 地面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土-隧道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张存 郑文 +1 位作者 罗凯凯 路沙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3,共12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非均质场地各个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分层土-隧道的地震响应,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采用收敛约束法,通过ABAQUS构建分层土-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振动台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非均质场地各个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分层土-隧道的地震响应,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采用收敛约束法,通过ABAQUS构建分层土-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振动台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将自由场与有隧道场地进行对比,并结合加速度和傅里叶曲线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体性质和激励大小对地震波的传递有影响,随着场地由浅到深逐渐增加,峰值加速度逐渐放大,不同分层介质的主要频率和频谱形状发生明显变化;(2)隧道会放大远场的加速度响应,略微降低近场的动力响应;(3)软弱夹层的存在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也有明显影响,不同分层介质的不同特性导致土层刚度不同,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层状土-隧道的动力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效应 分层 收敛约束法 -隧道结构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忠献 黄健 张国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35-1041,共7页
列车提速加剧了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为此结合天津轻轨工程分析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分别建立了考虑SSI效应和不考虑SSI效应(即墩底固接)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分析模型.在车桥系统模型中,建立了27个自... 列车提速加剧了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为此结合天津轻轨工程分析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分别建立了考虑SSI效应和不考虑SSI效应(即墩底固接)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分析模型.在车桥系统模型中,建立了27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在桥梁模型中采用空间梁单元进行模拟;在考虑SSI效应中, 以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土介质的动力性质,将群桩基础等效简化为弹性地基梁.对天津轻轨工程一座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对桥梁结构的横向和扭转角位移响应影响显著,而对桥梁结构的竖向和纵向位移响应影响不大,其中横向位移最大增幅达90%,扭转角最大增幅接近38%.可见,处于地基软弱地区的铁路桥梁,SSI效应会对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车桥系统 耦合振动 -结构相互作用 群桩 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土-隧道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的一个解析解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建文 孙红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62,共15页
本文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弹性半空间中隧道-土-隧道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的一个解析解,并通过对地表位移残差的收敛性分析对解析解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隧道埋深、隧道质量、隧道间距、波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等参数对隧道轴向动力响应... 本文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弹性半空间中隧道-土-隧道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的一个解析解,并通过对地表位移残差的收敛性分析对解析解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隧道埋深、隧道质量、隧道间距、波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等参数对隧道轴向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埋深越小,隧道动力响应越大;隧道质量越大,隧道动力响应越大;隧道间距越小,隧道动力响应越大,但隧道间距的影响并不是单调变化,与波入射频率密切相关,两个隧道情况动力响应幅值可达单隧道情况的2.7倍。当隧道间距较小时,地下隧道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隧道之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隧道 -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隧道间距 波函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入射下建筑群-隧道群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中宪 王建旭 +1 位作者 金立国 陈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研究了Rayleigh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地上建筑群与邻近地铁隧道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规律与入射波的频率、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隧道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参数分析表明:考虑不同因素影响后,地面运动幅值最大可放大约25%。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地上建筑群结构顶部位移幅值会较单一建筑顶部位移幅值显著降低,这尤其体现在位于建筑群中部的建筑响应中,最大可降低约88%;当入射波频率较大时,这一现象变得不再明显。高频入射波作用下,地上建筑群与地铁隧道群的相互作用会使隧道衬砌产生较大环向应力,其峰值可较单一地上建筑的情况放大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RAYLEIGH波 间接边界元法 建筑 衬砌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柔性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响应影响的一个解析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建文 金立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9-810,共12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通过SH波入射均匀半空间中二维埋置半圆形刚柔复合基础-单质点模型,推导土-刚柔复合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解析解,并验证解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础柔性对于系统响应峰值与系统频率有较大影响。考虑基础柔性后,...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通过SH波入射均匀半空间中二维埋置半圆形刚柔复合基础-单质点模型,推导土-刚柔复合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解析解,并验证解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础柔性对于系统响应峰值与系统频率有较大影响。考虑基础柔性后,上部结构相对响应峰值相比全刚性基础结果均有一定减小,且系统频率也会产生向低频偏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柔性 系统响应 系统频率 复合基础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波函数展开法 平面SH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冰 陈少林 梁建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4-1580,共7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随着结构间距离的增大,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程度并不单调下降,还与场地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可能对结构健康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频率 SH波 SV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地震动土作用和孔隙动水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俊 梁建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4,共9页
本文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研究了饱和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隧道地震动土作用和孔隙动水压力的影响,考虑了不同隧道质量和埋深,以及地震波斜入射情况。饱和场地根据Biot理论模拟为两相介质,通过将饱和两相介质模型所得隧道地震动土作用... 本文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研究了饱和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隧道地震动土作用和孔隙动水压力的影响,考虑了不同隧道质量和埋深,以及地震波斜入射情况。饱和场地根据Biot理论模拟为两相介质,通过将饱和两相介质模型所得隧道地震动土作用与单相介质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饱和土骨架和孔隙水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地震动土作用有明显放大效应,本文算例中,隧道水平地震动土作用较自由场结果最大放大1. 7倍,竖向地震动土作用较自由场结果最大放大1. 6倍;饱和土骨架和孔隙水的动力耦合作用对隧道地震动土作用大小也有显著影响,本文算例中,单相介质模型所得地震动土作用较饱和两相模型的最大差别可达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两相介质 间接边界元方法 -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骨架-孔隙水耦合 地震动作用 孔隙动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非线性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以Millikan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建文 杨晶丽 +1 位作者 韩冰 朱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中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元(FEM-IBEM)耦合法,研究土体非线性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的影响。二维模型中,远场土体采用间接边界元法(IBEM)模拟,近场土体采用有限元法(FEM)模拟;采用等效线性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以著名的Millikan图... 文中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元(FEM-IBEM)耦合法,研究土体非线性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的影响。二维模型中,远场土体采用间接边界元法(IBEM)模拟,近场土体采用有限元法(FEM)模拟;采用等效线性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以著名的Millikan图书馆为例计算表明,土体非线性对SSI有明显影响。考虑土体非线性后,结构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以及系统频率均明显降低,而且地震波幅值越大,或土体非线性越强,非线性动力响应的降低程度越大。研究对于定量评估土体非线性对SSI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 体非线性 有限元-间接边界元(FEM-IBEM)耦合法 基底剪力 层间位移角 系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顶部小幅激振试验研究
12
作者 尚守平 朱志辉 +1 位作者 吴方伯 杜运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3-251,共9页
设计并完成了野外大比例(1∶2)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系统顶部小幅激振试验。通过改变上部结构质量和基础侧限埋深,激振试验得到了同一基础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与同一上部结构不同基础侧限埋深等5种工况下相互作用对系统自振频率及... 设计并完成了野外大比例(1∶2)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系统顶部小幅激振试验。通过改变上部结构质量和基础侧限埋深,激振试验得到了同一基础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与同一上部结构不同基础侧限埋深等5种工况下相互作用对系统自振频率及箱形基础阻抗函数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当上部结构质量增加时,上部结构与土体间的相对刚度降低,相互作用对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减弱;同时由于上部结构和基础间惯性相互作用的影响,基础阻抗函数随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基础侧限埋深的减小,基础刚度降低,相互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与理论结果相比,无侧限埋深基础的平动和转动基础阻抗值和理论值吻合较好。由于基础侧边回填土剪切模量小于基础底部土体剪切模量,所以同理论值相比试验得到的基础侧限埋深对基础阻抗影响系数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形基础-框架相互作用 激振试验 系统识别 基础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监测与辨识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任隽 Koichi MORITA +2 位作者 彭建兵 曹锦刚 陈东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一个现有建筑的结构动态参数的辨识讨论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目标建筑是建于1998年的8层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此研究中,8自由度的模型被建立以分析微震观测数据,随即,非参数和参数技巧以辨识此结构的自然频率,阻尼率和层硬度等... 通过对一个现有建筑的结构动态参数的辨识讨论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目标建筑是建于1998年的8层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此研究中,8自由度的模型被建立以分析微震观测数据,随即,非参数和参数技巧以辨识此结构的自然频率,阻尼率和层硬度等。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和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两种情况下,分别辨识结构的参数并对比结果以证实其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在文中非参数方法包括众所周知的传递函数和随机减量法,参数方法是非线性的系统辨识工具ARX(Auto-Regression with extra input)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结构相互作用 阻尼率 层硬度 摩尔-彭罗斯逆矩阵 ARX方法 脉动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TMD结构减震控制
14
作者 张峰 刘海卿 王学庆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40,共7页
本文分析了TMD(Tuned mass damper)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情况下的减震控制机理,以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无TMD控制结构的影响,场地条件对TMD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TM... 本文分析了TMD(Tuned mass damper)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情况下的减震控制机理,以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无TMD控制结构的影响,场地条件对TMD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TMD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TMD控制系统的减震效果除了与输入地震动特性有关外,还与场地条件、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动力特性等因素有关。如果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周期远离输入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则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较小。地基土越软,框架建筑结构层间相对位移地震响应也就越小。如果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设计TMD调频系统的自振周期,则TMD的控制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TMD控制系统 结构减震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打桩引起相邻隧道振动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怡闻 周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某集装箱码头打桩施工紧邻拟建的大直径越江隧道,桩身长度达到50 m,隧道直径约18 m。为了分析打桩对该隧道可能产生的振动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打桩引起的隧道振动。该问题的本质是桩–土–隧道三者组成的体系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响... 某集装箱码头打桩施工紧邻拟建的大直径越江隧道,桩身长度达到50 m,隧道直径约18 m。为了分析打桩对该隧道可能产生的振动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打桩引起的隧道振动。该问题的本质是桩–土–隧道三者组成的体系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响应。桩与土、土与隧道之间的力学关系是这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这种力学关系实质上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接触关系。利用ANSYS的瞬态分析和接触单元,通过对动力参数和接触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在验证了某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从而分析出隧道在打桩冲击荷载下的振动规律,为确定打桩间距、打桩深度以及打桩能量等重要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接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黄隧道土衬砌结构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小文 程展林 饶锡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111-113,共3页
对于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地下隧道土 结构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和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研究,得到在不同工况下作用于隧道上的土压力分布和衬砌的应力分布。简要介绍了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初步研究结果。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隧道 -结构相互作用 数值分析 离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山岭隧道地震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东阳 谷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当山岭隧道围岩及覆土层高度较大时,规范地震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山岭隧道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计算,与规范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山岭隧道结构动力反应特点,总结了... 当山岭隧道围岩及覆土层高度较大时,规范地震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山岭隧道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计算,与规范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山岭隧道结构动力反应特点,总结了公路山岭隧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研究了围岩高度对衬砌破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围岩高度的隧道横断面,埋置深度越大,内力峰值总体继续增大,但是在超过某数值后,增加的速度会减弱。该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考虑复杂地基地质条件有明显变化以及覆土层为非对称的情况,为山岭隧道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山岭隧道 抗震分析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18
作者 刘汉龙 周航 +1 位作者 陈荣淋 亓戈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为解决岩土与地下工程灾变破坏机理“看不见、摸不着”的核心难题,自主研发了一套高自动化、集成化、可视化的多功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自动化混合搅拌与真空饱和预压的透明土材料制配功能、采用激光成像与CCD技术的高精... 为解决岩土与地下工程灾变破坏机理“看不见、摸不着”的核心难题,自主研发了一套高自动化、集成化、可视化的多功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自动化混合搅拌与真空饱和预压的透明土材料制配功能、采用激光成像与CCD技术的高精度图像采集与测试功能以及多功能模块化试验功能。基于该系统,开展了单桩沉贯、条形基础加载、边坡加载与超浅埋大断面隧道开挖等系列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清晰揭示了以下关键规律:沉桩过程桩周与桩尖土体扰动范围受土性主导所呈现的规律,条形基础加载下不同埋深处的内部土体位移分布规律,边坡破坏全过程滑动面的演化规律,以及隧道开挖引发的沉降集中带发展与扰动区扩展特征。该试验系统具备不扰动、不介入、全断面、全过程、可视化、数字化等显著优点,可为揭示滑坡、泥石流、隧道塌方、地面塌陷等岩土与地下工程灾变破坏机理及防控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系统 透明 工试验 灾变破坏机理 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非线性特性的直埋管道-土体系统的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昕 周晶 陈健云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连续直埋管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进行分析。管道周围土体采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模型 ;为反映管 -土间的相对滑移 ,在管单元与土单元间加入无厚度Goodman接触单元 ;并利用 Wilson- θ法对管 -土系统进行动力时... 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连续直埋管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进行分析。管道周围土体采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模型 ;为反映管 -土间的相对滑移 ,在管单元与土单元间加入无厚度Goodman接触单元 ;并利用 Wilson- θ法对管 -土系统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本文研究了输入波频率 ,输入波幅值 ,管道埋深 ,土体类别和管 -土间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埋管动力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埋管道 -系统相互作用 动力时程分析 有限元方法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和水平向地震动耦合作用下海底沉管隧道失稳机理
20
作者 王秋哲 荀郑 +2 位作者 白笑笑 赵凯 陈国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4-592,共9页
在深厚软弱海床中修建跨海隧道并确保其地震安全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挑战。竖向(P波)和水平向(SV波)地震动耦合作用导致海床土体产生复杂的流固耦合效应,即土体受到正应力差和剪应力的三维耦合剪切作用,瞬态超孔隙水压力呈振荡与累积两种... 在深厚软弱海床中修建跨海隧道并确保其地震安全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挑战。竖向(P波)和水平向(SV波)地震动耦合作用导致海床土体产生复杂的流固耦合效应,即土体受到正应力差和剪应力的三维耦合剪切作用,瞬态超孔隙水压力呈振荡与累积两种增长模式且引起土体循环软化。基于扩展Masing法则构造了粘弹塑性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以及对剪应力和正应力差耦合剪切引起的不可逆性体应变的数学描述,建立了饱和砂土有效应力本构模型;基于FLAC3D平台对该本构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室内单元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有效应力本构模型能够反映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和液化过程。以渤海实际钻孔为场地条件,建立了沉管隧道-砂质海床相互作用模型,对竖向-水平向地震动耦合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沉管隧道-海床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及海床的渐进液化规律,明确了沉管隧道失稳的控制性因素为抗浮力的减小和上浮力的增大。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海底沉管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床 沉管隧道 有效应力方法 地震反应 -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