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气动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人宪 关永久 +1 位作者 赵晶 赵继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了减轻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时引起的洞口压力波效应,常在隧道入口加建缓冲结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仿真计算了高速铁路隧道入口缓冲结构参数对列车以350 km/h进入隧道时的气动作用,分析了过渡段长度、缓冲段长度、缓冲结构... 为了减轻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时引起的洞口压力波效应,常在隧道入口加建缓冲结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的方法,仿真计算了高速铁路隧道入口缓冲结构参数对列车以350 km/h进入隧道时的气动作用,分析了过渡段长度、缓冲段长度、缓冲结构开孔率、缓冲结构入口形式对隧道口内气体压力的影响和缓冲结构对隧道内会车压力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过渡段长度和缓冲结构入口形式对隧道内气动影响很小,其他参数一定时缓冲段长度存在一最优值;缓冲结构上开孔有助于减小气体压力升高率,缓冲结构的存在有助于降低隧道内会车压力波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缓冲结构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险山区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春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7,共5页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形成的压力波带来乘客舒适度下降、隧道洞口噪声污染、威胁隧道洞口建筑物安全等多种不利影响。为了深入研究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压波特性,确定各种缓冲结构在控制微压波方面的效果,提出缓冲结构设计的合理方案。通过模...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形成的压力波带来乘客舒适度下降、隧道洞口噪声污染、威胁隧道洞口建筑物安全等多种不利影响。为了深入研究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压波特性,确定各种缓冲结构在控制微压波方面的效果,提出缓冲结构设计的合理方案。通过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对主要缓冲结构设置形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艰险山区隧道洞口提出了缓冲结构设计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铁路隧道 艰险山区 空气动力学 隧道缓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桂扬 王世清 +2 位作者 马志富 胡叙洪 吴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形成缓冲结构设计的标准流程和方法。本文总结当前高铁隧道缓冲结构结构型式研发及优化的成果,并针对长大隧道微压波放大效应问题开展动力学效应现场测试... 研究目的:随着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形成缓冲结构设计的标准流程和方法。本文总结当前高铁隧道缓冲结构结构型式研发及优化的成果,并针对长大隧道微压波放大效应问题开展动力学效应现场测试,分析不同列车时速及隧道长度条件下隧道内压力梯度激化效果,综合考虑隧道环境、既有洞内横通道等因素的影响,提出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设计方法和流程,对实现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设计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缓冲结构设计应根据隧道长度采取不同的设计流程,当隧道长度不大于3 km时,可不考虑微压波放大效应的影响,当隧道长度大于3 km时,应考虑微压波放大效应的影响;(2)利用隧道内斜井、横通道(防灾救援通道)作为缓解隧道内空气动力学效应的辅助措施时,应考虑横通道位置对计算隧道出口微压波的非线性影响;(3)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缓冲结构 空气动力学 压力梯度 微压波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隧道与典型缓冲结构气动效应缓解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文辉 刘堂红 +2 位作者 周苗苗 郭子健 夏玉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2-1581,共10页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所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会给车辆、隧道结构安全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新型变截面隧道和典型缓冲结构在气动效应缓解效果方面进行模拟对比,并...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所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会给车辆、隧道结构安全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新型变截面隧道和典型缓冲结构在气动效应缓解效果方面进行模拟对比,并辅以动模型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变截面隧道对于车体表面和隧道洞壁的压力缓解效果比增设缓冲结构的等截面隧道更好,而对于洞口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则不如缓冲结构的显著;断面扩大型缓冲结构隧道、断面扩大开孔型缓冲结构隧道、变截面隧道与等截面隧道相比,洞壁最大压力峰峰值分别减小2.0%,2.3%和7.6%,车体表面最大压力峰峰值分别减小3.2%,3.7%和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空气动力学 隧道缓冲结构 变截面隧道 微气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结构对高速列车穿行过程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宇工 张永昌 +1 位作者 刘俊莲 曹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以CRH2型高速列车穿行隧道过程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列车模型及具有不同缓冲结构、不同阻塞比的隧道计算模型,并与相同工况下的模型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以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对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进入具有不... 以CRH2型高速列车穿行隧道过程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列车模型及具有不同缓冲结构、不同阻塞比的隧道计算模型,并与相同工况下的模型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以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对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进入具有不同缓冲结构、不同阻塞比的隧道时的外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列车在进入隧道时压缩波的产生机理,得到了列车表面风口在车体进入隧道过程中的压力波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隧道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按抛物线型、线性、不连续性的顺序依次减小;压力值随阻塞比增大而线性减小.由此提出了减小列车进入隧道时表面压力波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缓冲结构 阻塞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梅元贵 周朝晖 +2 位作者 耿烽 许建林 李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8-512,519,共6页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特征线法 一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for micro-pressure wave mitigation at high-speed maglev tunnel exit:A case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tunnel hoods
7
作者 ZHANG Jie ZHANG Mo-lin +2 位作者 HAN Shuai LIU Tang-hong GAO Guang-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955-1972,共18页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ew mitigation method is urgently expected to be explored.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ALM)for micro pressure wave(MPW)mitigation to achieve a constant gradient of initial c ompression waves(ICWs),via a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hoods.The properties of ICWs and MPWs under various open ratios of hood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open ratio increases,the MPW amplitude at the tunnel exit initially decreases before rising.At the open ratio of 2.28%,the slope of the ICW curve is linearly coincident with a supposed straight line in the ALM,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MPW amplitude by 26.9%at 20 m and 20.0%at 50 m from the exit,as compared to the unvented hood.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mitigates MPW and quickly determines the upper limit of alleviation for the MPW amplitude at a fixed train-tunnel operation condition.All achievements provide a ne w potential measure for the adaptive design of tunnel h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high-speed maglev train micro-pressure wave tunnel hood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