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监测隧道洞室位移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国辉 马莉 彭宝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监测隧道洞室三维位移的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新技术,其外业监测过程简便,内业测算实现了程序化、数字化,能全面、客观地获取隧道洞室的三维变形信息,其测量结果与机械式收敛计量测的结果所反映的隧道变形情况一致。
关键词 隧道洞室位移 近景摄影测量 收敛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法在探测城市隧道洞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支兴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3-1589,共7页
为解决建筑交通阻隔、电磁机械干扰等复杂城市环境导致的城市地质勘探受限难题,快速查明隧道洞室的位置和埋深,排除施工安全隐患,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探测项目为例,采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狭小空间适应性的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法,通过多... 为解决建筑交通阻隔、电磁机械干扰等复杂城市环境导致的城市地质勘探受限难题,快速查明隧道洞室的位置和埋深,排除施工安全隐患,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探测项目为例,采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狭小空间适应性的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法,通过多点分布式地震采集站获取三分量的多源频率域地震信号,提取主动源、被动源面波综合频散曲线和微动谱比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曲线的联合建模与反演,获得高精度的地层横波速度剖面。应用结果表明:1)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法探测速度快,其数据采集效率约为同类技术的3倍,且能通过采集站和移动端2种方式对硬件和数据进行监测,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2)通过多类型数据的联合建模与反演,提升了地层探测精度,能较好反映地层的横波速度分布情况进而圈定异常;3)隧道顶板的探测结果与实际位置误差为3.3%,凸显了该方法在城市隧道洞室探测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洞室 多源频率域地震勘探法 频散曲线 谱比曲线 联合建模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多洞室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学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宇亮 卢思达 +3 位作者 杨果林 张沛然 帅建国 付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20-4731,共12页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测,研究不同施工工序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后行隧道开挖对邻近先行施工完成隧道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偏压浅埋侧车行洞初衬钢拱架在中隔墙搭接处变形最大,相比于隧道周边围岩,车行洞连拱间夹岩更不稳定;受地形偏压的影响,左、右车行洞呈明显的非对称受力特征,东、西侧人行和非机动车共用隧道非对称受力变形特征不显著;左车行洞(浅埋侧先行洞)初衬整体受力大于右车行洞(深埋侧后行洞)整体受力;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存在“超前扰动效应”,浅埋侧隧道完成支护后,深埋侧衬砌偏压效应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施工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室穿越饱和中细砂层暗作施设
4
作者 傅同雷 《隧道建设》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针对广州地铁一号线杨~体区间内隧道穿越饱和中细砂层,提出的施设方案供借鉴。
关键词 隧道洞室 工程施工 饱和中细砂层 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特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国 郭星 +3 位作者 孙建明 方俊 陈文 樊亚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7,171,共6页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连接结构极为复杂,接地工程隐蔽,接地系统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内电气设备运行安全。为研究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特性,对高速铁路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建立仿真计算模型,计...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连接结构极为复杂,接地工程隐蔽,接地系统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内电气设备运行安全。为研究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特性,对高速铁路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建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两类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隧道长度时的接地阻抗特性,以及隧道洞室内电力设施接地端子处的接地阻抗和地电位升特性。计算结果表明: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以满足GB 50065—2011规定的接地安全限值;高速铁路隧道洞室内箱变等电力设施不需要布设独立接地装置,直接与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相连即可。研究成果已在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综合接地系统 隧道洞室 接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