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生态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1 位作者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和指标偏离度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障碍度在0.5以下的耕地总面积...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和指标偏离度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障碍度在0.5以下的耕地总面积为22 741.14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98%;障碍度在[0.51,0.65]之间的耕地总面积为22 493.79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53%;障碍度大于0.65的耕地总面积为8 933.01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16.49%。总体来看,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条件较好,障碍度不高。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和土壤污染指数偏高。利用该模型获取了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障碍因子的空间分布信息,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既克服了目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又以最适生态位值代替指标偏离度模型中的100%值,为指标偏离度模型中100%值的确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弥补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的不足,为障碍因子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生态位理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指标偏离度模型 高标准农田 新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2
作者 滕媛 谢萍 +1 位作者 王兴英 石晓娜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竞争力水平对我国推动农业升级转型、农民增收致富和农居发展焕新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TO...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竞争力水平对我国推动农业升级转型、农民增收致富和农居发展焕新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法进行比较排序,以揭示四川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障碍诊断模型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乡村旅游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成都市竞争力最强,自贡市竞争力较弱;各地市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发展不均衡,经济实力雄厚的成都市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川西地区竞争力水平较高,川北和川南地区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川东边界地区竞争力水平相对较低;各分类指标的障碍度为:社会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生态环境,主要障碍因素包括网络关注度、农村人均GDP、旅游接待人次等。各地区应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乡村旅游障碍难题,确保乡村旅游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竞争力 组合赋权TOPSIS法 障碍因素诊断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状态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静动态协调度;基于静动态协调度变化值,构建高质量发展判断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判别;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掣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支撑及环境保障系统得分,分别由2005年的42. 33、36、31. 05攀升至2016年的82. 33、75. 74、69. 15; 2)考察样本期,静、动态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 508 0、0. 498 8,多年平均呈准高质量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最大障碍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障碍度均值为23.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判别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状态协调度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力燕 毕相东 +1 位作者 宋伦 董少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考量环渤海地区4个省市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时序特征,剖析影响承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整体较差,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强度分为两类,山东和天津为较弱承载力水平,河北和辽宁为弱承载力水平;生态弹性小、环境污染重、生态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普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 环渤海地区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海枫 李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2,共7页
为正确认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并探究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水土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系统出发构建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2005-2018年省(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 为正确认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并探究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水土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系统出发构建了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2005-2018年省(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识别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均值在0.3703~0.3950之间,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呈现轻微减弱趋势;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南北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格局;经济密度、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生态环境用水比例、人均水资源量及人均GDP等是研究期内影响我国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承载力评价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保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水安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任阳军 《水利经济》 2022年第6期39-46,103,共9页
应用突变级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诊断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2009—2019年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其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向较安全,而黄河流域... 应用突变级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诊断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2009—2019年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其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向较安全,而黄河流域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从空间差异来看,相较于黄河流域,整体上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分布更为协同,超变密度贡献是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两大区域水安全问题各有短板,长江经济带主要是受到压力系统的阻碍,而黄河流域主是受到响应系统、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三重阻碍;提出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突变级数模型 空间差异 障碍诊断模型 长江经济带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戚湧 张洪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5-64,共10页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协调度两个方面评价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区域创新要素供给分为5个梯度,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各梯度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层从2009年的压力层与状态层转变为2018年的响应层与状态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各省域应依据自身要素供给主要障碍层和障碍因子,结合自身创新要素供给所处梯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链、补链、固链相结合,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要素 评价分析 PSR模型 障碍因素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法与加权模型的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冼炜轩 尚国琲 +1 位作者 刘巧芹 刘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9-1528,共10页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 科学评价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并识别其障碍因素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从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维度选择13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法的旅游用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揭示密云区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的格局。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主要乡村旅游用地竞争力类型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用地低竞争力类以组团状形式,在密云区东南部和密云水库东北集中连片分布;中竞争力类沿“潮河轴带”“白河轴带”“安达木河轴带”和北部山区带状分布;高竞争力类以点状形式,涵盖张家坟村、司马台村、贾峪村、河北村、石城村、圣水头村、石马峪村和龙潭沟村。(2)以中竞争力类区域为例,基于主要障碍因素,将其划分为资源、环境和开发障碍型,并分别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乡村产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神经网络法 障碍因素诊断模型 乡村旅游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何正燕 张艳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9年甘肃省及其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9年甘肃省及其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037 2上升到2019年的0.431 5,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四个子系统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存在差异。现阶段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准则层障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从指标层来看,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耕地保有率、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是阻碍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整体空间分异显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区域格局特征,障碍因子在西北和东南地区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水平测度 TOPSIS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与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涛 谭鑫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9期143-149,共7页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1—2020年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1—2020年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粮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粮食绿色生态是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要短板;粮食生产高质量、粮食绿色生态高质量和粮食科技创新高质量是制约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稳定和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生产能力,优化种植结构,切实提高农民对谷物生产的积极性;确定创新战略,刺激和加速粮食行业的创新发展;转变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生产和生态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评 熵值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舒婉 朱美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9-336,共8页
研究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效果,有利于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并进一步发挥其带动作用。从经营效果、治理效果、发展效果维度构建利益联结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分析法确定指... 研究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效果,有利于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并进一步发挥其带动作用。从经营效果、治理效果、发展效果维度构建利益联结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分析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通过TOPSIS法,对干旱区最常见的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企业化式、订单合同式利益联结模式作实证分析,同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讨利益联结模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的贴近度最大,为0.678,企业化式的贴近度次之,为0.640,订单合同式的贴近度最低,为0.253。从准则层权重来看,经营效果权重较大,治理效果、发展效果的权重相当。培训情况、农业收入增长率、二次分红、机械化水平、覆盖农户数、产业融合程度是影响利益联结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干旱区政府应加大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的推行力度,提高农户的成长能力,增强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利益联结 AHP-熵权法 TOPSIS法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岳启蒙 文倩 +4 位作者 贺奕 田培 王纤阳 鱼京善 朱占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86-5597,共12页
城市水生态承载力能较好反映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间多要素互馈关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影响,对城市水生态承载力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前后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社会⁃... 城市水生态承载力能较好反映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间多要素互馈关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影响,对城市水生态承载力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前后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基于DPSIR框架构建城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武汉市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和障碍度诊断模型等方法,分析2008-2019年武汉市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期间(2015-2017年)的水生态承载力平均水平(0.552)明显高于建设前(0.361)和建设后(0.438),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压力和影响指标的改善以及响应指标的大幅度提升上。阻碍武汉市水生态承载力提升的主要指标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酸雨量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水城共生共荣发展模式、引导产业结构转型等提升武汉市水生态承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 TOPSIS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城市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文明城市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水和谐视角下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金铠 孟慧红 魏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由“较不和谐”向“接近不和谐”过渡,并有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各地市的和谐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化;空间上共有23个地市出现集聚现象,主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现象,“高-低”和“低-高”集聚现象并不明显;阻碍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A级景区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产水模数,且各指标的障碍度均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文化-生态系统 和谐发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建荣 王元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7-132,共6页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城市2009—2018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其次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特点运用障碍度模型初步分析各城市内部系统间...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城市2009—2018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其次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特点运用障碍度模型初步分析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未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桎梏,呈现“单核辐射,多极驱动”的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可划分为“核心”和“外围”两类城市。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不同,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科教投入、创新能力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投影寻踪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