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障碍瞄准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曾鹏 周联超 宋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现实和理论指导。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分维障碍识别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新质生...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现实和理论指导。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分维障碍识别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为新质生产力空间开发、培育清障,为政府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对中国各城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四链”融合亦存在内在一致性。文章使用2011—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四链”融合视角构建城市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新兴时空冷热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异,并挖掘出影响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障碍维度,采用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较显著的极化现象,并在总体上升的趋势下逐渐转弱,高值区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且日趋聚集。其二,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总体受阻,但状况随时间推移明显转好,障碍减少趋势明显。在所有障碍出现的概率中,产业障碍>金融障碍>科技障碍>教育障碍,其中,四维障碍是概率最大的组合。其三,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看,相比自然因素,社会维度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解释力度更强,但是,自然因素能够通过与社会因素形成共同作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文章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其一,基于“四链”融合视角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测度提供新视角;其二,从城市层面测度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分异,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尺度;其三,从产业、科技、教育、金融四个维度识别城市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障碍维度进行诊断,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维度对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外在因素进行探索,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分异 障碍瞄准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