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追寻与复归:论当代中国电影中隐逸情怀的表达 |
白一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康德的隐逸观 |
杨梦园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5 |
0 |
|
3
|
从“隐喻”母题到“隐逸”主题——以《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为分析路径 |
赫云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缥缃掩映——《萝轩变古笺谱》隐逸主题探析 |
李翔
|
《歌海》
|
2024 |
0 |
|
5
|
元末隐逸书风及其对当代书家的影响 |
赵明辉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4 |
0 |
|
6
|
明代吴门画派隐逸山水主题探究 |
邓白雪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4 |
0 |
|
7
|
从《东庄图册》看沈周的园林逸趣与隐逸情怀 |
孟星苡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4 |
0 |
|
8
|
隐逸文化在中韩古代山水园林营造中的空间表达比较——以蓝田辋川别业和甫吉岛芙蓉洞别墅为例 |
闵歆乐
李亚妮
安辉
|
《室内设计与装修》
|
2024 |
0 |
|
9
|
倪瓒山水画中的“隐逸”思想 |
刘馨
|
《书画世界》
|
2024 |
0 |
|
10
|
《儒林外史》中隐逸情怀的文学书写 |
姚瑶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11
|
论晚唐五代湖湘诗人的隐逸情怀 |
杨小佳
张灵妮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2
|
孟浩然诗歌隐逸情怀之文化背景追索 |
周建军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3 |
2
|
|
13
|
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以吉田兼好与嵇康和陶渊明的比较为中心 |
张晓希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4 |
2
|
|
14
|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隐逸主题 |
赫云
李倍雷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5
|
论汉魏六朝隐逸赋 |
霍建波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唐代饮茶生活的文化身份——隐逸 |
关剑平
|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7
|
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 |
赫云
李倍雷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2 |
1
|
|
18
|
两汉魏晋隐逸之风的消长及其意味 |
吴云
董志广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1 |
1
|
|
19
|
隐逸与逸品 |
施建中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20
|
隐逸之风与魏晋南北朝琴人 |
田可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