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隐藻(Cryptomonassp.)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静峰 翁焕新 孙向卫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磷、铁营养盐交互作用对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P×Fe)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得出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10μmol/...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磷、铁营养盐交互作用对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P×Fe)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得出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10μmol/L磷浓度和100 nmol/L铁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影响 (cryptomonas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翁焕新 孙向卫 +1 位作者 秦亚超 陈静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90,共8页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μmol/(m2·s)和47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限制作用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部隐藻生物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霞 陆晓华 陈宇炜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0.87 mg/L)、贡湖湾(0.43 mg/L).2008 2009年隐藻平均生物量(2.12 mg/L)高于20052007年平均生物量(0.28 mg/L).通过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比较分析,竺山湾内高营养盐浓度、高有机质浓度和高悬浮质浓度使得隐藻更具有竞争优势,而贡湖湾内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能限制了隐藻生物量.同时,太湖隐藻与蓝藻的竞争演替趋势明显,春夏季高温和蓝藻的过度繁盛可能对隐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湾 梅梁湾 贡湖湾 太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东湖隐藻门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爽 刘国祥 胡征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隐藻门植物在各种淡水水体中很常见,其中卵形隐藻、啮蚀隐藻在国内被多次报道过。但是由于缺乏分类学的资料,国内关于隐藻门植物的报告并不完全准确,其类群也常常被忽视。我们在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间,不定期从武汉东湖的各个区域采集... 隐藻门植物在各种淡水水体中很常见,其中卵形隐藻、啮蚀隐藻在国内被多次报道过。但是由于缺乏分类学的资料,国内关于隐藻门植物的报告并不完全准确,其类群也常常被忽视。我们在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间,不定期从武汉东湖的各个区域采集水样,共鉴定隐藻门植物4属8种:卵形隐藻、啮蚀隐藻、蛋白核隐藻、四蛋白核隐藻、马索隐藻、反曲弯隐藻、犀角织隐藻、具尾逗隐藻。其中四蛋白核隐藻和犀角织隐藻为中国新记录。作为具尾逗隐藻的异名,尖尾蓝隐藻此前也曾在国内被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铁营养盐的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Crytomonas sp.)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静峰 翁焕新 孙向卫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38-741,共4页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的隐藻藻胆蛋白的性质及存在状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敏 杨多利 李雪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6,共9页
隐藻藻胆蛋白继承自红藻,但其蛋白和色基结构、组成、性质、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等方面都与报道较多的红、蓝藻藻胆蛋白不同,是藻胆蛋白中较为特异的一个进化分支。目前对隐藻藻胆蛋白的了解比红、蓝藻藻胆蛋白要少得多,且各种报道之... 隐藻藻胆蛋白继承自红藻,但其蛋白和色基结构、组成、性质、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等方面都与报道较多的红、蓝藻藻胆蛋白不同,是藻胆蛋白中较为特异的一个进化分支。目前对隐藻藻胆蛋白的了解比红、蓝藻藻胆蛋白要少得多,且各种报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之处。本文从隐藻藻胆蛋白的生化特性、聚合形式和在类囊体膜腔中的存在状态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已发现的隐藻藻胆蛋白的研究近况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蛋白 生化特性 聚合 膜腔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隐杆藻类胡萝卜素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礼 林辉 李鹏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于1992年6月,采集分离江苏台南盐场盐生隐杆藻,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研究盐度对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类胡萝卜素,依Jones等(1974)方法提取,脂肪酸依Schwarzenbach等(1978)方法提取。结果表明,在0.5—1.5mol/LNaCl... 于1992年6月,采集分离江苏台南盐场盐生隐杆藻,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研究盐度对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类胡萝卜素,依Jones等(1974)方法提取,脂肪酸依Schwarzenbach等(1978)方法提取。结果表明,在0.5—1.5mol/LNaCl培养基中,类胡萝卜素的百分含量从2.76%下降到0.67%;然而当培养基NaCl浓度增加到3.5mol/L时,类胡萝卜素的百分含量又开始上升,到2.31%。在低盐度(NaCl,0.5-1.0mol/L)和高盐度NaCl,3.0-3.5mol/U)下培养的盐生隐杆藻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高于中盐度(NaCl,10-25mol/L)的;软脂肪酸含量变化同总脂肪酸相似;此外,在不同盐度下各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也是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胡萝卜素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隐藻培养基的优化及其N、P和K含量与隐藻细胞颜色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鸿钧 吴莉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9-445,共7页
报道从广东湛江沿海采集、分离的隐藻———湛江隐藻 (CryptomonaszhanjiangensisH .J.HuetL .P .Wu)的室内培养 ,从 5种培养基中筛选得到较适合于其生长的 85 - 1培养基。在此基础上 ,对培养基中的N、P、K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 报道从广东湛江沿海采集、分离的隐藻———湛江隐藻 (CryptomonaszhanjiangensisH .J.HuetL .P .Wu)的室内培养 ,从 5种培养基中筛选得到较适合于其生长的 85 - 1培养基。在此基础上 ,对培养基中的N、P、K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细胞中叶绿素和隐藻藻红蛋白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湛江隐藻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由红褐色—黄褐色—橄榄绿色的细胞颜色变化主要是由细胞内隐藻藻红蛋白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的 ,并与培养基中N素水平的变化成正相关。此外 ,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 ,对同一材料的不同色素进行分步提取 ,方法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培养基 红蛋白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隐藻层纹石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云飞 王苏民 冯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9-58,共10页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在沉积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层序。在深盆浅水和干化深盆时期,陆源碎屑周期性地输入与泥坪上生长的造碳酸盐岩非骨骼藻群落结合,形成了不同频率的隐藻层纹石岩旋回。由于隐藻层纹石岩的特殊组构、沉积层序和...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在沉积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层序。在深盆浅水和干化深盆时期,陆源碎屑周期性地输入与泥坪上生长的造碳酸盐岩非骨骼藻群落结合,形成了不同频率的隐藻层纹石岩旋回。由于隐藻层纹石岩的特殊组构、沉积层序和对沉积环境的较大依存性,使之成为古环境分析的良好指标,也为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核桃园组 湖相 纹石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甲藻藻渣醇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金慧 尤升波 +7 位作者 边斐 张燕 陈高 黄超 马德源 贾文斌 丁汉凤 毕玉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137,共9页
本研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力等抗氧化指标评价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藻渣醇水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隐甲藻渣... 本研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力等抗氧化指标评价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藻渣醇水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隐甲藻渣不同极性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总抗氧化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较高,水相和正丁醇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较高,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显著正相关,而总黄酮仅与总抗氧化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除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抗氧化成分。本研究表明隐甲藻藻渣具有较好地抗氧化活性,有待合理开发利用,其可能存在的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极性萃取物 抗氧化能力 总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CAUDATAGEITLER)的研究 Ⅰ形态特征──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鸿钧 施之新 魏印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对具尾蓝隐藻(Chrcomonascaudata)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具尾蓝隐藻具有明显的纵沟,细胞顶端具圆形四口,表明该种有"口沟"存在。从而澄清了文献上对该种有无"口沟"相互矛盾或模... 对具尾蓝隐藻(Chrcomonascaudata)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具尾蓝隐藻具有明显的纵沟,细胞顶端具圆形四口,表明该种有"口沟"存在。从而澄清了文献上对该种有无"口沟"相互矛盾或模糊不清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尾蓝 形态特征 光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隐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文钦 徐晓虹 《江西水产科技》 2005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试验通过模拟重庆地区酸雨成份,探讨其对养殖水域中的天然优质饵料—隐藻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隐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隐藻的死亡生物量(mg/L)与加入模拟酸雨量(ml)的回归关系为... 本试验通过模拟重庆地区酸雨成份,探讨其对养殖水域中的天然优质饵料—隐藻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隐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隐藻的死亡生物量(mg/L)与加入模拟酸雨量(ml)的回归关系为Y=1.333X+56.730(r=0.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模拟酸雨 重庆地区 养殖水域 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 抑制作用 回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丝藻科一新属──管形藻属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新 丁镇芬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W.X.LietZ.F.Ding)在幼苗期(0.2c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W.X.LietZ.F.Ding)在幼苗期(0.2c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产生由1~4个细胞组成的侧枝。其特征与蜈蚣藻属(GrateloupiaC.Ag)不同。建议将其从蜈蚣藻属中移出另成立一个新属管形藻属SinotubimorphaW.X.LietZ.F.Dinggen,nov.该属模式种为管形藻S,porracea(Mert.)W.X.LietZ.F.Dingcomb.nov,采于青岛198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形 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隐藻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颜文钦 《渔业经济研究》 2005年第5期27-29,共3页
为探讨酸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通过模拟重庆地区酸雨成份,探讨其对养殖水域中的天然优质饵料——隐藻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隐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隐藻的死亡生物量(mg·... 为探讨酸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通过模拟重庆地区酸雨成份,探讨其对养殖水域中的天然优质饵料——隐藻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隐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隐藻的死亡生物量(mg·L-1)与加入模拟酸雨量(mL)的回归关系为y=1.333X+56.730(r=0.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 Geitler)研究──Ⅱ.藻蓝蛋白(Phycocyanin)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印心 施之新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初步分析了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caudataGeitler)的藻蓝蛋白,其吸收光谱为一双峰曲线,两个吸收峰分别为590nm和640nm。按A.N.Glazer等关于隐藻藻蓝蛋白分型的意见,具尾蓝隐藻的藻蓝蛋白属于Ⅱ型PC-645。
关键词 蓝蛋白 具尾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发现一海生隐藻
16
作者 余成元 郭金耀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597,共2页
隐藻含有丰富的DHA、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于江苏盐城射阳盐场发现1种海生隐藻,可以在含氯化钠80 g/L的盐度培养基中良好生存,但它的形态特征与淡水森氏藻相似,该海生隐藻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江苏 森氏 海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金隐藻有丝分裂及胞质分裂的观察
17
作者 杨红燕 胡鸿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似金隐藻(Cryptomonas chrysoidea)是从青岛附近渤海湾海水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单细胞藻类。对它的胞质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观察表明,它的胞质分裂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开始,细胞前端沟口处先开始分裂,继而沿纵轴纵沟处形成一收缩沟完成的。... 似金隐藻(Cryptomonas chrysoidea)是从青岛附近渤海湾海水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单细胞藻类。对它的胞质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观察表明,它的胞质分裂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开始,细胞前端沟口处先开始分裂,继而沿纵轴纵沟处形成一收缩沟完成的。似金隐藻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着丝点形成;核膜进入中期时完全消失,纺锤体呈桶状,微管通过染色质团中的通道或直接与染色质团块相联;在后期和末期,两块分开的染色质团十分靠近相应的色素体内质网膜。本文对其分裂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 染色质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辽地区蓟县系隐藻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祥化 梁桂香 胡振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4期13-22,共10页
燕辽地区蓟县系地层主要属于次稳定型内源建造类的藻礁碳酸盐建造[1]。它以发育隐藻(礁)碳酸盐岩(叠层石)为主要特征。这类碳酸盐岩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在研究建造性质、成因环境以及经济地质学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现... 燕辽地区蓟县系地层主要属于次稳定型内源建造类的藻礁碳酸盐建造[1]。它以发育隐藻(礁)碳酸盐岩(叠层石)为主要特征。这类碳酸盐岩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在研究建造性质、成因环境以及经济地质学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现已发现油气、Pb、Cu、Zn、Mn、Fe、S及磷块岩矿床等及隐藻碳酸盐岩(叠层石)有直接关系。如:长城系叠层赤铁岩、高于庄组的叠层硫铁岩、陡山坨组的叠层磷块岩、东川落雪组叠层铜矿密两两比系的叠层铅锌矿、卡拉套下寒武统的叠层锰矿等。显然研究叠层石成因环境对揭示这些矿床成因和控矿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系 碳酸盐岩沉积 叠层石 沉积模式 碳酸盐沉积 白云岩 磷块岩矿床 落雪组 雾迷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淡水常见浮游藻类营养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曹吉祥 李德尚 王金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7,共6页
报导了淡水中绿藻(蛋白核小球藻、小球衣藻、斜生栅藻)、蓝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变异鱼腥藻)、隐藻(卵形隐藻)、裸藻(中型裸藻、血红裸藻)及硅藻(变异直链藻)等门的10种常见浮游种类的C,N,H元素组成,脂肪、糖... 报导了淡水中绿藻(蛋白核小球藻、小球衣藻、斜生栅藻)、蓝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变异鱼腥藻)、隐藻(卵形隐藻)、裸藻(中型裸藻、血红裸藻)及硅藻(变异直链藻)等门的10种常见浮游种类的C,N,H元素组成,脂肪、糖、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藻类之间营养组成差异很大.微囊藻、隐藻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裸藻、绿藻,硅藻最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主要氨基酸种类,不同藻类之间有差异,但EAA比例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浮游 营养组成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红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0
作者 隋正红 张学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红蛋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