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形成及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彦苏 周佳宇 +2 位作者 谢星光 丁成龙 戴传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26-333,共8页
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霉变的或受霉菌污染的粮食、谷物、饲料中,对人类和家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植物和微生物可以降解真菌毒素为弱毒性的毒素,但是这种降解并不彻底,隐蔽型的真菌毒素依然存在于植物体内或环境中。本文主要从真菌毒素的... 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霉变的或受霉菌污染的粮食、谷物、饲料中,对人类和家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植物和微生物可以降解真菌毒素为弱毒性的毒素,但是这种降解并不彻底,隐蔽型的真菌毒素依然存在于植物体内或环境中。本文主要从真菌毒素的分布及危害、植物生长和储存过程中降解真菌毒素的不完全性、微生物转化或降解真菌毒素形成"隐蔽型真菌毒素"、隐蔽型真菌毒素降解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今后真菌毒素的完全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降解 植物转化 微生物降解 隐蔽型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及其制品中隐蔽型真菌毒素的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慧杰 王步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3期294-298,303,共6页
隐蔽型真菌毒素是真菌毒素与谷物基质成分或其他食品组分结合形成的一类强极性结合态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检测不到,人和动物摄入后在肠道内水解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目前发现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主要有DON3G、DON15G... 隐蔽型真菌毒素是真菌毒素与谷物基质成分或其他食品组分结合形成的一类强极性结合态真菌毒素,此类毒素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检测不到,人和动物摄入后在肠道内水解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目前发现的隐蔽型真菌毒素主要有DON3G、DON15G、ZEN14G、ZEN14S和HFB1、HFB2、HFB3等。对隐蔽型真菌毒素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产生、迁移转化、检测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型真菌毒素 谷物及其制品 污染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转化及其隐蔽型毒素的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语谦 潘药银 +1 位作者 刘晨迪 杨继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81-289,共9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粮食作物中由于霉变产生的分布最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隐蔽型毒素,且这些生物转化往往并不彻底,使中毒症状更加复杂,从而增...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粮食作物中由于霉变产生的分布最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隐蔽型毒素,且这些生物转化往往并不彻底,使中毒症状更加复杂,从而增加了粮食及其副产品的风险。本文主要综述各类生物对DON的转化模式及其对所形成的隐蔽型毒素类型、分布及毒性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今后DON及其隐蔽型毒素的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植物转化 微生物降解 体内代谢 隐蔽型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霉菌侵染番茄产毒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曲劲尧 林煜程 +5 位作者 毛馨 卢国柱 袁智鹏 张瑶瑶 尤艳莉 李彦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0-186,共7页
为研究链格孢霉侵染番茄后的产毒机制,本实验将链格孢霉孢子悬液接种于蕃茄上,并分别置于4℃和25℃下培养,15 d内进行3次取样。样品经高分辨质谱检测后,使用MZmine、Xcalibur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原质谱数据集经Mzmine软件处理后导... 为研究链格孢霉侵染番茄后的产毒机制,本实验将链格孢霉孢子悬液接种于蕃茄上,并分别置于4℃和25℃下培养,15 d内进行3次取样。样品经高分辨质谱检测后,使用MZmine、Xcalibur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原质谱数据集经Mzmine软件处理后导入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平台,采用基于特征的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建立真菌毒素及代谢物分子网络,实现对链格孢毒素代谢通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后番茄在4℃下未产生任何毒素,25℃下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链格孢甲基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细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腾毒素(tentoxin,TEN)在5、10、15 d时均被检出,链格孢霉烯(altenuene,ALT)直至15 d时才被检出,3次取样中TeA含量均最高。利用MZmine软件的碎片诊断过滤功能和Xcalibur软件精确分子质量技术验证了AOH和AME硫酸盐结合的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存在。FBMN分析结果表明3种毒素(AOH、AME、TeA)有明显的代谢通路,代谢产物的种类较多,而未在番茄中检测到TEN和ALT代谢产物。本研究阐明了链格孢霉毒素在番茄中的产生及代谢机制,可为番茄中链格孢毒素的有效控制及番茄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链格孢霉 链格孢毒素 隐蔽型真菌毒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