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花垣铅锌矿藻灰岩相层状角砾岩地质特征与矿化阶段划分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承训 高伟利 +3 位作者 张达 苗强军 孙月 薛长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40-1751,共12页
湘西花垣MVT型铅锌矿的资源储量巨大,成矿前景好。研究区内层状藻灰岩相是主要预测方向,矿化角砾岩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判别层状角砾岩的含矿特征尚需深入研究。通过对花垣铅锌矿进行研究,探讨角砾岩成矿过程,分析不同成矿... 湘西花垣MVT型铅锌矿的资源储量巨大,成矿前景好。研究区内层状藻灰岩相是主要预测方向,矿化角砾岩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判别层状角砾岩的含矿特征尚需深入研究。通过对花垣铅锌矿进行研究,探讨角砾岩成矿过程,分析不同成矿阶段角砾岩的地质特征,根据对角砾和胶结物的观测与分析,划分了不同矿化阶段的角砾岩。①成矿前角砾岩:该类角砾岩不含矿,其中角砾与胶结物均无矿化现象出现,以似层状和条纹状角砾岩为主要类型;②成矿期角砾岩:该类角砾中含矿,其中角砾与胶结物均出现明显的矿化现象,以网脉状含矿角砾岩、斑脉状含矿角砾岩、细脉状含矿角砾岩和侵染状含矿角砾岩为主要类型;③成矿后角砾岩:该类角砾岩含少量矿化,其中角砾多有矿化现象,而胶结物无矿化或较弱矿化,以不规则网脉状角砾岩为主。角砾岩矿化阶段的判别对于构造岩相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 藻灰岩相 层状角砾岩 角砾和胶结物 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新开河角砾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彬 王恩德 +1 位作者 付建飞 杨义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1-212,共2页
吉林省桦甸县新开河角砾岩型铅锌矿床位于华北陆台北缘东段,靖宇台拱北段的龙岗古陆北西缘。新开河角砾岩型铅锌矿床在该变质岩区北西缘是首次发现的新型矿床类型,地质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矿区角砾岩和矿体的特征,探讨了角... 吉林省桦甸县新开河角砾岩型铅锌矿床位于华北陆台北缘东段,靖宇台拱北段的龙岗古陆北西缘。新开河角砾岩型铅锌矿床在该变质岩区北西缘是首次发现的新型矿床类型,地质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矿区角砾岩和矿体的特征,探讨了角砾岩的成因以及角砾岩对矿体的控制作用。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广泛出露太古代变质杂岩,由麻粒岩-片麻岩的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开河 角砾岩 角砾岩 角砾岩 角砾岩 变质岩区 片麻岩 首次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天宝山矿集区新兴铅锌(银)矿床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群 任云生 +3 位作者 鞠楠 张博 陈聪 孙振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新兴铅锌(银)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天宝山矿集区,主矿体受花岗闪长岩体中的角砾岩筒控制。为确定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物质源区和构造背景,对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和岩石地球化... 新兴铅锌(银)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天宝山矿集区,主矿体受花岗闪长岩体中的角砾岩筒控制。为确定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物质源区和构造背景,对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64.6±4.4 Ma(n=15),表明该岩体侵位于中二叠世;新兴花岗闪长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富钠(Na2O/K2O为1.36-1.85,均〉1)、准铝质(A/CNK值为0.96-1.04,均值0.99)和中等偏高的Al2O3含量(16.04%-16.34%),属I型花岗岩和高钾钙碱性-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微量元素组成上,富集轻稀土[(La/Yb)N=8.44-16.64],具弱的负Ce异常(δCe=0.72-0.91,均值为0.83)和弱的正Eu异常(δEu=1.00-1.15,均值为1.0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Rb、K及不相容元素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和Ti等,微量元素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均表明新兴成矿岩体形成过程中壳源物质的贡献。结合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该花岗闪长岩体及相关热液成矿事件是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该期岩浆-成矿事件的识别对区内区域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研究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 花岗闪长岩 锆石U_Pb年龄 岩石地球 新兴(银) 延边天宝山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独立铅锌成矿系统的建立——以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英超 纪现华 +6 位作者 侯增谦 田世洪 李振清 赵晓燕 周金胜 马旺 杨竹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9-556,共18页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岩地层中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产在斑岩与二叠纪下拉组灰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型矿化、产在斑岩外围典中组凝灰岩与二叠纪昂杰组砂板岩岩性分界面上的矿层型矿化以及产在凝灰岩或砂板岩内部先存裂隙中的脉型矿化等4种铅锌矿化型式。它们均以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蚀变和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它们发育在同一矿化系统中,但成矿热液温度逐渐降低。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成矿流体δDV-SMOW值分布范围较大(-177‰^-118‰和-164‰^-139‰),δ18OV-SMOW值分布范围较小(-2.76‰~3.29‰和-5.46‰^-4.58‰),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去气作用的岩浆水,并混合了少量大气降水。4种矿化型式的S同位素值按照隐爆角砾岩型(4.15‰)、矽卡岩型(7.92‰)、矿层型(8.49‰)和脉型(8.80‰)的顺序逐渐增大,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H2S去气作用的残余岩浆相。矿区成矿斑岩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斑岩极为相似,推测矿区深部也有斑岩型铅锌矿化的可能。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由此建立,它包括了发育在挤压环境中所有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矿化类型,可简述如下: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回转,地幔楔及上覆地壳部分熔融,纳如松多独具特色的斑岩岩浆形成;岩浆上升侵位,H2O及H2S去气,流体初溶,岩浆内部和顶部分别汇集了富氧化性质S和金属物质及富还原性质S和金属物质的残余岩浆流体;岩浆进一步侵位,温度降低,矿物结晶,SO2水解,斑岩型铅锌矿化形成;岩浆侵位到凝灰岩地层中,凝灰岩高压致爆,硫化物沉淀,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形成;富成矿物质残余岩浆水向外运移,伴随H2S进一步去气,矽卡岩型、矿层型、脉型铅锌矿化在不同岩性地层和构造位置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 矽卡岩 与岩浆作用相关的系统 纳如松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