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隐爆角砾岩成因机制及其成矿意义
1
作者 李梦静 黄小龙 +2 位作者 孙德明 于洋 张馨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50,共16页
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在近地表处隐蔽爆破形成的一类特殊构造岩石,是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同时也是金、铜、钨、钼、铀等矿产的重要赋存类型。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地处九岭成矿带,赋存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其中,石... 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在近地表处隐蔽爆破形成的一类特殊构造岩石,是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同时也是金、铜、钨、钼、铀等矿产的重要赋存类型。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地处九岭成矿带,赋存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其中,石门寺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作为该矿集区的重要矿体,是典型的伴生型隐爆角砾岩矿床。本研究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相学观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石门寺隐爆角砾岩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角砾岩由小块状岩石角砾与胶结物混杂构成,自矿体中心向边部,角砾粒度呈现由小变大的趋势,胶结物脉宽则逐渐减小并充填于围岩裂隙中。研究表明,石门寺隐爆角砾岩的形成主要受岩浆‒气液爆破作用控制,其角砾岩筒的形态特征及角砾与胶结物的组成明显区别于断裂构造形成的构造角砾岩。研究区圈闭的围岩条件、持续的岩浆活动、深大断裂构造以及大气降水的参与是隐爆作用发生的关键控制因素。隐爆作用导致围岩(晋宁期花岗岩)产生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以及矿质卸载、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因此,隐爆作用不仅改变了成矿环境,而且还是同一矿区发育多种类型矿体的重要控制因素,对大湖塘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多金属矿 作用 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花岗岩 大湖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文刚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王永 杨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5-1030,共16页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矿体主要赋存在七宝山杂岩体中。通过显微学观察,发现在深部蚀变斑岩的重结晶石英斑晶中发现了含子晶包裹体(Type 1型),同时伴生有气相(Type 2型)和富气相水溶液(Type 3型)包...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矿体主要赋存在七宝山杂岩体中。通过显微学观察,发现在深部蚀变斑岩的重结晶石英斑晶中发现了含子晶包裹体(Type 1型),同时伴生有气相(Type 2型)和富气相水溶液(Type 3型)包裹体。浅部矿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并对较为发育的石英晶柱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特征和显微学观察研究。从其根部到末端可以划分为三个期次,其中第一期次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Type4型),另外还发育少量的负晶形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5型),第二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Type 5型包裹体,第三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形态各异的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6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Type 1型包裹体均表现为子晶熔化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75-450℃之间,计算获得的盐度为43.8%-52.2%NaCleqv;Type 3型包裹体表现为临界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47-420℃之间,估算盐度为0.8%-7.1%NaCleqv;Type 4,5和6型包裹体均均一至液相,均一温度分别为221-327℃、199-379℃以及109-193℃,相应的盐度为2.4%-7.8%NaCleqv、10.2%-16.8%NaCleqv以及0.3%-4.0%NaCleqv。热力学计算获得Type 1型包裹体均一压力为623.46-1111.82bar,平均855.70bar。Type 3型包裹体均一压力范围为139.18-362.47bar,平均为250.70bar。由此可以认为,尽管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共存,并且具备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但是压力相差极为明显,所以这种共存特征并不能表征流体沸腾作用。根据前人实验研究结果,本文认为Type 2和3型包裹体代表了斑岩体结晶早期由于上覆地层隐爆而导致的压力降低条件下分异出来的流体,由于角砾岩筒后续固结引起压力增加,由Type 1型含子晶包裹体所代表的高盐度流体逐渐从成矿岩体中分异出来。当这两种流体沿裂隙通道向上运动时,被同期石英包裹体捕获而共存。这部分流体代表了深部斑岩成矿系统的流体。根据H-O-S同位素研究,Type 4和5包裹体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并且在后期经历了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了Type 6型流体。这部分流体则代表了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由于Type 3和4型包裹体均为岩浆成因流体,两者盐度范围一致(5.0%-7.0%NaCleqv),并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密度演化趋势明显,从0.4101增加至0.8816g/cm^3。本文认为代表斑岩系统的深部富气相成矿流体在向上逃逸过程中由于压力扰动而在超临界区域内发生相态收缩,随着温度下降形成了富液相成矿流体,转变为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流体沸腾。由于Cu和Au易于被HS-络合而在气相中运移,并且液相流体之间的混合能力较强,所以当含金的富气相流体收缩成富液相流体时,可以与浅部的天然降水或者富Fe流体发生任意比例的混合,导致了Cu和Au的卸载成矿,这应该是七宝山Cu-Au矿化主要的成矿机制,但是不排除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引发的金属矿物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Cu-Au矿床 斑岩系统 浅成热液系统 含子晶包裹体 气相收缩 流体沸腾 流体混合 七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巧勤 孙锐 +3 位作者 徐晓春 许心悦 安昱华 钱仕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钻孔岩心观察确定的岩石构造特征及钻孔剖面圈定的角砾岩空间分布特征,茶亭铜金矿床发育的隐爆角砾岩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筒状体,被隐伏的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包孕。根据角砾特征以及角砾间的裂隙和胶结物特征,可将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隐爆浆屑角砾岩、隐爆热液角砾岩和隐爆破裂角砾岩三类,三类隐爆角砾岩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以隐爆浆屑角砾岩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过渡为隐爆热液角砾岩→隐爆破裂角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基于隐爆角砾岩与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推测,岩浆—气液隐蔽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乃至卸载、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茶亭铜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浅成斑岩侵入体中,其围岩蚀变类型与分带,以及矿化呈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等地质特征显示其与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但矿化富集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体)的一致,且矿床同时发育角砾状、脉状、团块状矿化,矿脉中发育热液硬石膏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等地质特征又明显不同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文章将茶亭铜金矿床确定为一个与中酸性浅成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宣城茶亭 铜金矿床 角砾岩筒(体) 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型REE矿床成矿模式--以大陆槽REE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琰 陈超 +4 位作者 舒小超 郭东旭 李自静 赵海璇 贾玉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78-2000,共23页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流体来源和流体包裹体演化等方面与同一矿带内的其它矿床进行了详细对比,进一步总结了碳酸岩型(含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REE矿床的成矿过程。大陆槽矿床的No.1号和No.3号矿体均位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内,分别由不同隐爆角砾岩筒所控制。以往研究认为两个矿体的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侵位的年龄都在12Ma左右,本次研究发现在26.49±0.63Ma已经存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岩浆活动。大陆槽REE矿床受隐爆角砾岩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矿石类型以角砾岩型和风化型为主,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在手标本尺度和镜下很难辨认。通过野外观察、镜下矿物共生组合、包裹体显微测温等研究发现,大陆槽矿化过程和牦牛坪矿床相似,只是矿化规模较小,矿化阶段分为岩浆岩阶段-伟晶岩阶段(>600℃)-高温热液阶段(450~350℃)-低温热液阶段(<350℃),氟碳铈矿形成于热液阶段的晚期。根据伟晶岩阶段至热液阶段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发现多期次隐爆角砾活动导致大气降水和碳酸岩中脱出的CO_2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的密度(0.732~0.631g/cm^3)、压力(2436~101bar)逐渐降低,直至成矿。此外,岩相学观察和拉曼测试分析也表明包裹体从熔融包裹体过渡到含重晶石、萤石、天青石子晶的富CO_2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显示了成矿流体由岩浆至热液的转化过程。大陆槽矿床中的包裹体阴离子以SO_4^(2-)为主,气体以CO_2为主,成矿流体中阳离子主要为K^+、Na^+、Ca^(2+)、Sr^(2+)、Ba^(2+)和稀土元素阳离子,表明流体属于SO_4^(2-)-CO_2-H_2O体系,与矿带中其它矿床的成矿流体体系一致。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是岩浆水、大气水和碳酸岩脱碳作用形成的CO_2,后者导致热液方解石和氟碳铈矿的O同位素(氟碳铈矿和方解石:δ^(18)O=5.8‰~12.5‰)值升高。已有研究显示矿带中不同矿床的脉石矿物如重晶石、天青石的Sr-Nd-Pb同位素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的相关数值基本一致,表明这些脉石矿物来源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多期次隐爆角砾岩化作用及大陆槽断裂相关的构造活动促进了成矿流体的循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和风化型矿石的形成。尽管在大陆槽和牦牛坪矿床可以识别出表生氧化阶段,但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稀土矿化,热液阶段才是稀土沉淀的主要阶段。研究还强调了碳酸岩发育的大陆槽No.3矿体和里庄矿床主要出现的霓长岩化与矿化无关,而牦牛坪矿床地表并无霓长岩化蚀变。在以往和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碳酸岩-正长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槽矿床 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 角砾岩稀土矿床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堡子湾-九对沟金(钼)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龙灵利 王玉往 +3 位作者 王京彬 廖震 张会琼 唐萍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3-505,共13页
山西堡子湾金矿为一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新近在其南西9 km处的九对沟地区又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堡子湾金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成矿关系密切,矿区二长花岗(斑)岩为过铝质钙碱性岩石,w(SiO2)为74.22%,K2O/Na2O比值为0.88,w(K2O+Na2O)为3.... 山西堡子湾金矿为一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新近在其南西9 km处的九对沟地区又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堡子湾金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成矿关系密切,矿区二长花岗(斑)岩为过铝质钙碱性岩石,w(SiO2)为74.22%,K2O/Na2O比值为0.88,w(K2O+Na2O)为3.32%,铝饱和指数A/CNK为1.97,σ为0.35;ΣREE为66.4×10-6,无明显Eu异常(δEu=0.93)。九对沟钼矿则与流纹斑岩具成因联系,该流纹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性岩石,w(SiO2)为75.92%~77.0%,K2O/Na2O比值为1.94~44.67,w((K2O+Na2O)为5.48%~7.4%,铝饱和指数A/CNK为1.35~1.65,σ为0.91~1.61;ΣREE为80.6×10-6~100.2×10-6,具弱负Eu异常(δEu=0.49~0.74)。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两类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3301~0.706664,εNd(t)为-9.42^-19.39〕显示:它们可能来自Ⅰ型富集地幔,为同一源区岩浆演化而来的不同产物。氧化程度高、分异演化程度低的二长花岗质岩浆是形成堡子湾金矿床的重要控制因素,而相对氧化程度低、分异演化程度高的流纹质岩浆与九对沟钼矿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金钼矿床 山西堡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