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文坤 刘揆亮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527-4530,共4页
目的分析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CMUSE)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2月收治的1例CMUSE病例,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确诊或疑诊为CMUSE的个案报道,并对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CMUSE)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2月收治的1例CMUSE病例,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确诊或疑诊为CMUSE的个案报道,并对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与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22例患者,确诊18例,疑诊4例;男10例,女12例;中位年龄为32岁,自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年。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20例),腹胀(10例),恶心、呕吐(8例),便血、黑便(7例)等;实验室检查低清蛋白血症12例,便隐血试验阳性11例;11例行小肠镜检查,9例行胶囊内镜检查,8例行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均可见阳性改变;12例行手术治疗,7例术后复发;12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病情缓解,4例无效;1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效。结论 CMUSE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小肠多发浅表溃疡和肠腔狭窄是其典型表现。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激素为其一线治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开始用于治疗,其他治疗有营养支持、外科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 胶囊内窥镜 糖皮质激素类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萍 孙桦 +4 位作者 张烨 吴婕 王玉环 姜支农 黄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儿童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儿童CMUSE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和诊疗经过。并行文献复习,总结CMUSE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目的报道1例儿童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儿童CMUSE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和诊疗经过。并行文献复习,总结CMUSE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男,9岁6个月,因"反复贫血伴黑便6年"就诊。患儿3岁多出现口唇苍白,以"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欠佳,后相继出现反复柏油样便和腹痛,住院查炎症指标正常,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胶囊内镜示小肠多发环形狭窄伴溃疡,组织病理学未见特异性表现,诊断为CMUSE。予强的松龙和硫唑嘌呤口服,复查胶囊内镜,病变明显好转。目前随访8个月,患儿无复发。文献复习发现CMUSE好发于中青年,18~50岁占68.6%(35/51)。就诊前平均病程9.9年。CMUSE发病早期以腹痛(67.9%)、贫血(32.1%)和消化道出血(18.5%)为主要表现。胶囊内镜滞留率37.9%,再手术率29.7%。结论不明原因的反复黑便、贫血伴发小肠溃疡和狭窄性病变时需考虑CMUSE。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多溃疡狭窄小肠炎 小肠溃疡 小肠狭窄 贫血 消化道出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辅助小肠镜对狭窄型小肠克罗恩病与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刘荣雨 李白容 +3 位作者 孙涛 银新 李静 宁守斌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5-652,共8页
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对狭窄型小肠克罗恩病(CD)与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良性小肠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BAE检查后的诊治经过及治疗... 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对狭窄型小肠克罗恩病(CD)与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良性小肠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BAE检查后的诊治经过及治疗结局进行随访。通过对比基于BAE的临床诊断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评价BAE对狭窄型小肠CD及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狭窄型小肠CD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进行比较。结果67例良性小肠狭窄患者中4例失访、2例经随访纠正诊断为淋巴瘤,最终61例纳入研究。随访截至2021年10月30日,随访时间为28(4~73)个月。良性小肠狭窄的病因分别为CD(62.3%,38/61)、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1.5%,7/61)、小肠结核(6.6%,4/61)、缺血性小肠炎(4.9%,3/61)、放射性小肠炎(3.3%,2/61)、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小肠炎(1.6%,1/61)、嗜酸性粒细胞性小肠炎(1.6%,1/61)、梅克尔憩室相关小肠狭窄(1.6%,1/61)、肠型白塞病(1.6%,1/61)和病因不明(4.9%,3/61)。基于BAE的临床诊断和最终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80.3%(49/61)。BAE对狭窄型小肠CD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和82.6%。狭窄型小肠CD患者中BAE下狭窄处出现非横行溃疡和回肠合并非狭窄性溃疡的比例均高于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患者[53.1%(17/32)vs 16.7%(3/18)、38.9%(14/36)vs 0,P均<0.05],两组患者在镜下小肠狭窄的部位、程度、形态及是否存在纤维性狭窄、是否存在多发狭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AE对狭窄型小肠CD与其他非感染性良性小肠狭窄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但仍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检查手段和长期随访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辅助小肠镜 性小狭窄 克罗恩病 性多溃疡狭窄小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