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媒体适应性与隐性知识传播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振华
施琴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高校科研团队的沟通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媒体适应性,导致它们的信息传播功能也各异。"隐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沟通网络的媒体适用性,探讨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隐性知识传播能力,为高校科研团队的隐性知...
高校科研团队的沟通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媒体适应性,导致它们的信息传播功能也各异。"隐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沟通网络的媒体适用性,探讨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隐性知识传播能力,为高校科研团队的隐性知识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团队
沟通网络
媒体适应性
隐性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的“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构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修文
马力
孙仁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4,共4页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过程,"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析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和"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关系,剖析高校课...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过程,"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析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和"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关系,剖析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基于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的"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传播
与整合
范式
课程教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宏淼
闫辛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为了通过正式的师徒制传承与非正式接触两种途径有效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传播,建立以上两种途径构成的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隐性知识在双重网络中持续传播的阈值条件,并利用实际的网...
为了通过正式的师徒制传承与非正式接触两种途径有效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传播,建立以上两种途径构成的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隐性知识在双重网络中持续传播的阈值条件,并利用实际的网络结构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一种途径沟通的次数过多,容易引起自我损耗,导致其通过另一途径传播隐性知识的效率降低;当组织人际信任程度较高时,适度增大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两种途径沟通的总次数,可使传播效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传播
双重网络
自我损耗
传播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朱方策
戴海金
钟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1,126,共4页
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是目前组织行为领域一个热点,学者们已经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功能及其行为,但并未涉及到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在对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因素进行划分...
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是目前组织行为领域一个热点,学者们已经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功能及其行为,但并未涉及到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在对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因素进行划分,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组织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途径,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隐性知识传播
影响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职软件课程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显刚
庄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28-130,共3页
知识的形态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应以隐性知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策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隐性知识管理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平...
知识的形态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应以隐性知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策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隐性知识管理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平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挖掘、归纳和传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
知识
挖掘
隐性
知识
归纳
隐性知识传播
高职
软件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媒体适应性与隐性知识传播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振华
施琴芬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科研处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63)
文摘
高校科研团队的沟通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媒体适应性,导致它们的信息传播功能也各异。"隐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沟通网络的媒体适用性,探讨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隐性知识传播能力,为高校科研团队的隐性知识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团队
沟通网络
媒体适应性
隐性知识传播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的“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构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修文
马力
孙仁云
机构
西华大学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4,共4页
基金
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700348)
四川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08ZC011)
+1 种基金
2010年四川省地方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0Syq201)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SYJXSFZX0702)
文摘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过程,"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析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和"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关系,剖析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基于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的"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的思考。
关键词
隐性知识传播
与整合
范式
课程教学范式
分类号
G64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宏淼
闫辛
机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
出处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101143,719011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8YJC630220).
文摘
为了通过正式的师徒制传承与非正式接触两种途径有效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传播,建立以上两种途径构成的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隐性知识在双重网络中持续传播的阈值条件,并利用实际的网络结构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一种途径沟通的次数过多,容易引起自我损耗,导致其通过另一途径传播隐性知识的效率降低;当组织人际信任程度较高时,适度增大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两种途径沟通的总次数,可使传播效率达到最大.
关键词
隐性知识传播
双重网络
自我损耗
传播
阈值
Keywords
tacit knowledge transmission
dual networks
ego depletion
transmission threshold
分类号
G209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朱方策
戴海金
钟源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1,126,共4页
文摘
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是目前组织行为领域一个热点,学者们已经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功能及其行为,但并未涉及到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在对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因素进行划分,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组织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途径,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隐性知识传播
影响
网络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职软件课程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显刚
庄严
机构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
白城师范学院讲师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28-130,共3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教学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07]397号)
文摘
知识的形态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应以隐性知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策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隐性知识管理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平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挖掘、归纳和传播的过程。
关键词
隐性
知识
挖掘
隐性
知识
归纳
隐性知识传播
高职
软件课程开发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的媒体适应性与隐性知识传播
杨振华
施琴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的“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构建
赵修文
马力
孙仁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重网络中考虑自我损耗机制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
朱宏淼
闫辛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
朱方策
戴海金
钟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职软件课程开发与实践
陈显刚
庄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