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原种繁殖技术规程的应用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瑞茂 侯国佐 +2 位作者 王华 冉茂友 杜才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0-43,共4页
通过整理提纯并按已制定的繁殖技术规程所繁殖的原原种(原种繁殖群体,下同)和原料(制种母本群体,下同)的不育率均可在较高水平上保持高度稳定,分别可达到49.8%-50.6%和49.1%-49.8%;其异形株率原原种可控制在0.17%-... 通过整理提纯并按已制定的繁殖技术规程所繁殖的原原种(原种繁殖群体,下同)和原料(制种母本群体,下同)的不育率均可在较高水平上保持高度稳定,分别可达到49.8%-50.6%和49.1%-49.8%;其异形株率原原种可控制在0.17%-0.5296,原种可控制在0.38%-0.52%;初花整齐,原种从第一株初花到全部植株开花可控制在25天以下,其中95.3-99.6%的植株初花在15天的延续期内。用所繁殖的原种配制的杂交种油研五号在大面积生产上所生产的商品菜籽的芥酸含量可稳定在1.2-1.24%,含油量可稳定在39%左右,其杂交种丰产性和抗性得到了稳定并略有增强,多年来大面积平均产量在1884.0-1957.5kg/hm2,这说明达到了连年保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潜力.并稳定其优良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原种繁殖 隐性核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不育株与可育株性状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廷波 赵继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株和可育株性状的差异,以13个不育系为材料,对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籽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育株与可育株间的性状存在差异。不育株比可育株的株高增加13.64cm、主...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株和可育株性状的差异,以13个不育系为材料,对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籽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育株与可育株间的性状存在差异。不育株比可育株的株高增加13.64cm、主花序增长9.89cm、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增加5.48个、单株总有效分枝数增加5.9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91.0角、千粒重增加0.54g,增加达显著水平;不育株比可育株的根颈粗降低2.11mm、角粒数降低5.8粒、有效结角率降低8.87百分点、单株产量降低4.89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不育株与可育株菜籽的10个品质指标均较接近,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质 植株性状 隐性核雄性不育 不育株 可育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巩养仓 张雪林 +2 位作者 张兴平 彭凡嘉 张志刚 《中国种业》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综述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基础理论、品系改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双隐性核不育系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隐性核雄性不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典败型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ap90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驰 陈代波 +13 位作者 孙志豪 彭泽群 Adil Abbas 贺登美 张迎信 程海涛 于萍 马兆慧 宋建 曹立勇 程式华 孙廉平 占小登 吕文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9-1582,共14页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Zhonghui 8015,wild-type,WT)筛选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典败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abortive pollen 90(ap90)。突变体ap90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株型、分蘖数、抽...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Zhonghui 8015,wild-type,WT)筛选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的典败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abortive pollen 90(ap90)。突变体ap90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株型、分蘖数、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花药瘦小、呈淡乳黄色、花粉完全典败。花药发育不同阶段的半薄切片观察结果显示,ap90突变体内的花药壁细胞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降解异常,小孢子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壁结构、无法完成淀粉充实过程,最终小孢子细胞退化成细线状、花药亦无法开裂。花药和花粉外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ap90的花药外壁皱缩,角质层排列更紧密;花药内壁乌氏体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而混乱;花粉细胞呈干瘪状,花粉外壁表面的孢粉素形态异常、呈不规则排列。遗传分析表明,ap90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的初步定位将该突变位点定位于水稻7号染色体长臂RM21421和RM21435之间491.73 kb区间内;进一步的Mut-Map测序分析证实该区间内LOC_Os07g22850的第2个外显子区存在1个37 bp的缺失和1处单碱基替换,使得其编码序列发生移码、转录和翻译提前终止,导致出现ap90中的花粉完全典败和小穗不育表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花药中特异表达,OsAP90蛋白主要定位在内质网上。qPCR检测结果表明,ap90突变体中许多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了该突变位点的影响,进一步证明OsAP90在水稻花药发育的乌氏体形成、花粉壁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 ap90 Mut-Map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西青 方才臣 +1 位作者 邓联武 万向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机会。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玉米、番茄和拟南芥等材料中存在的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我们期望利用这些基因信息和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定点突变技术),创制更多的水稻不育基因,同时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难题,开创新的杂交育种途径,拓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 定点突变技术 育种技术体系 种子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无芽鞘紫线的香型环境非敏感隐性核雄性不育种质
6
作者 杨佳欣 管玉圣 +7 位作者 杜润 李贤勇 蔡座坤 王楚桃 阳启样 何永歆 朱子超 张毅 《中国水稻科学》 2025年第5期643-649,共7页
【目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环境非敏感型隐性核雄性不育是第三代杂交稻的必需性状,而香味是许多水稻育种计划的重要目标。另外,水稻芽鞘紫线是极早期表现的一种明显稳定的花青素性状,有利于杂交种纯度的简单、快速和... 【目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环境非敏感型隐性核雄性不育是第三代杂交稻的必需性状,而香味是许多水稻育种计划的重要目标。另外,水稻芽鞘紫线是极早期表现的一种明显稳定的花青素性状,有利于杂交种纯度的简单、快速和准确鉴定。本研究目的是将II-32B制备成香型、无芽鞘紫线的环境非敏感型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为研发方便纯度鉴定的香型第三代杂交稻创造核心种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同时对优良水稻亲本II-32B的花粉发育相关基因OsbHLH141、香味基因OsBadh2以及芽鞘紫线基因OsMYB76进行敲除。【结果】获得了三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材料,突变体表现为芽鞘紫线等花青素性状缺失,稻米具有香味且雄性不育。【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以II-32B为背景的香型、无芽鞘紫线的环境非敏感型隐性核雄性不育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非敏感 隐性核雄性不育 香味 芽鞘紫线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隐性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显 王鸣 +2 位作者 马建祥 张进升 杨建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西瓜DT2-1隐性核型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药发育在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四分体;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细胞无明显界限,绒毡层细胞异常、多层、体积小...  对西瓜DT2-1隐性核型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药发育在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四分体;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细胞无明显界限,绒毡层细胞异常、多层、体积小、排列紧密,影响绒毡层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导致四分体不能正常分离产生四分小孢子,进而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而导致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隐性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国训 靳力争 +2 位作者 任志雨 鲁福成 陆子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64,共3页
以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01-3AB为不育源,根据其所携带的雄性不育隐性核基因和转育目标自交系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设计转育方案,通过杂交、自交、回交、成对兄妹交等方法,向3个芹菜自交系转育核不育基因。转育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新芹菜雄性... 以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01-3AB为不育源,根据其所携带的雄性不育隐性核基因和转育目标自交系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设计转育方案,通过杂交、自交、回交、成对兄妹交等方法,向3个芹菜自交系转育核不育基因。转育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新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结籽正常,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相关性状与父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雄性不育隐性基因 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花粉型核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轩丹丹 孙廉平 +7 位作者 张沛沛 张迎信 吴玮勋 杨正福 占小登 沈希宏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半薄切片观察;并对其成熟期的花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突变体分别与中恢8015和02428杂交,构建BC_1F_1、F_1株系和BC_1F_2、F_2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whf41突变体的花药瘦小且呈透明乳白色,花药中不包含花粉粒细胞;半薄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外壁,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而不进行程序性死亡,最终膨胀的绒毡层和花粉细胞碎片逐渐融合并充满药室;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发现突变体花药内外壁均呈平滑状而缺乏脂类物质,花粉细胞逐渐破碎并降解。遗传分析表明,whf41突变体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XD-5和XD-1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45.6 kb,其中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该区间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LOC_Os03g07250的第4个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替换和3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翻译序列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的缺失,致使其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该表型。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whf41突变体中CYP704B2和一系列花药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下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断,Os WHF41是CYP704B2的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进一步明确CYP704B2在水稻花药脂质合成与花粉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hf41 隐性核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对比及生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赛 贾利 +6 位作者 王艳 张强强 陈友根 江海坤 方凌 张其安 董言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61,共7页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隐性核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2 位作者 李延莉 周熙荣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产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雄性不育 双低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泽群 龚柯 +11 位作者 陈代波 李延慧 孙志豪 陈驰 于萍 张迎信 周正平 廖飞飞 程式华 曹立勇 占小登 孙廉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8-1080,共13页
本研究从籼稻中恢8015经甲基磺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诱变的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1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突变体tip2-zh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分蘖数、分裂角度、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花药瘦小、... 本研究从籼稻中恢8015经甲基磺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诱变的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1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tip2-zh。突变体tip2-zh与野生型中恢8015在株高、分蘖数、分裂角度、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花药瘦小、细长且呈半透明状,花药中无成熟花粉细胞;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显示,tip2-zh减数分裂异常,花粉母细胞不能生成小孢子细胞,绒毡层空泡化、降解延迟,最终不能形成有活力的花粉粒。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花药外壁的蜡质和角质等线状物质更加浓缩、内壁呈光滑圆润但不规则分层状态、花粉细胞最终降解破碎。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对目的基因的图位克隆证实,该突变位点位于水稻第1号染色体长臂JX21和JX26之间27 kb区间内;测序分析发现该区间内bHLH转录因子TIP2/bHLH142(LOC_Os01g18870)的第1个外显子区存在1处单碱基替换,由野生型的C替换成T,使得其编码的氨基酸直接替换为终止密码子,转录和翻译提前终止,导致出现该不育表型。qPCR检测结果表明,tip2-zh突变体中许多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了该突变位点的影响,进一步证明TIP2-ZH在水稻花药发育的脂质合成、绒毡层降解以及花粉壁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核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tip2-z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光A不育系的遗传鉴定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2 位作者 周宏俊 王均明 牟方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对墨西哥半野生棉转育后代中的显性无短绒具长绒和隐性核不育光A材料进行遗传鉴定表明,光A不育性受msc1基因控制。控制光籽特性基因与显性光籽N1为非等位基因。光A光籽纯合态为低衣分,杂合态为高衣分。在遗传背景相同下,光... 对墨西哥半野生棉转育后代中的显性无短绒具长绒和隐性核不育光A材料进行遗传鉴定表明,光A不育性受msc1基因控制。控制光籽特性基因与显性光籽N1为非等位基因。光A光籽纯合态为低衣分,杂合态为高衣分。在遗传背景相同下,光籽组合产量优于毛籽组合。但因光A纯合态的低衣分,其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时皮棉产量降低,故光A不育系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有优势又有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隐性核雄性不育 遗传鉴定 利用 光A不育系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2号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勇翔 汪强 +2 位作者 赵莉 张祎 张银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0期1-2,4,共3页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570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皖芝12号 隐性核雄性不育保持系 三系杂交种 株型特征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勇翔 汪强 +2 位作者 赵莉 张祎 张银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1期1-2,4,共3页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 隐性核雄性不育保持系 株型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