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合约理论及其新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建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早期隐性合约理论的基本思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隐性合约理论在近期的发展和完善情况,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隐性合约理论的创新及局限性。
关键词 隐性合约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劳动力市场 隐性合约理论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合约理论视角下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凌 陈宥任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员工为主体指出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合约 体面劳动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激励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光兴 蒲勇健 覃燕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针对团队激励内在的搭便车问题,以动态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团队生产中存在横向监督这一合理假设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动态激励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这种在第一阶段采用严格群体激励相容合约,在第二阶段采用... 针对团队激励内在的搭便车问题,以动态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团队生产中存在横向监督这一合理假设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动态激励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这种在第一阶段采用严格群体激励相容合约,在第二阶段采用个体激励相容合约的动态激励机制,通过两阶段重复博弈就能够在风险回避和随机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下唯一地实施团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合约 横向监督 团队合作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向监督的联合激励合约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光兴 蒲勇健 覃燕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162,166,共5页
标准委托代理理论给出的独立激励合约只能实现二级最优努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横向监督下即当独立代理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时的最优激励合约,指出同时基于个人产出和他人产出的联合激励合约能够在横向监督下实现一级最优努力.结果表明... 标准委托代理理论给出的独立激励合约只能实现二级最优努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横向监督下即当独立代理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时的最优激励合约,指出同时基于个人产出和他人产出的联合激励合约能够在横向监督下实现一级最优努力.结果表明,横向监督使代理人之间能够签订隐性边合约,而第一阶段采用严格团体激励相容合约,第二阶段采用个体激励相容合约的动态联合激励合约机制,使得隐性边合约规定的报复机制既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因此能够实现最优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监督 联合激励合约 隐性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金生产率理论: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供给边视角 被引量:12
5
作者 阳义南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49-55,共7页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与规模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积极作用的考虑,导致企业和雇主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这又源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缺位。本文基于供给边视角,通过文献综述了企业年金影响职工...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与规模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积极作用的考虑,导致企业和雇主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这又源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缺位。本文基于供给边视角,通过文献综述了企业年金影响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的具体机制及其积极作用,最后指出养老金生产率理论对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启示及其对养老金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劳动生产率 隐性合约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与中国的选择——从监管专业化效率的约束条件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华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4,共5页
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监管专业化效率的基础条件之一 ,但由于西方国家实践中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成为金融监管体系中颇有争议的政策性议题。评价储蓄保障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只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参照体系 ,并运用比较制度分析工具 ... 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监管专业化效率的基础条件之一 ,但由于西方国家实践中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成为金融监管体系中颇有争议的政策性议题。评价储蓄保障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只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参照体系 ,并运用比较制度分析工具 ,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作为正式制度的存款保险制度与以非正式制度形式客观存在着的政府与储户之间的隐性保险合约相比较 ,在实现保证金融稳定等同样目标的前提下 ,存款保险制度的成本更低 ,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 ,处于转轨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体系 ,应该建立作为正式制度的存款保险制度 ,以替代隐性存款保险合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保障制度 中国 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监管体系 隐性合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