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慧 胡胜武 +1 位作者 李玮 于澄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8,124,共9页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杂种优势,阐明其雄性不育的机理。【方法】以引进的油菜杂交种"皖油14"为材料,采用自交、姊妹交、测交的方法,对其后代进行选育;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选育得到的纯合两...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杂种优势,阐明其雄性不育的机理。【方法】以引进的油菜杂交种"皖油14"为材料,采用自交、姊妹交、测交的方法,对其后代进行选育;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选育得到的纯合两型系中的可育株1740B、不育株1740A及全不育系1740CA植株的雄蕊发育特点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选育得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临保系1740C和纯合两型系1740AB。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可育株1740B的雄蕊发育正常,可形成成熟的花粉粒,花药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孢原细胞时期、造孢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期、减数分裂期、单核花粉期、二核花粉期和三核花粉期;纯合不育株1740A的雄蕊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后期,由于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不能解体和绒毡层细胞的径向肥大,使得四分体被挤向药室中央且原生质体浓厚,然后逐渐解体死亡,最后整个花粉囊萎缩变形;全不育系1740CA的花粉败育过程从小孢子时期到二核期均有发生,花粉细胞外只能形成极薄的一层花粉壁,绒毡层脱落并径向肥大,将花粉细胞挤向药室中央,花粉细胞质逐渐降解,细胞变形,最终变成一个无内容物的空壳。【结论】利用"临保系"进行测交选育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辨别遗传分离比例的差异;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中,纯合不育株与杂合不育株的雄蕊败育时期及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 临保系 纯合两型系 全不育系 花粉败育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1665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雪梅 董振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1665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1)不育株花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出现异常,部分花粉母细胞细胞分裂相不均等分裂或分裂异常,导致部分四分体形状异常。(2...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1665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1)不育株花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出现异常,部分花粉母细胞细胞分裂相不均等分裂或分裂异常,导致部分四分体形状异常。(2)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开始生长膨大,单核花粉时期出现液泡化和巨型化,侵占药室,使得小孢子不能正常释放或无法继续发育;部分释放出的小孢子未及时形成花粉壁,阻碍花粉继续发育,不能发育形成二核期和三核期花粉,导致花药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花药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凤祥 胡宝成 +5 位作者 李强生 侯树敏 吴新杰 费维新 李成 陈维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5,68,共4页
皖油 14(原C0 2 2 )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具有丰产、稳产、优质 (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 )、抗 (耐 )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 2 6 6 1kg/hm2 ,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7.2 % ,比对照中油82 1增产 2 2 .9... 皖油 14(原C0 2 2 )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具有丰产、稳产、优质 (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 )、抗 (耐 )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 2 6 6 1kg/hm2 ,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7.2 % ,比对照中油82 1增产 2 2 .9%。全国 (长江下游区 )区试平均产量 2 149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2 .6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芥酸含量为 0 .36 % ,硫甙含量为 31.2 μmol/g ,含油量达 4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核不育 皖油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凤祥 胡宝成 +3 位作者 李强生 侯树敏 吴新杰 费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皖油 18 (原代号 7C2 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 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2 0 0 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 2号 (对照 ,双高杂交种 )增产 8%~ 10 %左右 ,较中油 82 1(对照 ,双高常规种 )增产 15 %左右 ;抗... 皖油 18 (原代号 7C2 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 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2 0 0 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 2号 (对照 ,双高杂交种 )增产 8%~ 10 %左右 ,较中油 82 1(对照 ,双高常规种 )增产 15 %左右 ;抗寒抗倒耐肥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全生育期 2 2 5d左右 ,较秦油 2号早 3~ 4d ,较中油 82 1迟 1~ 2d ;1999~ 2 0 0 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 18含油量为 43 .0 4% ,芥酸含量为 4.92 % ,硫甙含量为 2 8.5 4μmol/g ;皖油 18丰产稳产性好 ,地区适应性广 ,株型合理 ,经济系数高 ,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皖油18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的选育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宏仕 伍林涛 +3 位作者 张敏琴 雷绍林 喻时周 向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中,临保系的选育是基础,纯合两型系的选育是关键,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由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育性受2对重叠基因和1对上位基因抑制[1],分离较为复杂,不育株率比例干扰较大,选育世代较长。...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中,临保系的选育是基础,纯合两型系的选育是关键,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由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育性受2对重叠基因和1对上位基因抑制[1],分离较为复杂,不育株率比例干扰较大,选育世代较长。本研究以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油分较低(含油量42.32%)的全不育系HF 1AC系为母本,通过在杂交后代的苗期或初花期提取油菜嫩叶DNA,标记上位基因Rf,结合生物学性状观察及品质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测交、自交,成功选育了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60AB的品质为芥酸0.73%、硫甙24.44μmol/g(饼)、含油量48.73%、种子蛋白24.07%;60C的品质为芥酸0.45%、硫甙29.62μmol/g(饼)、含油量45.23%、种子蛋白27.13%;60AB与60C配制的全不育系60AC的品质为芥酸0.72%、硫甙29.63μmol/g(饼)、含油量45.38%、种子蛋白26.68%。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育系及同型临保系上的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隐性 上位 核不育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新杰 陈凤祥 +4 位作者 胡宝成 李强生 江莹芬 荣松柏 黄晓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4-538,共5页
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 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高温胁迫 育性 自交结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新杰 陈凤祥 +4 位作者 胡宝成 李强生 江莹芬 荣松柏 黄晓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741,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 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不育株为轮回亲本,临保系204TAM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F_1、BC_(1-2)均为不育株群体,从中选择与9012AB相似的不育单株经35℃光照持续处理15h后,用其中育性转换株与9012AB中不育株进行回交转育。在BC3群体中选择与9012AB同型的不育单株,经同样高温胁迫处理后,从育性转换株自交后代的可育株群体中选育出9012AB的同型临保系9012T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临保系 纯合两用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H1A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华胜 张尧锋 +3 位作者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张冬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1077-1079,共3页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应用该不育系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浙油杂1号、浙油杂2号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 核不育系 ZH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宏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71-74,共4页
通过对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利用的遗传机理及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选育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应用的优势、几个生产上主要应用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品种... 通过对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利用的遗传机理及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选育途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应用的优势、几个生产上主要应用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品种介绍以及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性核不育三系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为油菜育种工作者对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研究的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 核不育 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现状
10
作者 沙学延 周傲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39,共3页
植物雄性不育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引起不育的原因有遗传、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遗传的雄性不育性依基因载体又有“三型学说”、“二型学说”和“一型学说”之分。目前普遍为接受的是“二型学说”。
关键词 基因 植物雄性不育 研究现状 上位基因 遗传与环境 显性不育基因 隐性遗传 甘蓝型油菜 质核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粱全1504A的选育研究
11
作者 张国兵 周棱波 +3 位作者 汪灿 徐燕 白俊霞 邵明波 《中国种业》 2016年第6期57-60,共4页
粱全1504A是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可育株连续自交、测交、兄妹交育成纯合两型系(粱纯4A),与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不育株和从贵州省油菜所引进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黄籽临保... 粱全1504A是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可育株连续自交、测交、兄妹交育成纯合两型系(粱纯4A),与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不育株和从贵州省油菜所引进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黄籽临保系(S2375C-15)杂交转育的临保系(粱临4C)组配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株型紧凑,含油量较高,一般配合力较高,组配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杂交油菜组合丰产性好,抗性好,品质性状优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 核不育系 粱全1504A 含油量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ZWA的遗传利用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军 张太平 +1 位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 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 ,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 Rf Rf或 Rfrf时 ,植株表现为不育(m1 m1 m2 m2 ... 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 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 ,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 Rf Rf或 Rfrf时 ,植株表现为不育(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rf) ,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三对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rfrf)。纯合两型系不育株(m1 m1 m2 m2 Rf Rf)与可育株 (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 Rf)兄妹交 ,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 1∶ 1;可育株自交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 m1 m1 m2 m2 Rf Rf不育株与临保系 (m1 m1 m2 m2 rfrf)测交可获得基因型为 (m1 m1 m2 m2 Rfrf)全不育系 ,全不育系与相应恢复系 (M1 M1   或 M2 M2    )杂交可获得全可育杂交种 ,从而将隐型核不育系 ZWA的三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材料ZWA 遗传机制 纯合两型系 上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的遗传差异分析
13
作者 李德文 王瑞 +2 位作者 张太平 魏忠芬 王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8,共6页
利用50对多态性位点丰富的SSR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WAB与21份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进行遗传差异分析。50对引物在22份材料间共检测到139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1~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2.8个,多... 利用50对多态性位点丰富的SSR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WAB与21份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进行遗传差异分析。50对引物在22份材料间共检测到139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1~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2.8个,多态性比率为51.3%。聚类分析表明ZWAB与国内来源于S45 AB、117 AB的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背景来源于国外的甘蓝型油菜,属一种新型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SSR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双低高油杂交种核优46及高产栽培技术
14
作者 陈凤祥 胡宝成 +5 位作者 吴新杰 李强生 侯树敏 费维新 范志雄 江莹芬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核优46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Y204A作母本,与自交系049003组配育成的高油抗逆强优势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200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 核优46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Y204A作母本,与自交系049003组配育成的高油抗逆强优势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200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1.42 kg,较对照皖油14增产7.0%。全生育期平均230.1 d,比皖油14号早0.4 d。株高平均171.6 cm,有效分枝部位适中,平均43.6 cm,结角密,平均1.25个/cm,主花序长平均69.5 cm,有效分枝较多,一次分枝平均9.7个,二次分枝平均6.9个,全株有效角果数多,平均482个,平均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 g,种皮褐黑色。省区试平均芥酸含量为0.45%,硫甙含量为20.38μmol/g饼,含油量为43.75%。抗病性、抗寒性强,明显优于对照;抗倒性中等。该品种地区适应性广,适宜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核不育 核优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性状在油菜杂交种纯度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西源 黄吉祥 +2 位作者 柳寒 潘兵 赵坚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为了将花叶性状转入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中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在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不育株与花叶型油菜品系羽叶87的杂交后代中,利用2个与育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获得具有... 为了将花叶性状转入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中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在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不育株与花叶型油菜品系羽叶87的杂交后代中,利用2个与育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获得具有花叶性状的两型系和临保系。结果表明,可通过F_2世代选育法、系谱法和回交法3种途径选育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在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的繁殖以及花叶全不育系的配制过程中,可通过去除非花叶杂株来确保纯度。因此,花叶性状作为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可以应用于油菜的杂种生产来控制种子的纯度。本研究结果为杂交种的纯度控制提供了一条简捷且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形态标记 花叶 隐性上位核不育 杂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新杰 胡宝成 +5 位作者 陈凤祥 李强生 侯树敏 费维新 黄晓荣 江莹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时保持系12-148TAM中发现了乳白花自然突变体,经4~5代自交,同时测定其保持率,选育出乳白花临保系WF12-148TAM。经初步遗传分析,该乳白花性状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其对油菜生长没有明显的负效应,是一个优良的新... 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时保持系12-148TAM中发现了乳白花自然突变体,经4~5代自交,同时测定其保持率,选育出乳白花临保系WF12-148TAM。经初步遗传分析,该乳白花性状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其对油菜生长没有明显的负效应,是一个优良的新型形态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乳白花 形态标记性状 隐性上位核不育 临保系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温敏GMS TE5A幼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可琪 王莎莎 +2 位作者 曾新华 闫晓红 吴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2-299,共8页
为进一步解析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MS)TE5A的不育机理,筛选与育性蛋白Bna A.tsMs互作的重要蛋白。提取不育系TE5A的幼蕾(直径≤2mm)总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酵母... 为进一步解析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MS)TE5A的不育机理,筛选与育性蛋白Bna A.tsMs互作的重要蛋白。提取不育系TE5A的幼蕾(直径≤2mm)总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和诱饵载体p GBKT7-Bna A.tsMs,转化酵母菌株Y2H gold,检测其毒性和自激活活性,通过Mating方法筛选与蛋白Bna A.tsMs互作的蛋白,并根据基因注释推测其功能。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TE5A幼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文库库容量为2×107cfu,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8kb。发现诱饵载体p GBKT7-Bna A.tsMs对酵母没有毒性,没有自激活活性。筛选出49个候选互作蛋白,其中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测点蛋白(BUBR1)、周期蛋白D3(cyclin-D3)和F-box蛋白(FBW2)三个互作蛋白可能与该不育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该不育系TE5A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BnaA.tsMs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克杂交油菜制种世界性难题 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油菜育种专家陈凤祥研究员 被引量:1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3期1-1,共1页
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油菜科研人员的高新技术成果“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项成果被国家科技部高度评... 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油菜科研人员的高新技术成果“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项成果被国家科技部高度评价为“解决了杂交油菜选育和制种技术中世界性难题”。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安徽省农科院陈凤祥研究员出席了表彰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杂交油菜 制种方法 研究员 世界性 育种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隐性上位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推出杂交油菜新品种
19
《农家致富》 2009年第3期19-19,共1页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兼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该项目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分子标记选择技术体系为平台,筛选出隐性...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兼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该项目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分子标记选择技术体系为平台,筛选出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8个,研究完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 杂交油菜 安徽省 隐性上位核不育 现代生物技术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选择 基因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