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地铁车体轻量化设计
1
作者 杜子学 化杨 +2 位作者 文孝霞 杨震 黄淋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134,共6页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钣金件,进行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轻量化优化设计;车体的刚度、模态等多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的车体隐式参数化建模及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应用于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地铁车体 隐式参数化模型 灵敏度 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楠 高卫民 戴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引入隐式参数化模型的概念,并结合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对车身模型各项特性参数进行有效设置,可实现运算过程无须人工干预的优化循环,对车身结构进行形状与拓扑优化。以某车型为例,对前保险杠与碰撞盒组成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基于耐撞... 引入隐式参数化模型的概念,并结合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对车身模型各项特性参数进行有效设置,可实现运算过程无须人工干预的优化循环,对车身结构进行形状与拓扑优化。以某车型为例,对前保险杠与碰撞盒组成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基于耐撞性能的优化。优化后结构对于增强车身耐撞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参数化模型 车身结构优 耐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登峰 蔡珂芳 +1 位作者 马明辉 张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6,624,共8页
本文在白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引入"CAE驱动设计"的思想,采用SFE-CONCEPT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隐式全参数化模型,通过与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对比,验证了所建参数化白车身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逐步优化方法,结合白车身性能... 本文在白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引入"CAE驱动设计"的思想,采用SFE-CONCEPT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隐式全参数化模型,通过与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对比,验证了所建参数化白车身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逐步优化方法,结合白车身性能匹配补充轻量化设计的思想,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白车身静、动态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获得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案。优化前后白车身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白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变化不大(分别下降0.2%和0.6%)情况下,车身整体长、宽和高分别增加了15,13和9mm,车身1阶弯曲和1阶扭转模态频率分别提高了5.6%和9.2%,车身质量减轻了19.9kg,轻量率达5.76%,取得了明显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隐式参数化模型 梁断面形状优 轻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多学科轻量化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子学 杨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88,共4页
在某跨坐式单轨车辆头车车体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车体模型,并根据车体空间布置情况,设定了车体骨架5个厚度变量和4个形状变量的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了近似模型,得到了输入变量与性能指标之间... 在某跨坐式单轨车辆头车车体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车体模型,并根据车体空间布置情况,设定了车体骨架5个厚度变量和4个形状变量的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了近似模型,得到了输入变量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轻量化优化,获得了满足一阶扭转模态、一阶弯曲模态及弯曲刚度多学科性能要求的前期全参数化车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坐单轨车辆 车体 隐式参数化模型 多学科优 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参数化模型的白车身多学科设计优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史国宏 陈勇 +2 位作者 姜欣 江峰 杨雨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8-931,946,共5页
在某车型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并根据整车的空间布置,设定了车身架构关键参数的有效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近似模型,分析了白车身架构关键参数对刚度、模态和被动安全性的... 在某车型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并根据整车的空间布置,设定了车身架构关键参数的有效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近似模型,分析了白车身架构关键参数对刚度、模态和被动安全性的影响;最后进行整车优化,获得了满足刚度、模态和被动安全性能等多学科性能要求的前期白车身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隐式参数化模型 多学科设计优 刚度 模态 被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