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的维度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继平 郭秀梅 王兴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5-885,共11页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和发展,道德隐喻的研究焕发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三个维度考察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实验1的结果显示,红白颜色可能并不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表征。实验2表明,左右位置与道德概念交...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和发展,道德隐喻的研究焕发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三个维度考察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实验1的结果显示,红白颜色可能并不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表征。实验2表明,左右位置与道德概念交互作用显著,左边、右边位置分别与不道德概念、道德概念存在一致的隐喻表征。实验3发现,正斜字体对道德概念的判断具有干扰作用,正体字与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斜体字与不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研究表明:左右位置、正斜字体与道德概念存在一定的隐喻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概念 红白颜色 左右位置 正斜字体 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1-1346,共16页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相比明亮环境,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道德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 被引量:98
3
作者 俞燕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2,共9页
隐喻相似性表征方式研究是多模态隐喻研究重点之一,而新闻漫画隐喻则是多模态隐喻的重要语类之一。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角度看,新闻漫画隐喻表征的模态实现和配置呈规律性体现,主要可分为六类,这六类方式与其映射内容、映射方式特点等... 隐喻相似性表征方式研究是多模态隐喻研究重点之一,而新闻漫画隐喻则是多模态隐喻的重要语类之一。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角度看,新闻漫画隐喻表征的模态实现和配置呈规律性体现,主要可分为六类,这六类方式与其映射内容、映射方式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相当的理据性,并呈现出鲜明的语类特点。新闻漫画隐喻表征方式研究丰富了多模态隐喻语类特点研究,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新闻漫画隐喻 映射 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研究——以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芳 刘诗萌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1期34-45,共12页
结合国内外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的相关成果,在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框架内,以中华环保基金会官网上收集的90篇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为语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该类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表征类型及其隐喻映射的语类特点。研究表明,... 结合国内外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的相关成果,在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框架内,以中华环保基金会官网上收集的90篇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为语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该类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表征类型及其隐喻映射的语类特点。研究表明,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中存在六种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图像、文字、文图是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的三种主要模态,而图像-文字、图像-文图两类表征的出现频率最高。论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并阐释了多模态隐喻表征背后的认知理据,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研究,同时也为公益广告设计者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表征的对话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广泛存在于各类语篇中的隐喻表征并不总是客观地反映现实。它控制被表征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折射出语篇生产者观察事物不同的视角以及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反映了他们之间问和答以及同意或反对的关系。隐喻表征的这种对话性在微观言语活... 广泛存在于各类语篇中的隐喻表征并不总是客观地反映现实。它控制被表征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折射出语篇生产者观察事物不同的视角以及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反映了他们之间问和答以及同意或反对的关系。隐喻表征的这种对话性在微观言语活动和跨越时空的互动言语中都有所体现。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隐喻表征起到建立某种社会关系,维护或挑战某种权利关系的功能;而不同主体在不同场合对同一隐喻表征的肯定或否定、扩展或细化,构成了跨越时空的辩论语篇,间接表达了对同一个重大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因此研究隐喻表征的对话性成为阐释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表征 对话性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隐喻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8-313,共6页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具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具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道德 道德隐喻 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
7
作者 熊春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9-151,共3页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权力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垂直空间隐喻、大小隐喻和颜色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权力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垂直空间隐喻、大小隐喻和颜色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叠加与叙事隐喻——电影《第二十条》分析
8
作者 周星 里晓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共6页
202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第二十条》成为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影片以平实活泼的镜头语言、扎实的叙事基础直面现实症候,为现实主义题材增加了生活化的喜剧外壳。同时影片以时间和空间元素的强化作为叙事的内在推动力,以其生活琐事为联结... 202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第二十条》成为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影片以平实活泼的镜头语言、扎实的叙事基础直面现实症候,为现实主义题材增加了生活化的喜剧外壳。同时影片以时间和空间元素的强化作为叙事的内在推动力,以其生活琐事为联结点,串联起三个不同空间中的案件,成为社会现实的隐喻表征,展现出人性中灰暗的褶皱处。影片高扬主旋律精神,通过对社会生态的真实描摹与幽暗人性的深度表征发出了法治的正义呐喊,迎合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展现出现实主义在社会法制领域的美学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十条》 时空叙事 隐喻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时间表征的对比探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榕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0-75,共6页
从时间的似真表征和隐喻表征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时间表征上的异同。操汉语的人是基于客观真实时间顺序和主观想象时间顺序来构建其句子和概念的,其时间表征多为似真表征方式,英语里虽也有某种程度的似真表征,但说英语的人更... 从时间的似真表征和隐喻表征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时间表征上的异同。操汉语的人是基于客观真实时间顺序和主观想象时间顺序来构建其句子和概念的,其时间表征多为似真表征方式,英语里虽也有某种程度的似真表征,但说英语的人更多的是依据形态语法和抽象原则来表征时间关系的;时间的隐喻表征在两种语言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表征 似真表征 隐喻表征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存在句“there-be”结构隐喻的认知-功能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柴同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0,112,共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be"结构称作存在过程,用以表达某物的存在或发生。但这一过程可以表达本应由"物质"、"心理"、"关系"、"行为"或"言语"等过程来实现的概念意义,是...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be"结构称作存在过程,用以表达某物的存在或发生。但这一过程可以表达本应由"物质"、"心理"、"关系"、"行为"或"言语"等过程来实现的概念意义,是一种语法隐喻。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和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两个视角探讨了这一过程的隐喻表征系统。研究发现,前者更多地关注隐喻式与一致式在及物性结构和信息安排上的差异,后者则侧重于探究这些隐喻背后的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结构“there-be” 语法隐喻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认知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语言饮食隐喻异同的哲学-文化双轴渊源摭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43,共7页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创的概念隐喻理论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隐喻的普世性特征和概念化本质: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非单纯的辞格或语言附属品,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饮食虽为司空见惯的大众话题,仍常借助隐喻机制来揭示其...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创的概念隐喻理论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隐喻的普世性特征和概念化本质: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非单纯的辞格或语言附属品,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饮食虽为司空见惯的大众话题,仍常借助隐喻机制来揭示其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丰富含义。本文以跨语言饮食隐喻表征对比为基础,从饮食动词、食物味道、饮食对象、饮品名称和烹调方式五大范畴对汉语、英语中具体饮食词汇所投射的饮食隐喻进行梳理与划归:从经验主义现实论角度阐发两种语言背后趋同的哲学合流,依据文化相对论,挖掘不同隐喻表达背后各具特色的文化分歧,借哲学之“同”和文化之“异”勾勒出汉英饮食隐喻的双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饮食隐喻表征 跨语言异同 哲学与文化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