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有引力之虹》的隐喻结构与人文关怀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建平 郭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1-85,共5页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包含"火箭"、"性"、"彩虹"三个主要隐喻,其构成的隐喻结构成为小说主题要素的依托和潜结构,三个隐喻背后的神秘本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映衬、相互影响,喻示着...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包含"火箭"、"性"、"彩虹"三个主要隐喻,其构成的隐喻结构成为小说主题要素的依托和潜结构,三个隐喻背后的神秘本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映衬、相互影响,喻示着作者对后现代美国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冷静思考。通过对小说进行结构性分析的方法,可以透视品钦在"冷冰冰的叙述"中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在剖析美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审视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 隐喻结构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小说的隐喻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晓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99,共6页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隐喻结构被众多作家广泛运用,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经验。隐喻结构的小说在创作上主要有三个运作机制,一是象征机制,二是寓言机制,三是影射机制。通过这三种运作机制有效拓宽拓深了隐喻结构的三个...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隐喻结构被众多作家广泛运用,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经验。隐喻结构的小说在创作上主要有三个运作机制,一是象征机制,二是寓言机制,三是影射机制。通过这三种运作机制有效拓宽拓深了隐喻结构的三个意蕴空间,即诗意审美空间、文化认同空间和现代反思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隐喻结构 运作机制 意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爻辞语篇认知隐喻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周易》爻辞语篇形成的认知隐喻模式是经过长久历史的演变成为认识自身、他人和世界的一种方式。从卦画产生到认知隐喻结构和系统的完善,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应该充分地在高校普及这一知识。
关键词 爻辞语篇 认知隐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影视作品中“门”的二元隐喻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宇峰 肖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0,共2页
影视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截取和艺术化重构,是影视叙事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空间的艺术化重构中,"门"会对影视作品的空间安排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空间的联结物,影视作品中的"门"还具有特殊的二元隐... 影视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截取和艺术化重构,是影视叙事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影视空间的艺术化重构中,"门"会对影视作品的空间安排造成一定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空间的联结物,影视作品中的"门"还具有特殊的二元隐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空间 “门” 空间造型 二元隐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空纳万境 悟混沌初开——李博唢呐协奏曲《悟空七章》的隐喻结构与拼贴叙事
5
作者 张宝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56,166,共8页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余年,唢呐协奏曲体裁愈发引起业界重视。李博2022年创作的大型唢呐协奏曲《悟空七章》以其题材的“多义性”为基础,吸纳“叙事性”和“写意性”二者之长,在各乐章相对独立且宽泛的“指引性”叙事同时,又将七个乐章以相...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余年,唢呐协奏曲体裁愈发引起业界重视。李博2022年创作的大型唢呐协奏曲《悟空七章》以其题材的“多义性”为基础,吸纳“叙事性”和“写意性”二者之长,在各乐章相对独立且宽泛的“指引性”叙事同时,又将七个乐章以相对写意的、散文式的,甚至无具体关联的音画拼贴方式组合在一起。为了让听众能够以相对轻松,代入感极强的方式走进音乐,每一乐章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因果关系的转化和灵魂深处的“空”“有”思辨过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整部作品内在的逻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协奏曲 悟空七章 题材 隐喻结构 拼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观和功能观的“心”的隐喻结构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维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3-216,共4页
了解"心"的隐喻结构对认知"心"的隐喻内涵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的隐喻空间结构在划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其次对其空间划分进行了重新界定,明晰了空间观,同时将时间观引入其中,形成了"心&qu... 了解"心"的隐喻结构对认知"心"的隐喻内涵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的隐喻空间结构在划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其次对其空间划分进行了重新界定,明晰了空间观,同时将时间观引入其中,形成了"心"的隐喻结构的时空观。然后,从认知角度出发,借助人的感官认知和思维认知功能来划分映射到"心"上的源域,涵盖了人类认知途径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思维"。这种隐喻结构划分具有很好的包容性和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观 功能观 隐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乌古斯传》的隐喻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岳燕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乌古斯传》是在维吾尔及突厥语诸民族中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由于史诗的产生距今历史久远,所以一些内容及结构读来让我们有些费解。运用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从史诗表层叙述中的狩猎、婚姻、征战三个母题分析其背... 《乌古斯传》是在维吾尔及突厥语诸民族中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由于史诗的产生距今历史久远,所以一些内容及结构读来让我们有些费解。运用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从史诗表层叙述中的狩猎、婚姻、征战三个母题分析其背后隐含的深层隐喻结构,可见史诗《乌古斯传》中心统一、内容紧凑,印证了史诗的文化百科全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古斯传》 狩猎 婚姻 征战 隐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民族志的“组合、聚合、隐喻”三维结构分析系统--《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十一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民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4-210,共7页
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可分为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统—制度—规范层与方法—体验—应用层三个层面,可大体归属并对应于“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其中,观念层带有跨学科特点和超文化视野,为深隐范式层面;学统层和方法层... 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可分为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统—制度—规范层与方法—体验—应用层三个层面,可大体归属并对应于“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其中,观念层带有跨学科特点和超文化视野,为深隐范式层面;学统层和方法层更带有本学科视角和个体文化视野,为显表范式层面。在音乐民族志方法层,通过“学科实践”或“中国实践”产生、形成的“学科经验”“中国经验”乃至“中国范式”,无不获益于“观念—思维—策略层”学科方法论的引领和指导。21世纪以来,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思路产生了如下两方面明显的拓展:其一,在研究策略上,出现了由侧重定点个案课题研究转向关注多点比较研究以及同时兼顾共时与历时、空间与时间等时空交互关系和专注空间内部关系等不同的发展趋向;其二,在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去观察音乐文化施加于社会个体的内化、外化与客体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对象性(或实践性、演绎性)视角层面与归属性(或归纳性、理论性)视角层面的互动与交合。在此模式分析系统中,包含了“历时、共时、隐喻”(音乐学)、“时间、空间、隐喻”(民族音乐学)、“文化、社会、隐喻”(音乐民族志)和“模式、变体、隐喻”(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四个梯状次级分析方法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志 “组合、聚合、隐喻”三维结构分析系统 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 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叶琼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诗歌 隐喻结构 片段 原型 文体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中的概念隐喻表达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传明 石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1,79,共3页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一来源(sourcedomain)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一目标域(tar-getdomain)。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人类在其认知领域中对它们产生相...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一来源(sourcedomain)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一目标域(tar-getdomain)。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人类在其认知领域中对它们产生相似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表达法 英语 概念投射 隐喻结构 相似联想 认知领域 认知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争隐喻的普遍性及文化渊源 被引量:48
11
作者 袁影 《外语研究》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以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隐喻概念”、“结构隐喻”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为理论基石 ,通过大量语料论证了除“ARGUMENTISWAR”以外 ,还有“GAMEISWAR”、“BUSINESSISWAR”、“LO... 本文以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隐喻概念”、“结构隐喻”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为理论基石 ,通过大量语料论证了除“ARGUMENTISWAR”以外 ,还有“GAMEISWAR”、“BUSINESSISWAR”、“LOVEISWAR”等以战争为始源域的多种结构隐喻 ,并发现ZoltanKovecses(2 0 0 2 )与AliceDeignan(2 0 0 1)在论及常见始源域时 ,列入GAMESANDSPORT ,而遗漏了更为始源的WAR这一重大疏忽。文章还追溯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共同采用战争隐喻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概念 结构隐喻 战争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江静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作者采用了George Lakoff的理论架构,分别对汉英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语料分析,作者发现汉英结构隐喻总体上差异较大,而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这表明了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英... 作者采用了George Lakoff的理论架构,分别对汉英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语料分析,作者发现汉英结构隐喻总体上差异较大,而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这表明了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可归因于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兼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少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9,共5页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空间隐喻 实体隐喻 结构隐喻 词汇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英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3-77,共5页
英语中的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这些隐喻中,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对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 英语中的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这些隐喻中,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对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的生成基础,进而证明了在隐喻这个大系统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隐喻 实体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 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理鼠王》的隐喻性语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5-56,共2页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它也广泛地存在于电影语言中。通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料理鼠王》中的隐喻性语言,探讨隐喻对电影语言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料理鼠王》 隐喻 结构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广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0-72,共3页
本文介绍了当今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 ,即不再把隐喻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 ,认为它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正是由于隐喻具有的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 。
关键词 方位性隐喻 认知 跨文化隐喻 结构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惠特曼作品《草叶集》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Z期57-58,共2页
隐喻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普遍存在,隐喻并非游离于语言之外的附加品。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不单是一种单独的语言艺术,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在现代认知理论中,隐喻成为一种认知工具,通过一... 隐喻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普遍存在,隐喻并非游离于语言之外的附加品。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不单是一种单独的语言艺术,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在现代认知理论中,隐喻成为一种认知工具,通过一系列语言的追溯推理,获得其最佳关联。本论文试图从隐喻的特点、内在本质和与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情感概念中,对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中的隐喻进行系统分析,以认知语言学为基本,探讨英汉语言中关于一些概念隐喻的产生原因、工作机制和功能等,来指引人们在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如何运用隐喻这一工具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叶集》 认知语言学 语言隐喻 结构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与神话:多模态结构隐转喻下时事新闻漫画中美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才鑫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S02期153-156,共4页
以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转喻理论、福塞维尔(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识别理论与格拉泽(Glaser)提出的扎根理论操纵程序中的三步编码为基础,采取混合式研究方法,运用SPSS计算编码者一致性,并使用质性分析软... 以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转喻理论、福塞维尔(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识别理论与格拉泽(Glaser)提出的扎根理论操纵程序中的三步编码为基础,采取混合式研究方法,运用SPSS计算编码者一致性,并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进行编码,通过结合语类特征,对乌合麒麟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间发表的17幅涉美时事新闻漫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乌合麒麟漫画多采用“他者”的视角,运用西方著名影视剧和神话中的元素来映射美国重要人物,从而形成结构隐喻,并基于此,通过转喻对美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新闻漫画 多模态 结构隐喻 国家形象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草叶集》中的隐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27-28,共2页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根据民众的真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以善用隐喻的自由体诗歌传播民主思想。《草叶集》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集,集中体现了其文学风格。本文主要就《草叶集》中的隐喻展开分析,以此解读作者的文学...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根据民众的真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以善用隐喻的自由体诗歌传播民主思想。《草叶集》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集,集中体现了其文学风格。本文主要就《草叶集》中的隐喻展开分析,以此解读作者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惠特曼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草叶集》 自由体诗歌 诗人 格律诗 诗歌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 诗歌创作 文学创作 结构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变化事件认知机制探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5,共7页
根据伦纳德·泰尔米的宏事件理论,状态变化事件是运动事件的类比性隐喻延伸。本文基于实证研究,以状态变化事件中核心图式的语义表达形式"UP"和"上"的认知理据为切入口,从可触性的语言表征层面探讨状态变化事... 根据伦纳德·泰尔米的宏事件理论,状态变化事件是运动事件的类比性隐喻延伸。本文基于实证研究,以状态变化事件中核心图式的语义表达形式"UP"和"上"的认知理据为切入口,从可触性的语言表征层面探讨状态变化事件的认知机制。本研究发现,状态变化事件既是运动事件的类比性隐喻延伸,又是转喻延伸,隐转喻机制单独或共同起作用,共同作用成分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事件 事件结构隐喻 转喻机制 “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