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语言学观照下隐喻映射的“多源性”研究——基于“愁”的概念隐喻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兴运 谢世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7,共9页
作为中国本土化语言理论的一种创新,体认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强解释力。基于“愁”的概念隐喻,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观照,从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和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三个维度系统... 作为中国本土化语言理论的一种创新,体认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强解释力。基于“愁”的概念隐喻,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观照,从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和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隐喻映射“多源性”的发生理据。研究表明:(1)隐喻是体认者的一种心理映射,反映其对某一特定事物体验认知的心路历程;(2)隐喻映射是体认者在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进行特征选择与聚焦的认知加工过程;(3)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以及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共同促进相应概念隐喻映射“多源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认知主体性 隐喻映射 多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发展、隐喻映射与词义范畴的延伸——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27
2
作者 彭宣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2,共7页
 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词串和词族为代表———形成的内在历时机制。这里将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议题:(一)认知发展和新范畴形成的相互关系;(二)隐喻映射在词义范畴扩展和词义网络体...  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词串和词族为代表———形成的内在历时机制。这里将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议题:(一)认知发展和新范畴形成的相互关系;(二)隐喻映射在词义范畴扩展和词义网络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映射的主要类别;(三)源范畴和目标范畴通过能指成分形成词义范畴网络体系的内在机制。从而说明以词串和词族为标志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历时语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词义范畴 词汇 源范畴 目标范畴 隐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空间概念“大”的隐喻映射研究
3
作者 宋宜琪 杨婉晴 梁丹丹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0-465,共6页
采用图片选择任务,使用“大”+名词短语的隐喻实验材料,探讨了有、无语境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概念的隐喻映射能力。结果表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隐喻映射能力弱于典型发展儿童;无论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还是典型发展儿童... 采用图片选择任务,使用“大”+名词短语的隐喻实验材料,探讨了有、无语境条件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概念的隐喻映射能力。结果表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大”隐喻映射能力弱于典型发展儿童;无论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还是典型发展儿童,将“大”映射到具体概念的表现均优于映射到抽象概念;语境可以帮助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大”和具体概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却难以帮助其在“大”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能自闭症 隐喻映射 语境 抽象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道德隐喻映射机制的双向性及其问题——基于具身效应“可重复性危机”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紫颖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7-394,共8页
具身认知研究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某些具身效应存在可重复性较低的问题。若长期忽视这一问题,将严重损害心理学的科学性,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危机”。本文从道德概念清洁隐喻的两大映射方向出发,基于两大实验类型对相关... 具身认知研究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某些具身效应存在可重复性较低的问题。若长期忽视这一问题,将严重损害心理学的科学性,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危机”。本文从道德概念清洁隐喻的两大映射方向出发,基于两大实验类型对相关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素分别展开分析。未来研究应关注更注重社会互动的组织道德,将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研究引申到现实问题中,并借助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更全面地考察身体经验、情绪体验和认知加工在道德清洁隐喻加工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清洁 道德概念 隐喻映射 具身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达同一类别空间义的词隐喻映射有共同的偏好,描述凸显维度的词隐喻映射域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趋向主观化。英语中描述整体维度的两对词表现出不同的隐喻映射偏好,描述垂直维度的词在向时间域和年龄域映射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粗、细"在隐喻映射中与其他词对的语义极向不同。不同文化和语言社区中概念化具有普遍性和可变性,自然语言语义系统兼有普遍性和民族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方面的共性多于差异,这是因为英、汉语使用者基于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生存环境用空间量度概念概念化抽象概念,而词汇基本义之间的差异导致隐喻义之间差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语 汉语 隐喻映射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出隐喻的囚笼──一个女权主义视角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守疆 张学智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0-43,共4页
众多社会和文化变迁的思维动因归根结底是对主流隐喻的批判与重构 ,冲出隐喻的囚笼即意味着对由隐喻建构的父权制社会体系的解构与颠覆 ,是女性思维解放的唯一途径 ,是女性最终获得自由、平等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隐喻 女权主义 隐喻批评 隐喻压强 隐喻映射 语义贬损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谓的空间隐喻理据
7
作者 彭建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9,共5页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是物质空间"这一概念隐喻映射所建立的四种意义联系:[权势关系≡上下关系]、[权势关系≡大小关系]、[亲疏关系≡内外关系]、[亲疏关系≡远近关系]具体分析了称谓背后隐含的空间隐喻理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是物质空间"这一概念隐喻映射所建立的四种意义联系:[权势关系≡上下关系]、[权势关系≡大小关系]、[亲疏关系≡内外关系]、[亲疏关系≡远近关系]具体分析了称谓背后隐含的空间隐喻理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是如何建构称谓形式的,对于我们了解社会关系、语言语法和人类认知的互动方式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系 社会关系 隐喻映射 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能力发展视角下学习者名转动词产出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春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名转动词是名词通过隐喻机制转化而来的动词,具有认知经济性和意象生动性的特点,名转动词产出是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设计有语境的汉-英翻译实验,通过分析86名被试名转动词的产出频率,考察不同水平学习者隐喻能力发... 名转动词是名词通过隐喻机制转化而来的动词,具有认知经济性和意象生动性的特点,名转动词产出是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设计有语境的汉-英翻译实验,通过分析86名被试名转动词的产出频率,考察不同水平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学习者名转动词产出频率显著偏低,隐喻能力较弱;(2)学习者二语水平越高,名转动词产出频率越高,隐喻能力越强;(3)语言表层结构对于名转动词产出频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特定词类产出视角考察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为名转动词产出和二语者隐喻能力研究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能力 名转动词 概念解码 隐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银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2,共4页
英语动词进行体除了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之外,还有许多特殊意义和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多义性,进行体的各种意义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效应。隐喻化是进行体多义性的拓展途径,而图... 英语动词进行体除了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之外,还有许多特殊意义和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多义性,进行体的各种意义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效应。隐喻化是进行体多义性的拓展途径,而图形背景理论则解释了进行体的过程性实质。对进行体进行认知语言学分析,有助于理清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体 原型范畴 意象图式 隐喻映射 图形背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与认知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0
作者 佘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9,共8页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编织在小说语篇中阐释出来。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视角出发,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探讨认知模型对文本中预设运作和语篇释读的重要作用,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挖掘小说的意蕴内涵,体会小说所展现的艺术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理想化认知模型 预设编织 命题结构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映射模型 转喻投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多维度空间表征:分离的起源与激活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听雨 丁一 +3 位作者 李昊堃 程晓荣 范炤 定险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5-944,共10页
近期研究发现时间可以分别在三个空间维度(左右、前后和上下)进行表征,但不同维度心理时间线的起源和激活机制尚存争议。最新证据表明,左右维度时间线主要起源于阅读/书写习惯所伴随的感觉运动经验,其激活可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感觉运动机... 近期研究发现时间可以分别在三个空间维度(左右、前后和上下)进行表征,但不同维度心理时间线的起源和激活机制尚存争议。最新证据表明,左右维度时间线主要起源于阅读/书写习惯所伴随的感觉运动经验,其激活可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感觉运动机制;前后和上下维度时间线主要起源于语言中的空间隐喻,其激活可能是一种高水平的语义机制。未来研究应更关注心理时间线的起源多样性、先天基础、神经机制以及时间线和数字线的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时间线 起源 激活 具身模拟 隐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