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隐喻学跨语言研究
1
作者 孙毅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38,共7页
身体隐喻学作为在当代隐喻学框架下拟构筑的二级学科,以身体与隐喻的关系为引擎牵引,深入阐释跨语言身体隐喻中的具身性与文化特异性。跨语言身体隐喻的相同之处在于人类的具身性,人类尽管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但身体结构和基本生理机... 身体隐喻学作为在当代隐喻学框架下拟构筑的二级学科,以身体与隐喻的关系为引擎牵引,深入阐释跨语言身体隐喻中的具身性与文化特异性。跨语言身体隐喻的相同之处在于人类的具身性,人类尽管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但身体结构和基本生理机能具有高度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源于人类作为生物物种的同一性,体现了“现实—认知—语言”的体认路径,为跨语言相似身体隐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跨语言身体隐喻的差异之处源于文化特异性,文化模式影响着认知模式,隐喻的解读离不开语境,结合文化因素、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诠释隐喻。身体隐喻学的构建在夯实当代隐喻学学科根基的同时,搭建了更加多维立体的当代隐喻学的宏观学科框架,为接下来量大面广的适用性实践研究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隐喻 当代隐喻学 身体隐喻学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当代理论到当代隐喻学认知蜕变卅载(1994-2023)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毅 陈鸿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2023年当代隐喻学研究三十载发展历程,扼要盘点五项代表性成果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探索现状,依照隐喻现有研究指出有待继续深入挖掘的方面,并结合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对当代隐喻学予以展望。分析表明,当代隐喻学在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上不断扩充,切实出现了跳脱隐喻当代理论藩篱并破茧成蝶的革命趋向。本文希冀为该领域的深入挖掘和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当代理论 当代隐喻学 概念隐喻 现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语的认知隐喻学机理读释——基于“冷(cold)”语料的汉英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毅 朱文静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4,共5页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冷(cold)"的隐喻习语,且表现出和而不同、同大于异的表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认知隐喻学 汉英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学视角下“功夫熊猫”符号的中国化生产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攀文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功夫"和"熊猫"中国符号的文化内涵,应用隐喻学理论构建熊猫意象中的功夫隐喻以产生新符号"功夫熊猫",并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其进行解释。认为:"功夫熊猫"所指的形式是中国...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功夫"和"熊猫"中国符号的文化内涵,应用隐喻学理论构建熊猫意象中的功夫隐喻以产生新符号"功夫熊猫",并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其进行解释。认为:"功夫熊猫"所指的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侠客—隐士"复合形象;其所指的内质是身怀绝技、藏锋内敛、临危不惧、敢于亮剑,尚德礼让、和谐共生、自强不息、隐忍不争,大巧若拙、从容不迫、寄情山水、随性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 熊猫 隐喻学 符号 中国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题学”到“隐喻学”——在现代德国文学批评语境中求索文学与思想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继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6,114,共11页
"文学与思想"之关系难题,古已有之。在现代性语境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自觉地凸显了"艺术"与"批评"、"文学"与"思想"、"诗"与"思"之间的巨大张力。库尔提乌斯超... "文学与思想"之关系难题,古已有之。在现代性语境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自觉地凸显了"艺术"与"批评"、"文学"与"思想"、"诗"与"思"之间的巨大张力。库尔提乌斯超越古典罗曼文献学,建构作为一种整体历史视野的"主题学",据以从语言出发恢复并展开精神世界的结构。布鲁门贝格将"主题学"从修辞学和文学史之中解放出来,使之进入哲学人类学的视野,而建构作为基础、导向和范式的"隐喻学"。布鲁门贝格认为,隐喻以理性不能涵盖的方式,回答那些在原则上无法回答的整体问题,而为本质匮乏的人类导向,增益人类的谋生之道。而"绝对隐喻"拒绝退出直观形象,坚执地保护着本源的丰富性,而作为文学与思想之间永恒忠实的媒介。"洞穴"、"沉船",是书写在西方经典之中而流布于人类文化历史之中的两个"绝对隐喻",以否定的修辞吐露了"神话"与"逻各斯"、隐喻和概念之间的盈虚消息。针对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理性的霸权,布鲁门贝格通过铸造"修辞策略"而坚守神话(感性论)的特权,同时又通过建构"隐喻学"而加固了理性(逻各斯)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德国 批评 主题 隐喻学 洞穴隐喻 沉船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隐喻学畛域中汉英自我概念隐喻意涵重塑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毅 周锦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共9页
自我是人类首先且必须面对的重要概念。人类只有在充分辨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与社会,继而深层次地洞察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人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修... 自我是人类首先且必须面对的重要概念。人类只有在充分辨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与社会,继而深层次地洞察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人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关键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立足于认知隐喻学视野来观照汉英语言中的自我概念,主要以空间、身体和符号为源域,深刻剖析两种语言中自我概念隐喻的表达特征,继而深入挖掘汉英自我概念隐喻跨语言“同”的体验哲学理据以及“异”的文化模型渊源,为多角度探索人类的自我概念表达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学 自我概念 汉英对比 体验哲 文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隐喻学巡礼:回眸与沉思——写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付梓40周年之际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共12页
隐喻早在2500年前便已步入东西方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历史长河当中一直备受关注。以标志隐喻研究实现认知转向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付梓40周年为历史节点,充分梳理和评价已有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词汇语... 隐喻早在2500年前便已步入东西方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历史长河当中一直备受关注。以标志隐喻研究实现认知转向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付梓40周年为历史节点,充分梳理和评价已有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词汇语用理论的三套代表性文献,同时从语料库检索和神经、心理实证探索两条路径出发,将当代隐喻理论跃升为当代隐喻学,提出一个较为浑圆完整、全方位的定义。从理论构建、研究方法、模态扩展、辞格归一、话语拓宽、语际对比和语言教学等七个方面沉淀和总结该学科目前仍然存在的漏洞与弊端,并在此基础上为将来隐喻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隐喻理论 当代隐喻学 成就 不足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文化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及其构想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维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8-170,共3页
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是当代隐喻学最具有价值和前景意义的研究领域,因此有必要在隐喻学的学科地位业已确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隐喻文化学的问题。隐喻文化学的建立不仅有当代隐喻学的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可资利... 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是当代隐喻学最具有价值和前景意义的研究领域,因此有必要在隐喻学的学科地位业已确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隐喻文化学的问题。隐喻文化学的建立不仅有当代隐喻学的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可资利用、整合的研究资源。隐喻文化学的建立,不仅可以为考察研究人类的不同文化形态提供一种更具本源性的理论视角和一扇更为宽阔的理论窗口,而且有助于理解人类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众多文化研究领域遇到的瓶颈问题,借助隐喻学的理论视角才有可能得以最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学 隐喻文化 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反复隐喻同异合体的两翼孔见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毅 曾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9,共5页
隐喻已一跃成为认知语言学探索不可或缺的课题和领域,"认知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将原本属于传统修辞学范畴中的反复修辞格纳入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框架,统筹规划并详细论证两者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此为契机提出"反复隐喻&qu... 隐喻已一跃成为认知语言学探索不可或缺的课题和领域,"认知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将原本属于传统修辞学范畴中的反复修辞格纳入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框架,统筹规划并详细论证两者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此为契机提出"反复隐喻"的新概念。以此研判为基础,文章以汉英系统对比为出发点,考究两种不同语言表现出的异同点及其背后催生的经验现实主义和文化模型双轴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学 反复 异同 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语篇的隐喻书写与传播——《了不起的40年》中的改革叙事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7,共10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思政登课堂、入教材、进头脑已是大势所趋。当代隐喻学已将传统修辞格——隐喻奉为一种利用已知领域来高效概念化未知世界的不二法则。思政话语的抽象性和深邃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思政登课堂、入教材、进头脑已是大势所趋。当代隐喻学已将传统修辞格——隐喻奉为一种利用已知领域来高效概念化未知世界的不二法则。思政话语的抽象性和深邃性使得隐喻当仁不让地成为教化工具和劝谏利器,因此思政教育应立足认知隐喻平台,借助生动形象、感同身受、发人深省的意象,唤醒集体记忆和情感诉求,引导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其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于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潮之中。本文以全国中小学学习使用的《了不起的40年》为研究文本,秉承人文社会科学最基本的文本读释法,着力剖析该书如何织就隐喻红线,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隐喻 当代隐喻学 改革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