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
被引量:
34
1
作者
黄凌云
谢会强
刘冬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02,共9页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受到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即只有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越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路径才能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此外,将制造业分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还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在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中的作用,在引进FDI和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应积极培育自身竞争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体系,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此外,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和引进政策在不同制造业行业中的执行效果,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隐含碳排放强度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CBAM的中国外贸钢铁碳减排前景分析——基于隐含碳强度预测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伟
刘行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逐步实施,其高额碳关税无疑会加速中国出口钢铁行业碳减排进程,而与此同时,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出台了一系列减碳政策。为探究中国出口钢铁行业在复杂政策下的减排前景与关键因素,使用MRIO方法对隐含碳...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逐步实施,其高额碳关税无疑会加速中国出口钢铁行业碳减排进程,而与此同时,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出台了一系列减碳政策。为探究中国出口钢铁行业在复杂政策下的减排前景与关键因素,使用MRIO方法对隐含碳排放进行计算,构建了基于AO-ELM方法的隐含碳排放强度预测体系,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下该行业的碳排放前景。研究发现,CBAM对该行业碳减排具有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提高中国国内政策的落实速度是更有效的途径;在同时考虑CBAM与国内政策如期落地的情景下,2034年该行业较基准情景可以降低8.35%的隐含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AM
情景构建
AO-ELM
碳
预测
MRIO
隐含碳排放强度
碳
减排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
被引量:
34
1
作者
黄凌云
谢会强
刘冬冬
机构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0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及路径研究"(批准号:14BGJ04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环境和条件研究"(批准号:14AJL015)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及其绩效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东道国文化特征和社会网络视角"(批准号:CYB14003)
文摘
本文采用考虑反馈性出口隐含碳的MRIO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能够显著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受到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即只有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越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路径才能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此外,将制造业分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还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在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中的作用,在引进FDI和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低碳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应积极培育自身竞争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体系,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此外,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和引进政策在不同制造业行业中的执行效果,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隐含碳排放强度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Key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import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ivision statu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CBAM的中国外贸钢铁碳减排前景分析——基于隐含碳强度预测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伟
刘行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文摘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逐步实施,其高额碳关税无疑会加速中国出口钢铁行业碳减排进程,而与此同时,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出台了一系列减碳政策。为探究中国出口钢铁行业在复杂政策下的减排前景与关键因素,使用MRIO方法对隐含碳排放进行计算,构建了基于AO-ELM方法的隐含碳排放强度预测体系,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下该行业的碳排放前景。研究发现,CBAM对该行业碳减排具有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提高中国国内政策的落实速度是更有效的途径;在同时考虑CBAM与国内政策如期落地的情景下,2034年该行业较基准情景可以降低8.35%的隐含碳排放。
关键词
CBAM
情景构建
AO-ELM
碳
预测
MRIO
隐含碳排放强度
碳
减排
熵权法
Keywords
CBAM
scenario construction
AO-ELM
carbon projection
MRIO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ntropy weight method
分类号
F745.0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75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
黄凌云
谢会强
刘冬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CBAM的中国外贸钢铁碳减排前景分析——基于隐含碳强度预测
李伟
刘行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