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负供电地区电力行业隐含碳减排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雨菲 戴雨岐 +1 位作者 杨钦琨 徐琳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60,共16页
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系统的枢纽与核心,双碳目标主导下的电力系统正处于低碳转型期。而对于负供电地区,其高比例外来电产生的隐含碳排放未得到足够重视,仅通过直接碳减排已无法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需要将隐含碳排放纳入考虑,从而实现用电... 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系统的枢纽与核心,双碳目标主导下的电力系统正处于低碳转型期。而对于负供电地区,其高比例外来电产生的隐含碳排放未得到足够重视,仅通过直接碳减排已无法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需要将隐含碳排放纳入考虑,从而实现用电减排两不误,这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集成经济⁃能源⁃社会三要素,基于电量供需平衡,综合调控“电源⁃电网⁃负荷”三侧,构建电力行业LEAP模型分析电力供需结构与碳排放变化趋势,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负供电地区电力行业隐含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隐含碳排放是负供电地区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来源。负供电地区电量缺口扩大将引起隐含碳排放增加,而引入高煤电占比的外购电力并不利于当地隐含碳减排。进一步探究发现充分发挥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控制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用电增速可有效弥补电量缺口,进而提升隐含碳减排效果。因此,未来负供电地区需加强源荷双向管理,加强本地风力和光伏等新能源电源支撑,同时加速推进负荷侧特别是工业领域的绿色节能管理,并引入高新能源比例的外购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减排 LEAP模型 负供电地区 情景分析 电力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